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来自嘉峪关市的蹲点见闻(图)

19-07-16 08:4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来自嘉峪关市的蹲点见闻

  嘉峪关市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嘉峪关市人民社区举办的亲子阅读会。

  嘉峪关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工作人员为群众办事。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嘉峪关市城乡中心户政岗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

  嘉峪关市“12345”民生服务热线工作人员接听热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市民的家园,社区建设水平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当前,各地政府都将社区建设与治理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社区该怎么建设?怎么治理?

  嘉峪关市是全国首批命名的24个小康城市之一,常住人口30万,城市化率达93%。近年来,嘉峪关市以“1万人左右,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标准化社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社会管理扁平化,社会服务职能全部“下沉”到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快速提升到“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较高层次,群众找政府办事真正实现“面对面”“零距离”。

  标准化社区建设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也探索出城市治理创新的“嘉峪关模式”。

  便民服务圈,快捷又方便

  日前,在镜铁区和诚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居民马阿姨因社保票据丢失,无法办理医疗报销相关事项,十分着急。

  “您不要急,现在社区可以一站式办理,我马上替您查询、申请补办。”社区工作人员李建平主动上前,一边安慰、一边接过马阿姨的身份证。在社区综合信息平台上查询并确认已足额缴费后,李建平立即提交补办申请,很快就开好了马阿姨需要的社保票据。在查询过程中,李建平还发现马阿姨符合老年免费公交卡申请条件,经同意后,又为马阿姨办理了老年免费公交卡。

  “短短几分钟就办理了这么多业务,真是太方便了。”马阿姨告诉记者,过去办个事,得跑好几个窗口,有时候甚至要跑好几家单位,一天都不一定能办完。现在不仅办事方便快捷,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也很周到贴心。

  在居民办事时间上做减法,在为民服务上做加法,实现便民事项社区办、一网办,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提高了居民满意度。

  这是近年来嘉峪关市标准化社区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为理顺基层治理体制,嘉峪关市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政府行政职能与社区自治功能有机结合,于2012年一次性撤销了全市所有街道办事处,按照“1万人左右、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标准,整合为31个新型城市社区,农村建成17个社区,配套建成48个城乡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

  街道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上划到了各区和市直部门,街道社会服务职能则全部下沉到了社区,形成了“市—区—社区”三级扁平化社会管理架构,实行区直管社区,社区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变被动应对为贴近服务,变分散管理为集约管理,有效克服新型社区“机关化”倾向,社区力量全面向服务管理一线倾斜。

  同时,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城乡社区建设标准》,确定了社区 “一委一会一中心”的组织运行结构:“一委”即社区党委;“一会”即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一中心”即社区服务中心。整合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通过定岗、定责、定人、定经费,充实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模块。在硬件方面,规定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1500平方米,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800平方米。

  “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较之前整整扩大了7倍,变化的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服务水平。”镜铁区佳苑社区党委书记孟雯深有体会地说,如今越来越多居民愿意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这个温馨的大家庭。

  便民服务大厅、居民议事厅、道德讲堂、音乐舞蹈室、图书室、健身室、青少年第二课堂、心理咨询室等,如今已成为嘉峪关每个社区的“标配”。标准化社区硬件配置的建设,使许多老小区旧貌换新颜,功能设施更加完备,一批“品质社区”应运而生,使百姓从中享受到了更多的民生福祉。

  硬件设施“硬”起来,文化活动自然就会“活”起来。以嘉峪关市镜铁区为例,近年来,镜铁区所辖13个城市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组建文体队伍就达57支,每天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同时,镜铁区挖掘党员和居民中的文化人才,以这些文化骨干为领袖,通过党员带头、居民参与,充分发挥功能室作用,以剪纸、歌曲、舞蹈、书法、快板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政策传递给居民,既寓教于乐,又生动有趣。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我们社区共分为12个网格,现有常住人口3624户9357人,出租房屋114户,流动人口1002人,退休人员767人、60岁以上老人782人……”指着会议墙上巨幅的社区网格划分图,长城区大众社区党委书记杨德东如数家珍介绍道,大众社区处于城区中心地带,人口流动性大,之所以能够准确掌握人员信息,得益于社区推行的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每一个季度,大众社区网格员都要对网格内的所有住户进行一次摸底和调查,详细记录网格内住户诸如家中人口数量、户籍、工作单位、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的信息变动,及时掌握百姓“动态”,更好地提供跟踪服务。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社区网格化管理贴心暖人。自2015年嘉峪关市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成功模式之一。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出台《全面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网格规模重新明确,实现全覆盖无缝隙对接。嘉峪关市将原有的297个城市网格增加至340个,3镇17个行政村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成117个网格,以村民自治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主。网格服务管理工作力量采取“1+2+N”模式进行充实,即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为每个网格配备2名专职网格员,“N”为广泛吸纳网格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加入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担任网格协管员。农村网格由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员。

  在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中,各网格主动作为,创新迭出。网格员之间建立QQ群、微信交流群,及时掌握交流社情民意,第一时间捕捉居民各类问题,发布政策信息,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回复、早化解”。

  “温暖的小网格”让群众信息在一线得到了采集,问题在一线得到了发现,矛盾在一线得到了化解。“网格化管理,不仅拉近了我们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还增进了网格员与群众间的亲近感,对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杨德东说。

  如今,漫步辖区大街小巷,总能遇到社区网格员。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把担当写在社区,把温暖送给百姓。随着各项工作下沉到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往各家各户跑得更勤了,网格民情日记本又变厚了,“小网格”让“大民生”变得更温暖了。

