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行业的状元,他们都是金蓝领
原标题:地铁行业的状元,他们都是金蓝领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鼓足了干劲。今天我们找到的这些“状元”,都来自兰州轨道交通公司,有质检员,有电客车司机,虽然都是职业教育出身,但丰富的职业人生为他们另外一个共同的身份——“金蓝领”。
杨凯(车辆部设备质检员,31岁)
2017至2018年度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劳动竞赛“维修能手”
“从2014年至今,26岁到31岁,人生事业正值青春期的‘黄金五年’,你拿到过多少奖?”记者边问边数,要想写全杨凯这几年获得的奖项,至少需要219个字,而且每一年,都至少有一个“第一”。
2011年从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杨凯去北京地铁实习了一年多,然后回到家乡,在兰州铁路局当起了工程车司机。“当工程车司机的那几年,我几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铁路司机的夜班多,下了班,很多人都是去补觉,但我会赶紧看书、跟师傅学习,把理论知识和实操业务都抓紧练上去”,杨凯说,“没办法,就热爱这个。”
所有的成绩,都绝不只是“热爱”这么简单。你听说过“跑钢轨”吗?在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筹备期间,迎接电客车进段是件大事,由于电客车电网还未带电,需要工程内燃机车牵引接车,钢轨上的任何一个小瑕疵,都会对车辆安全造成不可预测的危险。作为质检带队队长的杨凯,承担起了“跑钢轨”的任务,“几公里的钢轨,要沿线徒步跑一遍,一寸寸检查几何尺寸、水平高低、有无异物等,跑一趟大概三四个小时。”
2016年8月进入兰州轨道交通公司的杨凯,如今也成了一名师傅。从2016年至今,杨凯和另一名师傅先后迎来了一批批实操经验“零基础”的校招生,培养帮带任务也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了35人,如今,这些徒弟们都已具备了独立驾驶和维修能力。
寇军(客运部电客车司机,32岁)
兰州市属企业“金蓝领”高技能人才2017年、2018年两年“金蓝领”
他曾是一名跑过5年“青藏线”格拉段(格尔木-拉萨段)的铁路司机。或许你想不到“天路”上的铁路司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这条线路上,铁路司机老师傅带徒弟时,都会说这句话:“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到了鬼门关”。记者在观看关于青藏线铁路司机的纪录片《天路故事》时,深深记住了这样一个镜头——进入海拔五千多米时,他们要吸着氧开火车。
“正是担任青藏线铁路司机的这段经历,让我练就出了更好的品格和本领”,寇军说,“青藏线在格尔木到拉萨段,共有45座车站,其中38个车站都是无人(值守)站,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上,气象和地质灾害随时有可能发生,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而这段路,也是旅客发生高原反应、突发身体疾病的高峰路段,如果列车运行稍有差池,耽误的可能就是一个人的命。所以这条线上的铁路司机不仅要练好身体,还要练好本领。工作之外的时间,都在抢着学习,开车、修车都要全面掌握。”
当个好司机,一个人,就要成为一支队伍。当地铁司机比当青藏线的铁路司机要轻松些,但寇军从不敢放松。“行车安全的各种技能都要练好,即便是一个指令手势,如果别人做得不规范不到位,我都要说一说。”
“其实以前我也挺跳腾的,高中时算不上是好学生,高考都是多年后以社会青年的身份报名参加的”,寇军说,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转折不断,“高考考
上了青海的一所高职,学工程造价专业,毕业后又意外转行成了一名铁路司机,现在又成了兰州地铁的电客车司机”。他现在特别想告诉在学习中暂时失利的孩子们:“任何时候,都别放弃自己。”
李伍明(通号正线信号检修工班长35岁)
2017至2018年度“金蓝领”甘肃省技术标兵
“白天不懂夜的黑。”今年35岁的李伍明是运营分公司通号部正线信号检修工班长。我们的《地铁特刊》第二期《兰州地铁十二时辰》中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群体,晚上11点进入隧道内开始检修,次日凌晨4点前必须完成各项检修工作,为地铁安全运营保驾护航。1号线开通前,这个团队更是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
我们的主人公李伍明便是这个群体的一员。2003年毕业于兰州铁路技术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铁道学院),16年的铁路信号工作生涯,锻造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
还记得上学那会,大家都喜欢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上座右铭。李伍明的桌上贴着这样一句话:“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正是有了这份坚定笃信,养成了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早在兰州铁路局兰州电务段工作时,他就已经是一名业务能手。在教授学员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他总结提炼出提速道岔、ZPW-2000A轨道电路故障快速处理口诀及方法,应用到设备日常应急处置中,压缩了故障延时。
2017年5月加入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后,作为“铁路老人”的李伍明,利用班组日常培训、现场介入时机,为班组职工讲解现场设备原理、组成等知识。1号线施工过程中,他带领班组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工艺关。在施工介入过程中,他共发现一、二类问题23条,C类问题78条,及时建立了问题库,并指定责任人负责盯控施工单位整改,定期带领工班人员到现场查看整改进度,对整改不到位的、不达标的,多次与施工单位协商解决办法,很好地卡控了施工质量、工艺标准,为设备后续运营维护奠定了基础。
马宏武(工程车驾驶维修工 43岁)
2017年度“甘肃省技术标兵”
“车轮一动三分险。”“安全永远要放在第一位。”采访中,马宏斌一直在强调安全。从业24年,老马一直从事内燃机车检修与驾驶,技能水平在同行中一直遥遥领先。
怀着对兰州地铁事业的满腔热情,2016年10月进入运营分公司车辆部,成为了一名工程车驾驶维修工。“早到的老马”。“老马,热爱工作,干劲十足。”说起这位身边的老大哥,同事们赞不绝口。
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老马积极发挥余热,自进入兰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车辆部以来,先后培养出了13名工程车驾驶维修人员,现已具备独立驾驶及检修能力。说起带徒弟,老马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了解徒弟的思想动态、专业理论水平以及重点需要提高与加强的东西,与徒弟谈心,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诉求。作为工程车驾驶维修工,除了开好车,还必须会对机车进行维修与保养,但工程车二班员工都是初入职场的学生,专业知识与经验积累几乎为零,针对此难题,他与车间工程车技术专工及其他几个有经验的职工认真总结、编写了《工程车故障应急指南》,结合实际,对设备原理进行细致讲解与分析。
同时老马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独立完成了《兰州600内燃机车电气技术特征说明》,同时他积极地参与《工程车检修规程》、《工程车检修工艺卡》、《工程车司机操作手册》《工程车故障应急指南》及一些作业指导书等等的编制及修订完善工作。为兰州地铁运营前期各项制度的完善做出了贡献。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文瑞 杜志超文/图
“地铁时代”周刊(兰州晚报与兰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合办)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