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平洛镇:花椒树成簸箕湾人的“致富树”
通讯员 燕兆林
近日,走进康县北部地区的平路镇中寨村簸箕湾自然小组,沿硬化弯曲的盘山水泥路驱车蜿蜒直上,红彤彤的花椒满山遍野,房前屋后、沟沟岔岔,旮旯角落,火艳艳的花椒映红了一座座山。三五成群的人们或提篮、或背背篓采摘花椒,丰收的欢笑声响彻山谷。 “平洛镇中寨村历史悠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以花椒、核桃和劳务输出为主。我们这里种植的花椒肉厚饱满,籽粒圆实,质量上乘,是花椒中的上品,有许多优良品种,尤其是大红袍系列,更是品佳香殊,走俏市场。”平洛镇中寨村支部书记雍国绪自豪地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现钱,以往的山坡地逐渐撂荒。全国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后,平洛镇中寨村簸箕湾人抢抓机遇,依托当地悠久的花椒种植历史,针对花椒耐旱、易成活、好管理的特点,积极引导群众利用退耕还林土地发展经济作物花椒。
“目前全社有116亩花椒,其中挂果面积在95%以上,正常年景亩产干椒200斤以上,亩均收入1.2万元左右,这个社农户仅花椒一项收入,最少的3万元左右,最多的可达20万元以上,户均达到5万元左右。全合作社18户人,除了3户花椒收入少外其余15户人花椒都在600斤以上。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和二郎沟两边的山坡地里,品种以大红袍(六月椒)为主。”中寨村村主任雍国彦介绍说:“平洛镇中寨村簸箕湾人坚持一张种植花椒的蓝图绘到底,持续不松懈的发展,加强栽植管理,确保栽一片活一片,为平洛镇中寨村花椒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近几年,平洛镇中寨村簸箕湾人通过科学规划,邀请农技专家指导,一方面逐步淘汰老树种,不断引进高产新品种。另一方面依托致富能人、花椒种植大户,通过集中办班培训、实地实训实教等方式,从技术、贷款、保险、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做优做强花椒产业。
蒋栓军,56岁,是平洛镇中寨村簸箕湾社负责人,也是平洛中寨村花椒种植大户。他是最早在平洛镇簸箕湾社后山的二郎沟栽种花椒的农民之一。2012年,他流转土地20多亩,创建花椒基地,积极加入中寨花椒专业合作社,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过无数次的外出考察和经验摸索,他发现虽然平洛花椒色泽红亮、颗粒饱满、味道馥郁,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且主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市场波动大。长期以来,花椒价格走势一直掌控在客商手中,起伏不定,群众增产难增收。
为了拓宽花椒销售市场,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他探索创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互联网+现代物流”的模式,对一些缺乏劳动力的农户,以“托管经营”的方式,由合作社负责,将农户的花椒代为管理,彻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李咏梅是平洛镇中寨村簸箕湾的村民,她长期在外从事建筑工,家里8亩花椒园全凭丈夫作务,农忙时根本顾不过来。
“自从把花椒园托管合作社,合作社帮助施肥、灌溉、锄草,花椒成熟以后,合作社统一组织人采摘,解决了家里劳力不足的困难。”李咏梅说。
既解决了“谁来种”的问题,又解决了“如何卖”的问题。中寨村支部书记雍国绪介绍说:“由合作社组织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土专家代表、农民股东,经过集体商议、外出考察、分析市场走向,最后定出价格标准,将农户托管经营的花椒集中销售,杜绝了过去低价零售、单打独斗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效益。”
今后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引导全村农户同步发展花椒产业,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销售上,镇村上将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打通农户与市场的对接渠道,形成线上线下双向共进;在转型上,逐步发展矮化密植花椒园,提升产量,增加产值,取得我村花椒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助推乡村振兴。”平洛中寨村支部书记雍国绪信心百倍地说。
从“零星栽植”到整社整村覆盖,从“提篮小卖”到客商抢购、统一销售,从农户自建到合作社托管经营,从“养在深山人未识”到闯进“全国名优产品”,从曾经的“难卖”到成功打破营销困局综合运作市场,平洛花椒正式走向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了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