  志愿“红马甲”,温暖邻里心

  在网格里游走的除了网格员,还有成千上万默默付出的“红马甲”志愿者。

  “我会修电器,大家电器出了问题可找我维修”“我喜欢书法,也有些研究,家里有小孩想学的可以到社区书画室找我,不收学费”……在长城区永乐社区贴吧,类似这样提供无偿服务或寻求帮助的互助便签还有很多。

  “王大爷一个人住,腿脚又不利索,每天路过王大爷家,我都会敲敲门,看看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永乐社区“关爱老人”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司海琴介绍,社区已经结成这样的“暖心”帮扶对子60余对。

  目前“社区贴吧”“心愿墙”在长城区各个社区推开建设,志愿服务氛围渐浓。同时,全区志愿者走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孤儿、残疾人等困难弱势群体,在生活照料、亲情沟通、医疗保健、信息咨询、文体娱乐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帮扶对子。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引导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日常化。

  党员志愿服务队、消费维权志愿者队、快递“1+N”志愿者队、敬老爱幼志愿者队、助残志愿者队、环保志愿者队、“520”爱心志愿服务队、张国平爱心公益团队、“爱心之旅”志愿服务队……一个个有道德高度、有城市温度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志愿服务“磁场”效应,成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共注册志愿者5.57万人、志愿服务组织256支,发起志愿服务项目1116项。

  文化活动广场上,志愿者们教辖区居民跳锅庄舞、为辖区居民放电影;社区内,志愿者们为居民举办金婚庆典、生日会;空巢老人家中,志愿者们为老人打扫卫生;辖区网吧里,志愿者们义务监督……他们拾起一块块垃圾,铲除一片片小广告,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感染着、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居民,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新华社区“N+1”志愿服务、昌盛社区“365”便民志愿服务、祁连社区“六零”爱心行动、明珠社区 “连心卡”志愿服务……一个个社区志愿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表彰市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6个,优秀志愿者448名,最美志愿者20名。其中,长城区新华社区、镜铁区昌盛社区、雄关区祁连社区更是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热线惠民生,服务千万家

  “您好,这里是社会管理服务中心‘12345’民生服务热线,请问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每天,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大厅里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清脆铃声,接线员孔维东和同事们一起耐心倾听、详细记录,积极协调解决着居民一件件家长里短的烦心事。

  近年来,嘉峪关市秉承“服务为先”的理念,整合全市政法、综治、信访以及涉及民生等部门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应急指挥”的有机整合,搭建起集综合性、服务性、及时性、规范性于一体的“大治理”服务平台——“12345”民生服务热线。

  几年来,通过不断拓展“12345”民生服务热线联动效能,嘉峪关市极大地调动了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高效规范联动治理,“热线”运行至今,诉求事件转办率97.8%,办结率96.8%,群众满意率98.8%。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构建居家养老社会服务平台,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服务”的模式,为全市1.8万自愿注册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提供餐饮、家政等亲情式养老服务。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为高龄、空巢、残疾、优抚、低保低收入等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并积极推进居家养老上门医疗,定期在镇、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每天吃过早饭,66岁的藏艳华总会来到楼下的兰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玩玩牌,跳跳舞,唱唱歌。

  作为嘉峪关市首批居家养老运营示范点,照料中心房间宽敞明亮,配餐食,按摩理发室,健康保健室,健身活动室,舞蹈练习室等一应俱全。

  “每天有几十名老人来这里,有不舒服的,就让医生量量血压,松松筋骨,照料中心已成为辖区老人们在家门口寻求日常娱乐、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的服务载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景兆栋说,除了常规服务外,社区更关注对身患疾病老人的精神慰藉和对空巢老人的陪伴,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入户陪伴、慰藉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

  目前,和兰新社区一样,嘉峪关市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各社区,都在积极探索更精细化、更标准化的为老服务模式。

  嘉峪关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伴随着城市发展,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汇聚于此,开拓创新。近年来,嘉峪关市打破城乡壁垒和户籍界限,采取“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社区管人”的新型人口治理模式,广大城乡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社区均享有“一站式”的均等化服务,大家在这座戈壁上的生态之城幸福、和谐地生活着。

  记者手记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在嘉峪关市大街小巷蹲点走访期间,记者听到频次最多的词是“服务”。这些服务里,群众点赞最多的既有社区服务,也有“红马甲”开展的志愿服务。

  社区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嘉峪关市通过建设标准化社区、全面推行扁平化、城乡一体化管理,分解了以往老社区的行政职能,强化了社区的服务职能。这样一来,基层干部“官架子”少了,“人情味”多了;社区治理的“堵点”“难点”少了,“标准化”“精细化”程度高了。从单一的社区管理到多向互动、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再到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网络,嘉峪关市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嘉峪关市创新城市治理的有效做法,不仅深化了为民服务的内涵,而且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其他地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精彩推荐

  • 游客在莫高窟景区参观游览(图) 游客在莫高窟景区参观游览(图)
  • 唐仁健在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尽锐出战促问题整改 凝聚合力抓任务清零 坚决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扶持硬仗 唐仁健在甘肃省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尽锐出战促问题整改 凝聚合力抓任务清零 坚决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扶持硬仗
  • 林铎在甘肃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以良好作风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为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凝聚强大力量 林铎在甘肃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以良好作风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为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凝聚强大力量
  •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交办第三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交办第三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19)】守巢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19)】守巢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18)】守护 》 【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视频·系列展播(18)】守护 》
  • 致敬红色青春 凝聚奋斗力量——兰州城市学院大学生在高台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致敬红色青春 凝聚奋斗力量——兰州城市学院大学生在高台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暑期托管班 解干警后顾之忧 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暑期托管班 解干警后顾之忧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