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神秘山梁凌家窑
神秘山梁凌家窑
雷升杰
(凌家窑全景图 天水在线航拍)
(凌家窑全景图 天水在线航拍)
(凌家窑全景图 天水在线航拍)
(凌家窑的老堡子 天水在线航拍)
(凌家窑的老堡子 天水在线航拍)
(凌家窑出土的陶器 天水在线摄)
(凌家窑出土的陶器 天水在线摄)
(凌家窑出土的陶器 天水在线摄)
(凌家窑出土的陶器 天水在线摄)
(凌家窑出土的青铜器 天水在线摄)
(被支解的黄河古象象牙化石 天水在线摄)
研究凤凰山文化,不能不涉及新阳镇。研究新阳镇,不能不说到凌家窑。
新阳镇位于凤凰山北麓,四面环山,形似盆地,直径约八公里。从川边缘石砂沉积层判断,远古时期,为一天然湖泊,渭河西来东去,注水入湖,四季不减。
凌家窑,位于新阳镇东侧一道海拔约1400米的山梁上。南北宽约八公里,南接凤凰山,毗临中梁,蜿蜒伸向西南,直至朱圉山。梁后是一条大沟,名曰寺沟。长约十五公里,四面重峦叠嶂,险峰怪石突兀。崇山峻岭深处,相传有一规模宏大的唐代寺院,名“弘恩寺”。后因僧人扰民,被官府剿焚。至今还有《火化弘恩寺》的皮影戏,在民间传唱。寺院两侧,有五条溪流汇聚成一条河流。河流与湖泊,交汇于凌家窑北端山脚的小川子。前湖后河,把凌家窑包围成南北狭长的一个半岛。半岛地势,独具渔猎资源,加之光照充足,为古时最佳人居之地。
数十年来,凌家窑梁前梁后,曾出土大量陶器、陶片、石斧、石铲等,皆为仰韶、马家窑文化遗存。同时出土有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瓷片,佐证先民在此棲居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可谓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寺沟里曾出土过一对黄河古象象牙化石。沟内一个叫“老虎窝”的地方,出土过一枚老虎犬齿化石。溪流里出土过铜鼎、铜佛、箭簇等物。河床下至今积压着成片松林、混交林朽木。至今,民间还有人每年进沟探宝。
学者们公认,卦台山是伏羲观天象,画八卦的地方。据传,凤凰山为伏羲立圭表、定四极的圣地,“天作之合”的由来之处,华夏婚嫁文明的开端。故而,凤凰山文化与伏羲文化密切相关。凌家窑界于卦台山与凤凰山正中,相距两处各十三公里。90年代中期,修建公路桥时,出土一合石磨,内无磨粉用的沟槽,而是不规则的等大石窝窝,原始古拙。附近一沟,名曰“磨子沟”,与“天作之合”的古老传说极其吻合。
凌家窑为卦台山至凤凰山的必经之地,山下一个叫青石砭的地方,有个被老人们称作“伏羲盆”的石墩,呈椭圆形,高约五十公分,上有一圆坑,直径约四十公分,深约三十公分。旁边有两个酷似有人裸坐,泥地留下的压坑。神奇之处在于“伏羲盆”“裸坐窝”,皆由青石构成,光滑无痕,不见人为雕琢痕迹。按“裸坐窝”大小推测,其坐地之人身高约两米左右。相传,伏羲经常途经此地,在此休息洗涮,年久石化,才流于后世。可惜的是,90年代后期,修筑宝兰铁路复线时被毁。
唐代司马贞在《三皇补记》中记述,“疱羲氏,风姓,继燧人氏代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于成纪……”。据此,伏羲出生与“雷泽”相关。泽者,水草丰茂,惠泽于人之所。凌家窑,古称“雷昃”(昃泽同音)。该地至今还有九十余户、三百余口雷姓村民居住。自称其先祖自渭北五龙山迁徙而来。认为此地为其祖根,徙此有沿流溯源,落叶归根之意。因凌氏祖先早于雷氏至此,故现名凌家窑,而“雷昃”之称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从这些蛛丝马迹看,凌家窑与“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于成纪”之说,有不解之缘。希望能有学者、专家,对此有进一步考察。(雷升杰)
也说凌家窑
胡介民
前不久,看了雷升杰先生关于“神秘山梁凌家窑”的文章,感触良多。凌家窑,一个熟悉的名字,自小就印在我的脑海中。之所以熟悉,一是该村离我家不过四、五公里,多数村民们互相认识,赶集碰见都要打个招呼。二是我年愈九十的奶奶就出生在凌家窑。据奶奶讲,她是民国时嫁给我爷爷的,对凌家窑那时的村风民俗,如数家珍,对凌家窑的奇闻异事,常挂在嘴边。可以说,我是听奶奶讲凌家窑故事长大的。故而见到雷升杰先生的文章,勾起了我儿时的一串回忆。在许多关于凌家窑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则。
