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三农

甘肃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9-01-31 09:4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合作市那吾乡拉咱村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近年来,甘南实施“全域无垃圾”活动,为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打下良好的基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盛学卿

  编者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战略举措。

  从2003年开始,浙江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实践经验。

  对于甘肃来说,农村是全面小康的短板,人居环境更是短板中的短板。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对我省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撷取我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效,以推动全省各级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

  甘南用心呵护青山绿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近年来,甘南没有修建一座水电站、没有开发一座矿山、没有污染一条河流,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得以恢复,大美甘南的形象和颜值全面提升。”甘南州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这一切,得益于甘南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近几年来,甘南州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成功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全域无垃圾”的预期目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发展之计、稳定之举、改革之策、民生之道、脱贫之法、小康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面子”“里子”两手抓

  为呵护大美草原的青山绿水,甘南州按照“地面与立面并重、城市与乡村并举”的思路,聚焦“天空增蓝、草原增绿、山脉增青、江河增流、乡村增美”的目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彻底解决乱倒乱扔、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采乱挖、乱砍乱伐、乱焚乱烧等突出问题,打赢打好大气、水体、土壤“三大战役”和“蓝天保卫战”。

  既向“面子”要颜值,又向“里子”要气质。甘南州将整治触角延伸至农牧村,着力改善农牧村家庭人居环境,持续加大“改院、改房、改圈、改厕、改厨、改炕”力度,探索创建碌曲县尕秀村、临潭县庙花村、卓尼县朝勿村、夏河县安果村等一批“环境革命标杆村”,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自觉接受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卫生脏、环境乱、形象差”的现象,碌曲尕秀村还被人民视频评为全国49个“美丽乡村”样板村,卓尼县朝勿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如今,行走在广袤的甘南草原,一条条洁净的村道连通藏寨牧村,一座座整洁的院落赏心悦目,一个个清新亮丽洁净的家园跃然眼前,与雪山、草原融为一体。

  生态红利惠乡村

  为了让生态红利惠及百姓,甘南州加快推动农牧村由绿色资源腹地向生态人居福地转变,持续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向纵深发展。州里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小康美、山清水秀环境美、丰衣足食生活美、文明进步乡风美、和谐法治社会美、朝气蓬勃健康美、成风化人心灵美”的创建标准,累计建设完成总投资100亿元的1003个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党建示范型生态文明小康村,受益群众7万户34.16万人。

  “村子里的道路和房子修好了,还建造了文化广场,游客也增多了。”卓尼县木耳镇力赛村村民王次旦高兴地说。

  而在以前,力赛村村道泥泞不堪,垃圾随处可见,村民居住的房屋也是陈旧的土木房,想发展旅游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结合环境卫生整治,镇里对农民住房进行了特色化风貌改造,并对村内残垣断壁、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建筑进行了集中整治。村内道路进行石板铺装、路下安装地下管网,新建停车场、三角花园、民俗广场、滨河景观带等。村子变美了,家园干净了,游客也多了。

  甘南州环境卫生整治的不断深入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甘南藏区的整体面貌,而且给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由粗放开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注入了强劲动力。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的发展愿望被激发出来了,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五大振兴工程”提供了探索实践和基础支撑。

  洁净家园幸福多

  城乡环境整治,点多面广。如何将工作落到实处?

  甘南州始终把督促检查作为推动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落实见效的有力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意见、及时督促整改,强力推动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延伸。

  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副板子打到底”,甘南州着力加大“铁面监督、重锤落实”的力度和密度,全面落实长期治理、分片包抓、环卫劳保、日常监管、考核评价、责任追究“六大机制”,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通过跟踪检查与精细考评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明察暗访与现场督办相结合、蹲点督促与协调交办相结合的办法,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和反弹回落,为环境革命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保持现状就是倒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甘南州将捅破“环境革命”天花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让农牧民群众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六改三清” 让榆中乡村换新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家庭内外,今天你整理了吗?”“环境改善,今天你微笑了吗?”日前,记者走进榆中县龙泉乡水坡村,整洁的巷道连通农户院落,白色墙体上“文明乡村 村容整洁”的系列宣传语引人注目。

  “院内外已经清理过了,我顺便把村道也扫一下,村子干净是大家的责任。”村民水生辉一边清理村道一边说。

  不仅院内外干干净净,水生辉家门口的羊圈也是新改的。以前,他家的羊圈是土木结构的,漏雨不遮风,又脏又乱,去年6月份县里补贴了3000元,新修了暖棚圈舍。他又在旁边搭建了一个杂物棚,以前乱堆乱放的柴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质量,榆中县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在农村实施以改厕、改厨、改炕、改猪舍、改鸡舍、改牛羊舍,清土堆、清粪堆、清柴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2018年1月,榆中县印发了《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加固实施方案》《在脱贫攻坚中开展人居环境改善美化家园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县住建局联合各乡镇,抢抓春节前后务工人员归乡的时机,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测量工作,同时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大力宣传改善人居环境和“六改三清”举措,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获得群众大力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充分调动村社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单位的工作积极性,让村社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单位真正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发动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参与人居环境改造工作。

  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榆中县投资1.82亿元在全县大力实施“六改三清”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目前,完成人居环境改善6510户,改厕2.1万余座,改厨铺砖、刷墙7.85万平方米,改炕4562座,新建及维修加固了许多养殖圈舍。

  康县建设生态宜居秀美乡村

  中国甘肃网1月3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坚持不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让康县取得了喜人成果——截至2018年底,康县350个行政村1640个自然村中,92%的村社建成了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有1镇8村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强化规划引领。康县对全县乡镇村社统一规划,确定每年新建和巩固提升50多个村。探索建立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县齐动、农民主体”的落实机制。

