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学上”到“有好学上”从“择校热”到“就近入学” 我市“组合拳”化解焦点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原标题:从“有学上”到“有好学上”从“择校热”到“就近入学” 我市“组合拳”化解焦点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益。
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 文/图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战略布局,凝心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化担当,敢于涉险滩克难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一个个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一项项惠民红利不断释放……
本报今起陆续推出我市深化改革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从“有学上”到“有好学上”;从“择校热”到现在的“就近入学”;从“超大班额”到现在一个班学生不超55名;从体育常规教育到全市体育教育改革等一系列的变化,昭示我市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正在通过“组合拳”化解超大班额等焦点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资源扩充】
教育资源扩大取得新突破
兰州市教育局局长南战军表示,我市教育资源的扩充近两年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建成北京实验二小兰州分校、华中师大安宁附属学校等学校的基础上,兰州六十一中新区分校、兰州三十三中东城分校正式招生办学,兰州二中雁滩分校开工建设,榆中博雅小学、永登九中正在进行主体建设,兰州五十一中九州分校项目用地已经落实。同时,积极争取引进国内名校北京八中在兰州新建分校,项目用地已经确定,正在进行前期设计,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另外,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移交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安宁区中集幸福里、阳光怡园、海亮壹号住宅小区配建学校全部移交至安宁区政府办学。城关区鹏博·金城珑园配建幼儿园正式移交城关区政府;开办了华侨实验学校碧桂园分校。西固国际港务区汇文中学已经完成主体建设。
今年,随着省属“出城入园”中职学校原址移交办学工作的推进,旅游职业学校、女子中等职业学校等校舍移交给义务教育学校,使义务教育资源更加充裕。同时,我市积极争取将省属职业学校土地房产移交数量增加到11所。这些学校移交后将全部用于举办基础教育,以缓解主城区部分区域上学难、大班额的突出矛盾。市区联动在师资、校舍和场地较为富余的中学,设立小学部或借用于小学办学,用以缓解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统筹安排机关单位进入高层写字楼集中办公,腾出场地用于举办基础教育,部队改制后移交地方的土地设施优先用于举办义务教育,缓解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局面。大力支持外地优质民办教育来城关区发展。加快推进三条岭海亮教育园区项目;协调用地供给,积极支持四川天立教育在九州或青白石地区落地,有效补充公共投入不足问题。
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普惠性学前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龄前儿童能享受均价优质的学校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的一个主攻方向。据了解,我市加强行政村幼儿园建设,2018年共实施26个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基本实现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支持民办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认定21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下达市级以奖代补经费1650万元,引导民办园普惠发展。2019年的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今年已经开始,正在进行,预计要比上年有所增加。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榆中县、永登县提前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标志着全市所有县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强化经费保障,将免费教科书政策的覆盖范围由“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扩大为“城乡全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促进城乡教师交流,组织了1000名农村教师进城集中和跟师跟班培训,选派151名城市优秀教师到“三区”支教,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
据悉,我市在高中教育实施课堂效益提升计划,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开放周和高中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提升广大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在深入调研、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启动星级高中学校建设,制定了《兰州市普通高中星级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及评估标准,建立健全逐步晋升机制。
【师资改革】
补足师资短板
南战军表示,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省会城市教育吸附力的不断增强,教师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兰州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兰州市主城区接受优质教育的学生每年以7%的速度增加(截止目前共有15.3万名外来人口子女在兰州市上学,其中绝大部分在城市四区就读),由此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非常突出,“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随之出现。为了解决“上学难”问题,兰州市实施了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移交、“腾笼换鸟”原址举办基础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扩大教育资源总量,2018年、2019年仅职业学校”出城入园”原址新增28所中小学、幼儿园举办教学,增加学位3万个,新建学校急需相应的配套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新课改后课程种类增多、精准扶贫教师支教数量增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引起休产假教师增多等因素的出现,使得大部分学校教师超负荷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捉襟见肘。全市教师编制刚性需求缺口在1.1万名左右,教师紧缺已成为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仅去年引进免费师范生、硕士研究生、“985”“211”院校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共199人,实行“凡进必考”,通过事业单位公开考试考入97人,并积极从全省范围内选调优秀教师,补充新鲜血液,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积极争取为榆中、永登、皋兰选拔招考了280名特岗教师,补齐乡村教师短板。
