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
原标题:兰州空气质量在持续改善
2013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大气十条”,并积极创新,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改善,城市年度排名稳定退出了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摘掉了长期罩在头上的“黑帽子”,“兰州蓝”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正名片和新常态。
着力进行能源结构调整
2013年至2018年我市总达标天数1391天,自2013年以来除外来沙尘天气影响外未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气。我市未进入全国排名后十位,在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168个城市排名中,兰州未进入后二十位。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会一蹴而就,治污亦是如此。兰州治污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对污染源的全面透彻分析,正是抓住了能源结构单一这一制约兰州治污发展的命门,对症下药才有了今天城市上空的蓝天。
2013年,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兰州提前一年完成燃煤锅炉治理改造,原煤散烧供热锅炉基本退出兰州主城区;这一年,兰州收获了299个好天气,摘掉了污染城市的帽子。“2017至2018年完成9万台居民小火炉治理,削减城市建成区居民散煤15万吨,削减量达到50%。同时对37家105台1147蒸吨燃气锅炉实施了低氮改造试点,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140毫克/立方米下降到30毫克/立方米以下,减排幅度达到70%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如果说改变能源结构打开了兰州治污的突破口,那么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的实施,则把兰州污染防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在治污过程中新科技、新技术的运营,则将兰州治污引向了深入。
初步实现精准滴灌、靶向治污
从2013年开始,我市实施技防优先战略,将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作为治污最大的助力。工业源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工况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全时段监督重点企业排放情况,发现企业违法违规排污行为第一时间得到制止和查处。561套网格化监测设备遍布近郊四区所有社区和远郊县区乡镇,全面开展溯源分析,精准发现处置污染源,并作为指挥调度和考核奖惩的依据;4000平方米或施工期7个月以上的土石方施工工地全部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及PM10监测设施,全方位、定量化监控工地扬尘。无人机全域巡航、机动车尾气红外遥感检测、走航雷达检测已实现常态化。秸秆禁烧远程监控系统已进入试验试点阶段。
“通过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各类污染源排放情况,科学分析研判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为靶向定位、精准治污、科学管控和区域考核提供支撑和依据。”该负责人说。
差别化管控,杜绝“一刀切”
治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治污更需精准施策。2016年起,我市逐步推行差别化管控要求,不再实行“一刀切”式管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治污的效果也明显得到提升。治污措施持续发力的同时兰州市注重铁腕治污、严格执法,先后制定出台了《兰州市扬尘污染管控实施办法》、《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量化问责规定》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明确制度向量化标准转变,更加注重地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贴切性。
污染防治开启新的征程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兰州市大气污染在经历了显著改善阶段后,已进入较为明显的平台期,按照国家及省上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兰州市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兰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除了自身一以贯之的不断治理之外,重点将加强氮氧化物和臭氧污染防治力度,同时需要国家在燃煤小火炉改造、臭氧污染治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国土绿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推动“兰州蓝”保卫战向更高水平迈进。记者 杜志超/文 马军/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