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回首壮丽七十载 砥砺前行铸辉煌 ——武威市凉州区经济社会70年发展成就综述

19-09-26 09:4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专题】礼赞70年甘肃奋进足迹

  原标题:回首壮丽七十载 砥砺前行铸辉煌 

  ——武威市凉州区经济社会70年发展成就综述

  天马故乡。

  丰收。

  武威工业园区的中大铝型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下双设施蔬菜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湿地公园。

  70年,风雨兼程、沧海桑田;70年,波澜壮阔、春华秋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凉州区人民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解放思想,调整优化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贫穷走向温饱并迈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谱写了凉州发展的光辉篇章。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292.54亿元,是1949年的1272倍,70年净增292.31亿元,年均增加4.2亿元。全区人均GDP由1949年的69元增加到2018年的28758元,增长417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92∶1.6∶6.4调整到2018年的22.2∶30.5∶47.3。与1949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69.8个百分点,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28.9和40.9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凉州区委、区政府持之以恒抓项目、抓发展的大动作,是百万凉州人民同舟共济、克难攻坚的奋斗历程。

  农业生产由过去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逐步向多品种、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林牧业全面增长。201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08.35亿元,较1949年增长506.8倍,年均增长9.4%。粮食产量由1950年的9.93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66.08万吨,增长5.6倍。2018年,牛、羊、猪存栏分别达到34.93万头、102.29万只、62万头,是1949年的8.9倍、7.2倍、69.7倍。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已下降到74%,比1950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全区建成“三品一标”企业、产品分别累计达到39家、125个;累计培育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638家。凉州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工业经济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建筑建材、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等行业协调发展的具有1000多种地方特色产品的工业产业体系。金苹果、荣宝照明、新天马制药3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莫高酒业等9家上市公司在凉州区设立分公司;中电国际、甘电投等7家央企和省企进驻凉州发展;培育发展达利食品、型形煤化等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20户;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4户发展到2018年的2136户,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70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126.87亿元,上缴税金从1952年的37.63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5.19亿元。

  商贸物流、饮食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实现了流通主体的多元化。至目前,凉州区已建成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93个;2018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51亿元,同比增长7.5%;外贸备案企业达到16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636万元;冷链物流企业累计达到18家,建成冷藏库库容累计达到18.8万吨,交易大棚96座;开设各类网店1000多家,注册成立32家电子商务企业,19家民营快递企业入驻凉州区,销售产品达20多类近80个品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从1949年的34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138.4亿元,增长4.07万倍,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1.5%上升到47.3%,上升了45.8个百分点。

  精准扶贫扎实推进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70年来,凉州区脱贫攻坚经历了“两西”开发建设、“四七”扶贫攻坚、新世纪扶贫开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个历程。2011年被省上认定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之一。2013年末有贫困村85个、贫困人口11.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4.57%。

  全国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凉州区坚持把改善贫困群众生存、生产和生活基本条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大幅跃升,贫困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扶贫产业带贫效益初步显现。全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0.36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536户170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5.39%下降到2017年底的0.24%。2018年10月,省政府批准凉州区退出全省插花型贫困县序列,并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奖”。

  区委区政府谋划布局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北京德青源、陕西海升、河南牧原等带动力强的产业扶贫型龙头企业相继落地,顶牛肉牛、众兴菌业等一批产业项目带贫益贫作用初显,龙头企业共带动729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贫困村合作社累计达到470家,实现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对所有贫困村和有产业发展需求贫困户的全覆盖。建成“扶贫车间”14个,吸纳235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输转贫困户劳动力1400人,创劳务收入2807.5万元。

  目前,全区建成贫困村通村道路499.52公里,完成农户自来水入户11709户48837人,改造贫困户危房2310户,全面实现了全区85个贫困村沥青(水泥)路、自来水、动力电、宽带网、安全房、乡村停靠点“六个全覆盖”。建成邓马营湖荣华新村、长城镇长富村、九墩滩黄花村3个移民点和古城镇小河村、新华镇石关村、金山镇崖湾村3个收缩安置点,建成移民住宅2608套,搬迁移民2608户113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36户8344人。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改善区域环境

  凉州区始终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生态文明改革,着力补齐生态环保短板,不懈追求绿色梦想。如今凉州区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绿色已成为凉州区最亮丽的底色。

  凉州区沙漠面积达272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风沙线长达98公里,土地沙漠化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为了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水平,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凉州区以改善环境为目标,抢抓春季绿化黄金时间,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参与植树造林,投身国土绿化递增行动,努力建设绿洲生态防护屏障。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09.72万亩,占沙漠面积的40.33%。完成农田林网更新改造12.4万亩,打造通道绿化精品工程420多公里。紧紧围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应绿则绿、成倍增绿”的目标,推进城区公园、城郊绿道、环城绿带、生态小游园建设,营造城市片林、环城林带。充分利用拆违拆临、“五未”土地清理等腾退土地建设城市绿地,扩大绿地面积,提升绿化品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绿城。如今,凉州城区已拥有8处大面积绿地,绿化种植面积达31.29万平方米,87个社区实现绿化。对5个特色镇、8个特色旅游村、2个田园综合体和39个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示范点进行绿化美化,乡镇农村地区绿化共完成160万平方米,绿色已成为凉州区的主色调。