“临时工”变身“同工同酬”
市教育局针对教师编制有限和教师资源紧缺的矛盾,打破教师招聘“有编才进人”的固定模式,把聘用制教师作为补充教师队伍力量、破解师资紧缺现状的有生力量,出台了《兰州市中小学校聘用制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全市中小学非在编聘用制教师聘用、工资福利保障、管理考核及解聘等相关规定,实行按需设岗、统一招聘、分级管理、同工同酬。这一创新举措启动以来,在编制、人社、财政和相关县区的支持配合下,经过报名、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公示等环节,实际招聘聘用制教师1149人。
同时,市教育局提高聘用教师待遇,实行同工同酬制度,建立职称正常晋升机制,为聘用教师吃下了“定心丸”,保障了队伍稳定性。聘用制教师工资福利由同级财政列支,与在编在岗教师同工同酬,执行绩效工资制度,工资结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岗位等级和薪级等级参照公立中小学校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并执行对应标准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与基本工资同步发放,奖励性绩效参照本单位在编在岗职工发放办法发放。建立工资正常晋升机制,并随在编在岗人员工资调整政策进行调整。聘用制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均参照现行在编在岗教师相关规定和资格条件执行,建立正常晋升机制,有效畅通了发展空间。聘用制教师享受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及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双方承担比例参照城镇企业职工缴费比例执行。聘期内享受法定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并与在编在岗教师同等享受假期工资。参照在编在岗教师享受各种奖励性补助。
同时,聘用制教师招聘时,严格准入条件,提高入职标准,统一招聘入口,确保公开公正、优中选优。在入职条件、聘用程序、管理模式上与在岗在编教师一致。完善聘用制教师管理机制,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金城名师与名校长-特级教师-金城教育家”梯度攀升的教师成长平台,对所有新聘用的教师全部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结对子,并通过听课学、上课练、评课点等环节,使新教师人人有目标、处处有榜样,不断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切实提升教学积极性,激发整体活力。
安宁区教育局局长贠国强表示,为了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他们主动与西北师范大学、城市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免费师范生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本土高校培养的师资为他们解决了大问题。他们探索要教师不要编制的办法,充分调动体制内外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教师质量水平
市教育局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强化常规管理,约束师德行为。坚持校本培训全覆盖,优化整合联片研训,组织开展了12期学科专任教师培训,以问题引导教师,提高培训针对性。坚持骨干培训促提升,联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成都、绍兴等地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名师发展学校高端研修班,并组织召开了学习经验交流会,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日本等国和北京、南京、南通等教育发达地区开展交流学习,着力提升名优特人才整体实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截止2018年,全市共评选了48名金城名校长、86名金城名师、60名金城名班主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城关区编制部门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发展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定期会同教育、人社、财政部门动态核定教育系统教职工编制,并申请省市编制部门以教职工总数3%的比例动态落实附加编制。落实“即建即批”机制,对今后新建、移交学校提前做好新增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及时批准新建学校建制并按照每年招生计划及时核定增加编制。推进人事制度管理与改革,在全区学科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城关区教师交流支教方案》,建立完善教师交流与职称晋升、评先选优相挂钩机制,对边远学校、薄弱学校给予政策倾斜,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招生制度改革】
完善招生制度改革
招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我市积极探索完善招生考试制度,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原则。规范编班,要求各学校确保学生均衡分班和师资合理匹配,特别强调在开学各班级一经确定后不得再次重新分班、编班,学生中途不得调班。进一步规范中考统配名额的享受条件,严格控制科技创新获奖的照顾降分项目,严格执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主招生政策,加强对自主招生学校的管理指导,招生制度改革促进生源均衡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坚持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免试登记入学的原则。严禁违规跨区域、跨片区招生,严禁超计划招生,加大计划调控力度,从源头控制学校招生规模。坚持公平公正招生,落实“两为主”政策,在学位满足的情况下,尽力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同时探索实施“空位制”入学。城关区通过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等多种模式,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今年小学招生继续推进改革,市教育局明确,自2019年秋季招生开始,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6年内只提供一个学位。此举,将有效遏制空挂户等违规情况。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学区房问题突出的地方,可根据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多校划片或电脑派位等方式招生。
