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 平凉市崆峒区74岁王桂林用52年守护村民健康
身残志不残 74岁王桂林用52年守护村民健康
王桂林为患者诊治
74岁的王桂林是平凉市崆峒区麻武乡月明村月明社人,自1967年行医以来,他先后诊治的病人超过20万人次。为了给村民省钱,让贫困村民看得起病,他采用中草药加针灸的技术,这种方法治病虽然成本低,但他得深入大山采药自己研制,辛苦可想而知。
身残志坚 勤学苦练成村医
王桂林的女儿告诉记者,父亲的人生之路并不怎么顺遂,一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因家庭贫苦,无钱诊治,右脚落下残疾。可自强不息的父亲并没自我放弃,他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坚持不懈的付出拼出一个不凡的人生。
小时候,王桂林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可考上师范学校的他却因腿残而辍学。回到家乡的他,非常苦恼不甘心。后来,在村里人的帮助下,他参加了原平凉市(现崆峒区)红医班的培训。因病辍学的遗憾让他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中西医的临床症状、病因到诊断,再到中药的配制,他都特别用心。
1967年,王桂林从“红医班”毕业,成为乡村为数不多且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为了掌握更多医疗技术,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他长年坚持自学,虚心请教,钻研病例、学习技术。为了熟练掌握针灸手法,他以身试针,忍痛练习,直到穴正力到、手法娴熟。同时,他还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扎根大山 守护健康为村民
王桂林腿脚不便,但他为了病人方便,经常上门诊治。52年来,先是骑着毛驴上门给村民看病,可毛驴喂养麻烦,速度慢,不方便不说,还常因惊吓跳跃、乱窜胡跑,给腿脚不便的王桂林带来危险,多次被摔伤。1997年,他在家人的支持与资助下,买了第一辆摩托车,但乡村道路坑洼不平,有的村社还不通大道,摩托车开不进去,他就拄拐杖到病人家里。如今,20多年过去了,他已经骑坏了4辆摩托车。
“三月茵陈四月茅,五月蒿子当柴烧。”采访中,王桂林、马俊清老哥俩特别高兴,他们热情给记者介绍着采药的诀窍。平凉特殊的气候与地理环境,让本地生长的野柴胡、蒲公英、黄芹等众多中药材品质优良,疗效明显,再加上王桂林的细心研制与精巧用药,不仅让乡亲们治好了病,还省了好多的钱。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村民杨霞霞从山崖摔下受伤,加上天冷受冻,感冒引发肺炎,咳嗽不止,还吐鲜血。家属深夜来找王桂林,王桂林不顾腿脚不便,冒雪赶到。没想到返回时,冰雪路滑,车子摔倒,王桂林年迈无力,夜半又无人帮忙,他只好弃车一瘸一拐地走回家。
天道酬勤 医者仁心受敬重
热心行医、敬业为民的王桂林备受乡亲们赞誉。一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村医着实不易。卫生服务、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这些细致具体的工作,全由他一个人完成。行医多年,他成了村里的一宝,深受村民敬重。村里哪个人身体咋样,他甚至比本人、家人都清楚。他给重点对象建立健康档案,还定期回访,了解病情,给予科学饮食建议和药物治疗方案。
麻武乡地处大山深处,气候寒冷,室内阴寒,村里患类风湿关节疾病的较多。年近80岁的苟秀英是王桂林的老病号,膝关节疼痛多年,行动不便,阴天疼痛不止,天气晴好时才能出来晒晒太阳,走动一下。看着同村老姐姐饱受病痛折磨,王桂林心里深感不安。他研究病理,谨慎用药,细细诊治,经过里治外灸及中药调理,苟秀英的关节疼大有缓解,身体变得硬朗了。苟秀英对此非常感激,她和家人对王桂林十分敬重,多次向王桂林表达谢意。
大山里长大的王桂林深知乡亲们不富裕,出远诊他不多收费,剂药价控制到最低,批发药品零差价出售,尽量让村民少花钱。遇到手头紧的就先赊账,特别困难的还免费诊治。这让许多了解情况的村民点赞。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常舒清通讯员姜慧仁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