  与此同时,凉州区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先后建成热电联产项目2个,淘汰治理燃煤锅炉891台,完成土炕改造4.2万户,淘汰黄标车5912辆,完成砖瓦企业整治64户,完成部分企业“出城入园”搬迁改造项目。实施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并达标运行,凉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严格落实河长制,实现了对区内所有河道、洪水沟道、人工湖泊和水库河(湖)长制管理的全覆盖。全区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7.4%。至2018年底,凉州区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城区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凉州城区环境优良天数一年可达290天,剔除沙尘影响后,PM10平均浓度8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年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率92.5%。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名区建设步伐加快

  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天马故乡·葡萄酒城”。70年来,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珍贵的文化遗存、厚重的文化底蕴,凉州儿女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凉州文化旅游发展新篇章,使凉州这座亦古亦新的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勃勃生机。

  凉州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旅游以文化为魂、文化以旅游为体”的理念,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名区。

  至目前,全区累计实施文化旅游项目100个,完成投资61.85亿元。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天马湖景观治理工程、武威塔儿湾滑雪场等重点文旅项目已全面建成运行。武威普康现代农业产业园、康宁庄园(二期)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推进顺利。5个特色旅游镇、8个特色旅游村和2个田园综合体已全面开工建设。甘肃普康集团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首批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创建名单”,高坝镇蜻蜓村被中国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磨嘴子神泉山庄入选全国45家“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星级饭店16家,A级景区13家,旅行社总社及分支机构52家。已初步形成6类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及线路。2019年上半年,全区完成旅游接待人数720.85万人次,同比增长26.4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93亿元,同比增长32.25%。创新宣传载体,强化宣传效应,充分利用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各类平台,展示凉州文化旅游独特魅力,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为打响“天马故乡·醉美凉州”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的凉州,人文气息日益浓厚、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品牌形象日益响亮、发展环境渐趋向好,文旅产业已成为推动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70年来,全区持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城镇居民生活蒸蒸日上,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21元增加到2018年的292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5元增加到2018年的14124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50年的127元增加到2018年的61497元。

  近年来,凉州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振奋精神、主动作为,以烟头革命、交通革命、厕所革命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在全区37个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442个行政村全部聘用组建了保洁队伍,城乡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无害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实施7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及32个城区老旧楼院提升工程,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528个,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达到3191人,改造各类棚户区近2.6万户,农村公路建制村畅通率达100%,打通城区断头路18条。2018年完成镇企事业单位改厕228座、村委会改厕375座、新建改建农户厕所35838座。出租车1113辆、公交车382辆、城乡客运568辆,实现干净整洁、正点发车、优质服务,树立了凉州新形象,成为打造武威文化旅游名市的一张新名片……一系列民生改革举措,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建成各级各类学校255所,各类幼儿园162所,在校人数15.8万,教职工1.4万余人。截至2018年底,全区有4.8万多名学生享受到了营养餐,教师学历达标率由1978年的23%提高到2019年99.85%,2019年全区本科以上录取率43.51%,是1978年的10.9倍。凉州区教育局先后获“甘肃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甘肃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等荣誉称号。

  卫生医疗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区居民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参保居民从2007年的66万多人提高到2019年的84万人,保障范围扩大26.24%。累计投资15.34亿元实施项目259项。完成凉州医院外科住院部大楼、凉州三院外科综合大楼、凉州区急救中心以及39个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的改建、扩建任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由74.3%提高到95.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率100%。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人数及参保(合)率分别由“十二五”时期的99.89%、97.32%和96.44%,增加到目前的100%、99.43%和99.89%。累计实施城乡大病医疗救助5.8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障网已经覆盖全区39个乡镇、8个街道的所有城乡居民。

  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全区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2018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3005人、85.88万人。全区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6847人、24157人、44.7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工伤保险参保26616人;失业保险参保44129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贫困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区114940名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勤劳勇敢的凉州人民,在这块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不断奋斗与拼搏。新时代,全区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经济强区、生态大区、文化旅游名区,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凉州不懈奋斗,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奋力开创新时代凉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州公安破获“2、03”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 兰州公安破获“2、03”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
  • 10路、143路、112路、115路、128路公交线调整 10路、143路、112路、115路、128路公交线调整
  • 2021甘肃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 2021甘肃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
  • 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正常开馆 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正常开馆
  • 大型民俗情景歌舞剧《高山情韵》在陇南首演 大型民俗情景歌舞剧《高山情韵》在陇南首演
  • 中卫至西安首开直达动车近11小时车程缩短为4小时 中卫至西安首开直达动车近11小时车程缩短为4小时
  • 黄河之都·自在兰州“五一”文旅活动精彩出炉 黄河之都·自在兰州“五一”文旅活动精彩出炉
  • 黄河·白银云客小镇初绽姿容 黄河·白银云客小镇初绽姿容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甜玉米罐头首次出口马达加斯加
2   兰州公安破获“2、03”特大电信网络诈
3   10路、143路、112路、115路、128路公交
4   2021甘肃消费促进月活动正式启动
5   西北师大党史党建研究中心成立
6   甘肃省第一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推进
7   甘肃社会主义学院(甘肃中华文化学院)
8   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正常开馆
9   大型民俗情景歌舞剧《高山情韵》在陇南
10   中卫至西安首开直达动车近11小时车程缩
11   黄河之都·自在兰州“五一”文旅活动精
12   黄河·白银云客小镇初绽姿容
13   甘肃省拟补充选拔100名左右领军人才
14   兰州两条服务热线即日起归并至12345
15   兰州市4家“三甲”医院公布假期门诊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