【教研模式改革】
把课堂变成最生动的场所
今年市教育局出台课堂效益提升计划,在去年成立李烈、李庾南、李吉林、赵刚、孙焱等国内外名师兰州工作室的基础上,今年成立了毛振明名师兰州工作室,积极推动“新教育”“自学·议论·引导”“情境教育”、“体育联盟”等教学实验项目落地生根,选派教师赴南通、南京等地参加实验区活动,组织举办试点项目的课堂开放周活动,探索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实验活动,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举办全市第一届中学优质课大赛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赛营造参与课堂改革、提升课堂效益的良好氛围。我市在国内交流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着力加大同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交流,组织兰州市青少年友好交流代表团及兰州五十八中、城关区水车园小学等学校赴日本八户市、秋田市及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互访游学,组织中小学生赴瑞典、奥地利、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开展体艺、科技等国际交流,对外研学交流日益丰富。同时,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访问团来我市交流,共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教育科研成为智力支撑
今年开始,我市继续推进教育科研改革,市县两级教科研机构聚焦目标,真抓实干,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为“扩资源、提质量、促公平”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我市目前完善市、县(区)、校、室(组)四级教科研网络,教科所始终站在教科研工作最前沿,争得发言权,做行家里手,成名师高人。各学校教科室承担起统一指导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的主阵地、实验田在学校,落实学校“一把手”责任,校长总揽全局、统筹协调,整合各方面力量,保证教科研的正常运行,校长主动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带头读书、写文章、搞课题,既起到示范作用,又提升校长自身品位,提升了领导力。面对核心素养和“互联网+教育”,教科研机构着力研究新一轮新课程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指导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形成课内、课外课程实施“一盘棋”,让课程、课堂、学习改革同步进行,更好地应对高考改革和中考改革。市县(区)两级教科研机构树立大教研的思路,开展实证类研究,切实增强教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科研成果应用与推广的行政推进,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价值的重大课题,给予重点扶持,在区域内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和深化,使更多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常规、转化为长效机制,为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改革驶上快车道
今年中考体育总分依然为50分,中考体育总分比例继续加大已是大势所趋。今年我市启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这也是有史以来专门针对体育进行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南战军表示,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新修订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立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这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硬性要求,表明国家已经决心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标志与途径。今后选拔人才的方向,必然是从原来智力考量的单一标准,走向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组织评价体系,而体育科目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小学生“小胖墩”“小眼镜”仍越来越多,在升学压力下,学校体育有“边缘化”的危险。虽然已将体育纳入中考科目,着力引导家长及社会关注和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但是视力不良和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短板。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发觉自身兴趣点,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全面启动全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就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和课外锻炼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效果,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营造学校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改革健全人格为本
据了解,正在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正在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入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游戏和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减少低效、枯燥和单一的重复性练习,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切实保证学生在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锻炼效果。把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底线和红线来抓,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根本任务,注重发挥体育锻炼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在参与锻炼中引导学生感悟胜负与得失、个人与集体、尊重与友善,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健全人格。把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作为开展体育锻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竞赛、训练、社团等载体,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刻苦努力、勇于担当,不服输、不放弃等精神品质。
【一体化办学改革】