  为了彰显特色,康县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确定了生态旅游型、环境改善型等不同建设类型,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统筹推进道路、庭院、房屋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三改一建”25万间,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全域实施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治理河谷195条,实施21个乡镇350个村垃圾处理和41个村污水处理项目,新建乡村厕所512座、垃圾屋1764座。

  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是核心力量。康县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制定出台27项补助标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制定村规民约,落实共管共享措施,推动移风易俗。随着环境的提升和文明乡风的建设,近年来,全县3924名长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3200余名偏远农村大龄青年得以成家立业。

  环境在不断改善,经济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康县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扶持引导群众发展90多万亩核桃、花椒、茶叶等经济林果和蜜蜂、中药材、食用菌等多元生态富民产业。不断完善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建成5户以上林特产品龙头企业。同时,稳步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创办12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建成2个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8800名贫困人口依托旅游实现高质量脱贫。

  干干净净迎新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隆冬的一场大雪覆盖了张掖市高台县的大小山村,满眼是银装素裹的世界,空气也格外清新。行车驶入南华镇明水村,路面上的积雪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朴素的村落里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处处宁静祥和。走进村民王高峰的家,“喜”字、“福”字贴在红色的院门上,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成堆铺在整洁的院里,王高峰和父母、新婚的妻子正在厨房里忙活,为迎新年做着准备。

  前些年,王高峰过年回家,走到门口便有些沮丧:“新年新气象,谁都希望家里干干净净迎新年,可我一看家里院门破旧,院墙也不结实,院子里杂物乱堆着,过年的气氛总觉得缺了点啥。”

  2015年到2016年,为确保群众住房安全,村“两委”全面核查了全村的危旧房及院墙,投入53.6万元改造了全村282户的门院。

  王高峰借着这个机会,对家里的院门进行了彻底的翻修改造,才有了如今崭新的农家小院。去年领着新婚的媳妇来到家里,他觉得新生活就在眼前。

  迎接着喜人变化的不只是王高峰一家,近年来,整个明水村的环境都得到了全面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明水村是高台县16个贫困村之一,也是当地知名的移民村。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静宁、定西、永靖等一部分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地区的贫困群众,在党和国家“三西”扶贫开发的号召下,搬出大山,来到了明水村。

  村支部书记王治中介绍说,明水村的住房经过了多代更迭。从最初没有地基的土坯房,到建了地基的土坯房,再到修起砖木结构的房子,村民们的住房条件一直在不断改善。

  2015年开始,村里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每户的门面院墙也得到全面修缮。现在,村里大部分村民已建成了砖混结构的房屋。

  村民们吃水用水也曾是个大问题。2011年,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帮助下,村里298户村民接上了自来水,自此喝上了干净放心水。

  在明水村,基础建设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覆盖到了村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2年,明水村村级主干道路得以硬化。2015年,通往各组的巷道也全部得到硬化。

  2014年,村里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隔年又在一组、二组各修建了一个文化广场,村民们唱戏、打篮球、跳广场舞有了去处,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丰富。

  2015年,村里给村民提供便池、厕所门、水泥等基础材料,全村完成了旱厕改造。

  2018年,70盏新路灯架设在了明水村的主干道上……

  水、电、路、网“四通”的明水村,去年以来,结合“全域无垃圾”行动,大力整治农村垃圾。全村配备8个垃圾斗,2辆垃圾转运车,给每户村民配发1个垃圾桶,随处堆放、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大为减少。村里设置5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做好全村日常卫生清洁,每周五及重点节假日,全村村民会集体出动,对房前屋后、附近巷道进行清扫。

  “明水小学周边的空地是一个治理难点,以前一直垃圾乱堆、杂草丛生,去年我们结合明水小学及幼儿园翻新改建,进行了全面整治。”王治中说道,“环境干净了,人们住着也舒心,现在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提高了,每周卫生打扫都特别积极。”

  白银集中力量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中国甘肃网1月31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白银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作为“三农”工作的有效抓手,集中力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整合项目资金达3.2亿元。

  白银市通过开展全域无垃圾、拆违治乱等专项整治行动,清运垃圾85万吨、秸秆尾菜15万吨。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五改”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村生活更便利、更舒适。实施国土绿化行动,以绿挤脏、以绿挤乱、以绿挤荒,今年完成营造林29万亩、村庄绿化1.7万亩。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个长期工程。为了形成长效机制,白银市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并且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形成“多个渠口注水、一个龙头出水”和“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入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此外,建立影像督查问效机制,坚持一月一通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需要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白银市在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全面推行“三议五会”工作法,开展“道德讲堂”、星级文明家庭评选、乡风评议等活动,加强党史村史、村规民约等教育,推进乡贤理事会等基层能人组织建设。目前,全市设立新时代讲习所702个、创办党史村史馆15个,建立村规民约702个,打掉村霸8个、黑恶势力75人。

精彩推荐

  • 酒泉市阿克塞县司法局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 酒泉市阿克塞县司法局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活动
  • 陇南市礼县大街小巷年味渐浓 陇南市礼县大街小巷年味渐浓
  • 酒泉市肃北蒙古族群众参加祭火节,祈求国泰民安 酒泉市肃北蒙古族群众参加祭火节,祈求国泰民安
  • 从容温情的回家路 从容温情的回家路
  • 兰州客运中心 回家路上的温暖驿站 兰州客运中心 回家路上的温暖驿站
  • 兰州市民已预订团圆饭30315桌 兰州市民已预订团圆饭30315桌
  • 《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作者马步真:一个人,一本书, 一幅“阴阳鱼”畅想图 《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作者马步真:一个人,一本书, 一幅“阴阳鱼”畅想图
  • 兰州文化庙会伴您过大年 兰州文化庙会伴您过大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