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武威海藏遗址 触摸3700年前的齐家文化
原标题:记者走进武威海藏遗址 触摸3700年前的齐家文化
武威海葬遗址。
杨谊时在探方中工作。
武威海藏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为配合武威海藏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10月对武威海藏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今年3月开始继续清理发掘。7月8日,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来到武威海藏遗址发掘现场,体验了一线考古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8日下午3时许,天色微暗,似有雨意。按照提前约定的地点,记者一行在海藏寺门口等候。不一会,一个小伙子驾着一辆电动三轮摩托车来了。胡茬醒目,头戴一顶迷彩遮阳帽,上身一件迷彩服,小伙子说自己叫王晨达,是这里的“技工”。简单寒暄后,他招呼大家上车,并不忘提醒坐稳。
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海葬遗址就在武威海藏湿地公园内。公园正在修建中,步道、灯柱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就位,工人们正忙碌着移栽花卉。四五分钟后,我们到了遗址发掘现场。
该遗址发掘项目的领队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国科,执行领队是杨谊时博士。从杨博士小麦色的皮肤可以看出,他经常在做“田野考古”。杨谊时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专业环境考古专业,从事田野考古已经两年多了。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10个一样大小的“坑”。王晨达告诉记者,这些“坑”在考古专业领域叫做“探方”。“探方法”是遗址发掘常用的方法,一般取正南正北方向布方。海藏遗址发掘中,发掘清理了10×10米的探方10个,相邻探方之间有1米宽的隔梁。“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清理发掘的。”王晨达说。
说话间,大雨点已经落下来了,越来越密,伴有雷声。大家赶紧到公园里刚建成尚未投用的建筑物里躲了一会儿。
阵雨持续了差不多有半小时,天又放晴。站在公园里远望,蓝天白云清新如洗,而脚下这片遗址却如此古老,距今有4000年-3700年之久,一时有些恍惚。
杨谊时告诉记者,从地层土质土色、遗迹单位综合判断,目前发掘的部分为遗址的边缘,应该是一条沟的部分,出土的大量碎陶片表明,这部分很可能是齐家文化人群倾倒生活垃圾的区域;沟边台地上有半地穴式屋址,同时还清理发掘墓葬17处。
因为刚下过雨,探方里还有积水,看来当天不能开工了。但杨谊时还是下到探方底部,向记者介绍了遗址发掘概况和剖面土层堆积情况等。据介绍,这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进行考古试掘,其间出土过齐家文化的玉璧,并确认为齐家文化遗址。该遗址与西南面已经发掘的皇娘娘台遗址离得很近,学界推测可能与皇娘娘台遗址有关系。之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立项,获批10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
9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对发掘情况作了进一步了解。据介绍,截至当日,武威海藏遗址发掘过程中,共出土陶器、石器、石璧、璧芯、铜刀、骨箭镞等500余件。每件文物都要拍照、绘图、记录、填写登记表。因为出土文物还要进行实验室考古定论,暂时不宜对外具体公开。杨谊时向记者展示了一只残缺的石璧,从内壁可以看到光滑的切口和钻孔,还有许多玉石器半成品、毛坯等,表明当时人们的玉石器加工技术已经相当高明且数量不小,但并没有发现加工作坊遗址。
杨谊时告诉记者,武威海藏遗址立项部分发掘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7月底结束。
文/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张海龙
图/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卢伟山
相关新闻
- 2019-07-12甘肃省首例文物保护诉前检察建议发出
- 2019-07-12天水大地湾F901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通过验收
- 2019-07-12甘肃省艺术创作彰显文化实力
- 2019-07-11大型本土纪录片《兰州匠人》今日亮相甘肃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