如今,提起教育问题,争取“制高点”的家长,“百家争鸣”的培训机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焦虑……这些构成了人们脑海中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刻板印象。教育现状催生出两大关键词,“择校热”、“学区房”。家有儿女,父母便难免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操心劳神,耗费心力。
面对各种教育难题,市教育局经过认真调研、扎实研判,有的放矢,破解难题。“一体化”、“名校办分校”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化解矛盾。随着我市教育一体化的推进,很多家长越来越认可“名校办分校”的“分校”。随之而来的就是跑关系的少了,择校的少了。兰州市实验幼儿园新区分园、兰州市东郊学校新区分校、兰炼二小新区分校等名校办分校的成立,让附近的居民安心、放心。
联校办学、集团化办学、联片办学为主的“一体化办学”之路,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压力开出了一剂良药。民勤街小学作为水车园小学的分校,为了均衡两校教育资源,本校优先考虑分校的师资配备,2018年至2019两年,均将本部的优秀教师派往分校,担任一年级任课老师,任期最少三年,最多六年,并且将民勤街小学的老师调到水车园小学本部,让老师们在水车园小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两校间开展教研、管理的竞争评比,促进双赢,也带动了老师的专业发展。
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的作用,早在2014年,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就制定了《城关区进一步推进“多种模式办学”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集团、教育发展联盟、教育发展协作体、对口帮扶4种联合办学模式,共组建教育集团1个、教育发展联盟4个、教育发展协作体10个、结对帮扶学校10对,通过优质学校输出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管理经验、教学模式、优秀师资等方式,带动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同时设立多种模式办学专项经费,实施“捆绑考核”机制,4种模式办学组合覆盖全区83所学校共同发展。在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各共同体通过论坛、座谈、沙龙、观摩等形式,组织开展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学生核心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专项研讨交流,开展干部、教师、课堂教学、教研、学生体艺活动等交流活动,共享活动场地和科技体验馆等特色功能室,有力推动了各学校的共同进步。比如,城关区中山小学、城关区伏龙坪小学、城关区新华小学、城关区白银路小学、城关区九州小学等原来办学能力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在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学校管理、课堂改革、社会声誉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从而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站在全区乃至全社会的角度去看,强校、名校带弱校、办新校,能达到1+1>2的效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减少一些家长的择校冲动,带动城关区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城关区教育局局长王生堂表示。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根据“名校+分(新)校”的模式,成功推动了华侨实验学校碧桂园分校的成立,有力缓解了碧桂园小区周边学生的就学压力。同年,水车园小学与民勤街小学实施了“一体化办学”,有力缓解了这一区域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在2017年成功推行“一体化办学”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一次性推进了通渭路小学中山分校、平凉路小学南山分校等12个“一体化”办学体改革,将接收的五所省属“出城入园”学校全部办为优质学校分校。2019年,着手推进了静宁路小学与草场街小学“一体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黄河北地区学校办学水平,以此来满足该片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此外,还计划将今年新接收的市属“出城入园”学校以“名校办分校”形式全部纳入“一体化”办学范围,力争2019年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达到100%全覆盖。
【家庭教育改革】
家庭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市教育局成职教中心主任李国春表示,他们在市级层面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兰州市家长学校总校;在县区层面,设立了兰州市家长学校县区分校;在学校层面挂牌命名了50所兰州市家长学校培训基地,建立健全了市、区、校三级家庭教育工作机构,形成了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从组织机构上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我市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命名为“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后,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范围积极开展片区试验区工作,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建设、队伍培养、工作品牌创建等方面开展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区域整体推进的方式,督促和指导城关区和安宁区开展家校互动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学校家长中心的创办、家校合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督促和指导学校组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和家长为主体的阅读共同体,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阅读方式方法、交流渠道途径和阅读成果分享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开展“一片两区50校”的试点,在深入县区和学校广泛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知识、亲子沟通技巧,全面调研全市各校园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家庭教育需求,分析全市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了全面、系统、深入地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等,为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和提升奠定了基础。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