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天水五大文化之一——大地湾文化】大地湾文化是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史前文化

19-01-15 09:05 来源: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编辑:彭晓姣

人文天水 丝路之旅

  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在渭水流域普查文物,在秦安五营乡邵店村东发现大地湾遗址。遗址发现后立即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63年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在农田基本建设中,遗址文化层不断暴露,精美文物时有出土。

  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与秦安县文化馆组成大地湾发掘小组,首先在遗址清水河南岸第一台地发掘,整个田野考古将遗址分为10个区域。1979年,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两次共发掘仰韶文化房基127座、窑址30座、灰坑200多个、墓葬42座。在遗址上首次发现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遗存,即考古学上通常所称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或“大地湾文化”遗存。这次清理出的“一期”文化遗迹的分布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遗址地层情况可概略地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为耕土层或垫土层,褐黄色,为现代扰土,一般厚0.3~1米;第二层为仰韶文化层,一般厚1~2米左右,最厚处达4米多,文化内涵包括仰韶半坡、庙底沟及马家窑文化石岭下、马家窑等类型的遗迹和遗物;第三层为“一期”文化层,一般厚0.5~0.7米;第三层以下为黄色生土。其中一期文化层清理出墓葬11座,灰坑2个,出土陶、石、骨器等遗物共90余件。这既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也是黄河中上游流域继磁山、裴李岗文化之后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文化遗存。

  1980年,大地湾发掘组在前两次发掘区的下层,继续进行发掘,发现文化堆积层共有五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现代填土层;第三层为仰韶文化层,内含大地湾五期、六期、七期等遗迹、遗物;第四层为仰韶文化层,内含大地湾二期、三期、四期等遗迹、遗物;第五层即一期文化层。一期文化遗存在二、三、四发掘区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中部。同时,在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又发现一期房基3座,灰坑1个,墓葬5座,出土陶、石、骨器200余件。考古人员在4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先后发现一期房基3座、灰坑13个、墓葬16座,出土器物共300余件。同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第五发掘区发现了一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房屋建筑遗址(编号为F405),距今约5000年。

  1982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第五个年度的发掘。发掘点选在邵店村东约1公里处清水河南岸的第二级河谷阶地上,总编号为第九区。文化层堆积分为五层,第二至五层均为仰韶晚期的文化层。发掘工作历时4个月,开探方13个,实际揭露面积105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25座、灶坑8个、灰坑77个、窑址6座,出土陶、石、骨、角、蚌器等1200余件,内属单一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这次发掘较全面地揭示了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晚期文化面貌。同年10月,在第五发掘区又发掘到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绘有地画的房基遗址(编号为F411)。

  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了第十区的发掘。第十区位于遗址半山腰一修整过的水平梯田上,介于第五区和第九区之间,距清水河1公里许,距河床垂直高度约80米。在第十发掘区发现一座罕见的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特大型房址(编号为F901,坐落在第十区北半部)。发掘人员历经两年,于1984年8月基本将其揭露出来。

  1984年,考古人员继续对F901房址详细探查。同时,在第十发掘区首次发现类似于甘肃镇原常山下层的文化遗存。遗存叠压于仰韶文化晚期之上,分布面积235平方米,发现白灰面房址2个、灰坑5个,出土少量的陶、石、骨器。历时七年的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至1984年8月暂告一段落,揭露面积达1.38万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屋遗址241座、窑址35个、墓葬76座、灰坑378个、灶址104个、壕沟9条,共获得出土文物8000余件。

  1986年,经省编办批复,成立了由省文物局直属的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大地湾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共甘肃省委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进行了补充发掘,共揭露遗址1.4平方米。1999年,省政府划定公布了大地湾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3年,省政府公布实施《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2006年《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出版。2010年,完成F901原始宫殿遗址道路硬化工程。2011年完成F301区域部分遗址保护棚的建设并实现大地湾博物馆免费开放。

  大地湾文化系列之一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国就去西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国就去大地湾。 大地湾文化是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史前文化。遗址位于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五营乡邵店村东,处在陇山西侧葫芦河支流清水河与阎家沟溪水交汇处的第二、第三级台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遗址南依山丘,北傍河川。东起高崖沟,西至阎家沟,南跨长虫梁,北临清水河畔。其主体部分约5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连续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共清理房址241座、灰坑378个、窑址35个、墓葬76座、壕沟9条,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