会堵白雨的“法官”。这是奶奶最引以为荣的一个故事。村民把暴雨称白雨,可能因冰雹是白色的缘故。奶奶常说,别小看凌家窑那个不起眼的山村,可出过显眼的人物。该村有个十里八乡号称“雷法官”的人,不知用什么法术,能挡定恶风暴雨,使村人不受侵扰。几十年下来,该村从未被冰雹侵打过。更神奇的是,有一年突遇特大暴雨,四周的小麦、高粱、包谷等农作物,被冰雹打得一塌糊涂,他家还在自家的场里碾小麦。同顶一个天,同处一道梁,为什么暴雨只关照他家,莫非“雷法官”有什么特异功能?上中学时,奶奶带我去凌家窑回娘家,我趁机拜访过几位老人,他们异口同声:“确有其事”、“千真万确”。他们这几代人没有受过冰雹祸害,多亏“雷法官”家几辈子的能人。这个谜团,在我脑子里萦绕了十几年,直到我大学毕业,碰到我一个学大气物理的同学,偶尔说到此事,对我作了一番解释,才解开了我的谜团。他说,新阳镇属渭河川谷地带,多数形成暴雨的暖湿气流,来自六盘山系,也有些来自西秦岭山地。毗邻凌家窑北侧的五龙山和南侧的凤凰山,海拔均高出凌家窑500多米。暴雨多发于夏季高温时段,来自六盘山的暴雨云,既受五龙山高海拔的阻挡,又受渭河急骤蒸发的水蒸气影响,使凌家窑这个凹型山梁,处于暴雨的缓冲地带,受灾几率降低。同样来自西秦岭山地的暴雨云,受凤凰山高海拔的阻隔,程度有所减轻,只要懂得凌家窑这一种独特的地形和大气环流规律,再积累一些望云识天气的知识,不难作出暴雨危害程度基本情况的判断。很可能,“雷法官”祖辈掌握了这些知识,才敢在四周暴雨之时,于自家场里碾小麦。这是科学解释,我不得不认同这个观点。凌家窑“雷法官”会堵白雨的故事,也就找到归宿了。
金马驹的传说。祖辈老人们说,过去每每遇到漆黑的夜晚,凌家窑堡子梁头,有一盏明灯,从梁头飘忽而下,左盘右旋,行迹不定,直至山脚消失。许多老人都说他们亲眼所见。那时莫说电灯,煤油灯也尚未使用。老百姓家家都用豆油灯照明,从川区能看到远山的发光体,豆油灯的亮度是不可及的。老人们都说,这是凌家窑的金马驹下山喝水。多少代都这么认为,一辈传一辈,后辈也就相信这个传说了。我在新阳中学读高中时,奶奶多次讲过这个故事,说她就是一个见证人。还说那个山上有宝,天公护佑,地保丰收,是金马驹夜里替好人家耕地,渴了下山喝水。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却得不到科学解释。后来,我偶尔在《文摘报》上看到有关峨眉山“神灯”的报道,起自金顶,或穿行于林间,或飘移于树梢,忽明忽暗,满山盘旋。这与凌家窑金马驹的传说极为相似。僧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游客们惊疑万分,传作奇闻。有说是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光折射现象,有说是成群萤火虫盘旋飞舞,莫衷一是。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我想,传说归传说,科学是科学,待峨眉山“神灯”有了科学结论,凌家窑金马驹的传说也就尘埃落定了。
奇异的一声鹰啼。这是一段真实历史。清朝同治初年,逆匪自陕西作乱,攻城破寨,屠杀无辜。二个多月,血洗渭河两岸千余村庄,三十余万人死于非命。同治七年,祸及甘肃天水,与新阳镇毗邻的三阳川,三座城堡陷落,老幼三千余口无一幸免。八月,五龙山破堡,三百余口被屠杀殆尽。一股二百多名的悍匪,挟势下山,突入新阳,将凌家窑的堡子四面围定,强攻半月未下。一日黎明,趁守堡乡勇疲惫昏睡之机,十数名悍匪登上堡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堡角榆树上一只苍鹰受惊,“嗖喽喽”一声惊叫,惊醒了堡头守卫,又一悉血战,击退登堡悍匪,救得老幼一百余口。此后,凌家窑老人常告诫后生,百鸟有灵性。苍鹰是灵神。凌家窑的后代,任何人不得伤害鸟类,凌家窑人至今遵循这一古训。爱鸟护鸟,代代相传。
浅山出佳品。说也神奇,凌家窑海拔1400余米,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就这么一个山梁,苹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酸甜适口。凡品尝过凌家窑苹果的客商,认定天水第一,甘肃无二。即使每斤价格同比高出五毛一元,也是一场抢购。据一些客商透露,这几年,从他们手里卖出的凌家窑苹果,已经挤进钓鱼台国宾馆和中南海了,远比美国蛇果受欢迎。每到采果季节,客商必先期而至,不论大小,整个果园便被签包下来,一扫而空。过去不曾显眼的凌家窑,因苹果品质优良,越来越有名气了。
过去,新阳镇街上,有些专做粮食中介生意的人,称作“斗行家”。一排摆几个小麦升斗,闭上眼睛,抓一把便能准确的判断出哪个是凌家窑的。后来才说,凌家窑的粮食,不论小麦还是玉米、黄豆,抓起一掂量,小麦要比其他地方的重出二钱余,黄豆还要重些。这样的粮食,出粉率高。因此,在新阳镇市场,凌家窑的粮食是最受欢迎的。
这些情况,使我联想到凌家窑村口牌坊上的一副楹联,“肇啟渔猎,开化鸿蒙,天佑绵延五千载;衍进耕读,传承文明,地佐长绪三百年。”是说经考证,凌家窑山梁已有五六千年的人居历史,一些出土的历史遗存,甚至和伏羲文化相关联。再联系前文提到的独特的地形,前湖后河的半岛位置,充足的光照和渔猎资源,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棲居此地,繁衍生息,也就不足为奇了。(2019.6.12)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