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时评】农民培训关键要对路
原标题:【黄河时评】农民培训关键要对路
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大力发展和经营现代农业,仅靠自己过去积累的“老经验”,已经行不通了。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想要“如鱼得水”,继续“大显身手”,必须主动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尽快提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针对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近些年,各地各部门主动作为、因势利导,组织并实施了多种类型、内容丰富的农业培训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很多农民经过培训,不仅掌握了经营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成功走上了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但也要冷静地看到,部分地方针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改进和解决。比如,有很多农民反映,一些培训项目与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很好满足他们的愿望。具体而言,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从培训内容来看,存在“轻重失度”的问题。当前,很多地方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当中,普遍存在“重生产技能,轻政策理念”的倾向。绝大多数的农业培训,都是围绕着种植、养殖等技术开展,而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业扶助政策,以及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则较少涉及,培训不够。
二是从培训运作来看,存在“一锅炖”的问题。一些农业培训项目的组织者,倾向于“面面俱到”,把培训班搞得“大而全”,经常是“上午养牛,下午养猪,第二天养虾养兔,第三天种药种菜”。上百人集中起来上了十多天课,虽然讲授内容十分广泛,但培训课程又多又杂,结果是“雨过地皮湿”,一门技术也没有学到家。
三是从培训对象来看,存在“拉郎配”的问题。有些地方的农业培训项目,并非引导有实际需求的农民报名参加培训,而往往是层层下达指标,再由乡、村推荐一定数量的学员。这种情况下,基层经常会推荐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和产业带头人等“精英人群”参加,结果就造成了培训重复、“熟脸儿”扎堆,想参加培训的人得不到机会,不必要参加的人却在重复占用培训资源。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把学习效果放在第一位。围绕深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各地要做好统筹规划,注重协调推进,比如,指定一个或几个部门,牵头整合培训资源,科学规划培训课程,有效对接农民需求,准确遴选参培人员,防止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同时,不少涉农企业基于培养潜在客户、不断拓展市场的目的,也乐于参与到相关的农业培训项目中来,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将这些企业纳入培训体系,进一步强化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培训渠道,充分运用好网络视频、“一对一”上门指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培训的精准度。
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好事只有真正办好,才能赢得群众的由衷欢迎。如果疏于管理、流于形式,不仅劳民伤财、于事无补,还会极大地挫伤农民“充电”的热情。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听取群众呼声,培训之前注重问需于民,培训之后及时评估效果,努力使培训工作更加“适销对路”,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到满意。
相关新闻
- 2019-04-11甘南:中海油临潭扶贫车间技能培训班开班
- 2019-04-11酒泉市敦煌市郭家堡镇开展促就业厨艺技能培训
- 2019-04-11平凉市静宁县专业技术人员对果农春季果园管理进行培训
- 2019-04-11全省市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培训班在兰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