  大地湾遗址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以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深、延续时间长而著称,是我国重大史前考古发现之一。考古界普遍将“大地湾一期遗存”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称为“大地湾文化”或“大地湾一期文化”。1985年12月,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文物保管所成立。1986年11月,在F901房屋遗址上建成一座保护大厅,配备专人进行管理。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大地湾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将大地湾遗址被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地湾文化系列之二:文明起源

  大地湾文化是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史前文化。遗址位于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五营乡邵店村东,处在陇山西侧葫芦河支流清水河与阎家沟溪水交汇处的第二、第三级台地和相接的缓坡山地上。遗址南依山丘,北傍河川。东起高崖沟,西至阎家沟,南跨长虫梁,北临清水河畔。其主体部分约5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3米。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连续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共清理房址241座、灰坑378个、窑址35个、墓葬76座、壕沟9条,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

  大地湾遗址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以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深、延续时间长而著称,是我国重大史前考古发现之一。考古界普遍将“大地湾一期遗存”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称为“大地湾文化”或“大地湾一期文化”。1985年12月,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文物保管所成立。1986年11月,在F901房屋遗址上建成一座保护大厅,配备专人进行管理。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大地湾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将大地湾遗址被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原始建筑文明

timg7.jpg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文明,时间跨度越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由于大地湾1期文化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千年以上,两者在文化原貌上又有延袭承传的密切关系,因而,她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对探索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揭示陇右与天水古代文化的考古编年和文化序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大地湾遗址、师赵村遗址发掘房屋遗址200多座,最早的是深穴窝棚式建筑,距今7000至8000年间,这是标志着人类的居住方式从穴居向半穴居迈进的一个新起点。到晚期,已发现平地起建、居住面多以白灰面涂抹或青灰色料礓石渣和细沙混合筑成。屋前有与住室相通的“凸”字形门斗。尤其编号为F901的房址,是为止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最具中国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多年。代表了仰韶建筑的最高成就,其一是建筑规模巨大;其二是工艺精良,方法进步;其三是布局规整,平衡对称。它由主室、东西两侧室和后室、门前附属物构成,总面积420平方米,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并在墙壁、门、灶台的设计布局上还增加了防火保护层。是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宫殿建筑雏形,而且开创了后世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先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丰碑。

  原始艺术文明 

timg2.jpg

    

  天水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不仅是发现最早的陶器,而且陶器口沿上多绘有红色宽彩带,是中国最原始的彩绘图案。以这一独特风格为标志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大地湾文化”。 这些陶器以生产、生活用器为主,形状有圆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圈足碗、小口瓶、尖底瓶、口足鼎、平底釜、条形盘、深腹罐等。大量早期彩陶制品以绘有变体鱼纹和鸟纹相结合的花纹为主。大地湾遗址的彩陶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彩陶之一。由此说明包括甘肃东部、南部的渭河、西汉水等是中国彩陶的故乡。自此,彩陶在甘肃久盛不衰。加之大地湾晚期F411房屋的大型地画,距今5000年,更是迄今最早且保存完整的绘画作品,这对研究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重要学术价值。

  文字的起源地 

timg4.jpg
timg3.jpg

    

  中国的文字,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是成熟的文字,但产生的年代不可考。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的10多种刻划符号,有类似水波纹状的;有类似植物生长的,还有以直线和曲经相交的形纹等。这些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朱彩符号,在年代上早于半坡的刻划符号千年以上,又与仰韶时代种类逐渐增多的刻划符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基至有些刻划符号与半坡的完全一致,这无疑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郭沫若说“彩陶上的那些刻划符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timg5.jpg

     

  在大地湾一期灰坑中,采集到已碳化的禾本科的黍和十字花科的油菜籽,其中黍的碳测年代距今约7000多年,是中国同类作物中时代最早的标本。说明陇原大地最早的垦荒者至少在7000多年以前就成功地将野生黍培养成裁培黍,纠正了国际农史界通行多年的中国黍源于国外的谬误,进而确立了中国黍源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说法,证明了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清水河谷是中国最早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地,也是中国旱作农业黍、稷的发祥地,这两种植物距今已有7800年左右,较之于半坡早了1500多年,两种植物种子的出土毫无疑问地认定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河谷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以秦安大地湾为代表的天水史前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许多遗迹证明了城市发生的前奏及父权制时代。所有这些“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大地湾仰韶晚期文化无疑处于文明的前夜。

timg6.jpg

  在大地湾编号为H398的灰坑中,发现一堆炭化的粮食标本,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长江先生鉴定为黍(俗称糜子),但黍粒均小于现代种,反映出当时栽培技术的原始。出土的骨末、磨石、磨盘、陶刀、石刀等农业生产工具进一步证实了农业已经产生,并且超越了刀耕火种的最初阶段。由此说明,在中国西北地区彩陶和农业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大地湾文化系列之三: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1958年,甘肃省文管会在渭水流域普查文物,在秦安五营乡邵店村东发现大地湾遗址。遗址发现后立即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63年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在农田基本建设中,遗址文化层不断暴露,精美文物时有出土。

