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天水麦积区聚钱聚业聚人谋脱贫
原标题:人民日报:天水麦积区聚钱聚业聚人谋脱贫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位于深度贫困地区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近年来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建设扶贫项目,使贫困发生率从28.96%下降到6.65%,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1万人。
“碎银子”想法聚着用
从车窗往外看,纵横的沟壑与山梁,时有村落隐现。去往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的山路,都已硬化。
行车近一小时后,几栋现代化养殖圈舍闯入眼帘。“这是安家山养殖场,占地18亩,建成后年出栏牲畜6000头。”五龙镇副镇长雷智和说,这个项目投资450万元,帮扶资金来自天津市西青区。
“做好扶贫产业,困难在资金,并非钱不够,而是不好花。”雷智和说,以安家山养殖场项目为例,450万分属6个贫困村的6个合作社,如果“撒胡椒面”,干不成大事,要发展产业,就得把这些“碎银子”汇入资金池。
养殖场项目确定后,通过公开招标,一家当地的养殖龙头企业获得经营使用权。“我们每年给合作社固定租金30万元,由合作社按比例折股分配给村集体和贫困户。”企业总经理闫君平指着几个巨大的自动饲料塔说,设备都已到位,快的话今年5月运营,“到时候,还将吸纳10名贫困户到场务工,工资每月3000元”。
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麦积区利桥镇位于秦岭南麓,森林覆盖率94.8%,气候非常适宜种植木耳。“镇上整合各类资金,建成了48.8亩的木耳种植产业园。”利桥镇镇长霍彦庭说,他们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进了一家菌业公司作为承接主体,通过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协商,确定各自占股比例,年底分红。“同时,动员有能力的贫困户到产业园务工。”霍彦庭说,既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务工,又拓宽了收入渠道。
“麦积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70%以上整合涉农资金主要用于到户扶持。”麦积区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李东平介绍,为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出台了细则,实行管项目与管资金分离,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资金,项目实施部门使用资金,做到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并组织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不定期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检查,确保了扶贫项目资金安全、人员安全。
近年来,麦积区使贫困发生率从28.96%下降到6.65%,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1万人。
家门口捧上“聚宝盆”
秦岭横亘的陕甘交界处,有个村子叫秦岭村。“这是我们利桥镇的深度贫困村。”霍彦庭说,村里人口不多,耕地更少。如果在高空俯瞰,两边山上的林木绵延茂密,中间的耕地稀疏细短。
自打嫁到了秦岭村,李金娥就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想当年,全村几乎都是土坯房。”李金娥说,公公家更穷,三间茅草屋,院墙坍塌,“2亩地,种的庄稼不够吃,青黄不接时,就是断粮挨饿时。”如果李金娥不说,走进这干净的院落,坐在那亮堂的砖瓦房,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家也穷过。
“这几年变化是真大。”李金娥一边说,一边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给记者,土地流转给了镇上的木耳产业园,她家“掌柜的”会瓦工,如今腾出了身子去务工,一年挣个2万多块钱。她也没闲着,一得空,去木耳产业园区摆菌棒干杂活。
“我们优先吸纳贫困户中的留守老人和妇女。”霍彦庭说,每天80—120元的标准,按月兑付务工收入,“去年秦岭村43个贫困户,共获得劳务收入9.06万元,最多的挣了近4000元。”
“家门口挣工资,管家管娃两不误。”李金娥说,去年她用扶贫产业到户资金2万元,买了两头牛,再过几个月就要变4头了,“去年摘了穷帽子,今年得了牛犊子,心里美滋滋!”
心里美滋滋的,还有花牛镇白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白青军。站在山梁上放眼望去,8000亩苹果树,如今都将进入盛果期,今年将是丰收年。
前些年,白青军放着老板不当,跑回村里带领群众种果树,以全票当选白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组建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0亩。”白青军说,当时的情况是,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地被撂荒,杂草丛生,“地荒芜了,村子也就没啥生机了,何谈振兴。”
要在种植业上挣钱,靠天吃饭的白家河人不看好。磨破了嘴皮,只有47户入了社。只有让事实说话,“政府投入1400万,建设了节水灌溉设备,解决了山地缺水的问题。”白青军说,去年又建了1600多吨的冷库。入社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观望的群众也坐不住了,纷纷入社,如今全村有135户入社。
压担子签订“军令状”
麦积区甘泉镇甘江村第一书记陈刚,在村里4年了。“一入村,我就带着工作队的4个同志,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入户调查。”陈刚说,花了几个月,他将全村328户人家全走到了,“家里几口人、多少经济收入,也都摸清了。”
然后陈刚对贫困原因进行了归类划档,立足村情实际,决定发展果蔬种植和劳务输出,以及乡村旅游。引进企业,建设草莓采摘种植108亩。主动联系区直部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果园管理技术等培训。陈刚说,截至去年底,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288.5元,整村脱贫。
只有了解村情民意,才能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为此,麦积将全区划分为5个脱贫攻坚责任片区,由区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片区长,对片区内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全面落实“区级领导包镇、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脱贫攻坚责任制,依次包抓深度贫困镇、106个深度贫困村,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逐级靠实责任。
“为了夯实责任,确保脱贫质量,我们镇上开展了镇村两级干部遍访贫困对象行动。”雷智和说,包片干部全年要遍访所包片各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我的包片内一共7个村,其中就有4个深度贫困村。截至目前,重点贫困户已基本走遍。”
“遍访不是走过场,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在五龙镇武装部长刘春雨的手上,随身携带着一本“遍访贫困户对象工作记录”的小册子,在这本册子里,详细记录着走访对象的各种信息,“遍访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对路子。”
麦积区还成立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3个领导小组,以及综合协调、资金保障、产业发展等12个专责工作组。209个贫困村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站(室)“全覆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保障体系。
白林海出门能抬起头了
人民日报记者 王锦涛白林海老早就到了果园,3月底,正是果树拉伸枝条的时节。“我承包了17亩,这一片都是我的。”白林海指着山坡说,“今年长势好。”
自打去年摘了贫困户的帽子,“感觉轻松不少,出门都能抬起头了。”白林海说,他是个要强的人,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凭他出尽力气,也只能换得个吃饱饭。“日子过得紧,一年几乎没收入。”白林海说,他家的地分散在好几个山头,山路窄得只能走人,山地枯焦贫瘠,麦子和玉米产量本来就低,“如果再遇天旱,说颗粒无收,还真一点都不夸张”。
2012年,村里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几千亩土地。“我家的地也流转了,都栽成了苹果树。”白林海说,土地流转金比他自己种庄稼的收益好很多。自己又从合作社承包了17亩苹果树。“挂果前5年,化肥、农用机械等费用,都是合作社出。”白林海说,在两年内向合作社返还前5年的所有费用,“销路不用愁,合作社用比市场价高1毛的价格统一收购。”
“如今,路都硬化了,车也能开到地头。”白林海说,交通的便利加上灌溉设备的完善,树苗一年一个样。第一年挂果就卖了3万多元。按照现在这个情况,等来年,苹果一项的收入,都能有10多万元。
土地松软,大地回春。“房子也换了,157平方米的二层小楼,5间卧室,住得宽展舒坦。”白林海笑着说,“就是冬天也不怕冷,现在不烧炉子,用上地暖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6日 14 版)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