  1978年秋,甘肃省博物馆与秦安县文化馆组成大地湾发掘小组,首先在遗址清水河南岸第一台地发掘,整个田野考古将遗址分为10个区域。1979年,发掘工作继续进行。两次共发掘仰韶文化房基127座、窑址30座、灰坑200多个、墓葬42座。在遗址上首次发现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遗存,即考古学上通常所称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或“大地湾文化”遗存。这次清理出的“一期”文化遗迹的分布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遗址地层情况可概略地分为以下几层:       第一层为耕土层或垫土层,褐黄色,为现代扰土,一般厚0.3~1米;第二层为仰韶文化层,一般厚1~2米左右,最厚处达4米多,文化内涵包括仰韶半坡、庙底沟及马家窑文化石岭下、马家窑等类型的遗迹和遗物;第三层为“一期”文化层,一般厚0.5~0.7米;第三层以下为黄色生土。其中一期文化层清理出墓葬11座,灰坑2个,出土陶、石、骨器等遗物共90余件。这既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也是黄河中上游流域继磁山、裴李岗文化之后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文化遗存。

  1980年,大地湾发掘组在前两次发掘区的下层,继续进行发掘,发现文化堆积层共有五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现代填土层;第三层为仰韶文化层,内含大地湾五期、六期、七期等遗迹、遗物;第四层为仰韶文化层,内含大地湾二期、三期、四期等遗迹、遗物;第五层即一期文化层。一期文化遗存在二、三、四发掘区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中部。同时,在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又发现一期房基3座,灰坑1个,墓葬5座,出土陶、石、骨器200余件。考古人员在4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先后发现一期房基3座、灰坑13个、墓葬16座,出土器物共300余件。同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第五发掘区发现了一座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房屋建筑遗址(编号为F405),距今约5000年。

  1982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第五个年度的发掘。发掘点选在邵店村东约1公里处清水河南岸的第二级河谷阶地上,总编号为第九区。文化层堆积分为五层,第二至五层均为仰韶晚期的文化层。发掘工作历时4个月,开探方13个,实际揭露面积105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25座、灶坑8个、灰坑77个、窑址6座,出土陶、石、骨、角、蚌器等1200余件,内属单一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这次发掘较全面地揭示了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晚期文化面貌。同年10月,在第五发掘区又发掘到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绘有地画的房基遗址(编号为F411)。

  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了第十区的发掘。第十区位于遗址半山腰一修整过的水平梯田上,介于第五区和第九区之间,距清水河1公里许,距河床垂直高度约80米。在第十发掘区发现一座罕见的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特大型房址(编号为F901,坐落在第十区北半部)。发掘人员历经两年,于1984年8月基本将其揭露出来。

  1984年,考古人员继续对F901房址详细探查。同时,在第十发掘区首次发现类似于甘肃镇原常山下层的文化遗存。遗存叠压于仰韶文化晚期之上,分布面积235平方米,发现白灰面房址2个、灰坑5个,出土少量的陶、石、骨器。历时七年的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至1984年8月暂告一段落,揭露面积达1.38万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房屋遗址241座、窑址35个、墓葬76座、灰坑378个、灶址104个、壕沟9条,共获得出土文物8000余件。

  1986年,经省编办批复,成立了由省文物局直属的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大地湾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中共甘肃省委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进行了补充发掘,共揭露遗址1.4平方米。1999年,省政府划定公布了大地湾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3年,省政府公布实施《大地湾遗址保护规划》。2006年《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出版。2010年,完成F901原始宫殿遗址道路硬化工程。2011年完成F301区域部分遗址保护棚的建设并实现大地湾博物馆免费开放。

  大地湾文化的社会形态与礼俗

  大地湾遗址延续的时间较长,从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初兴,经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的发展,到大地湾常山下层文化向文明社会的过渡,各文化类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各不相同,婚姻和家庭形态从母系制的对偶婚向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过渡。社会性质由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直到父系制的最终确立。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地湾原始氏族在创造灿烂的物质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礼俗,其重要表现就是原始宗教思想和活动的形成及发展。

  社会性质 

  母系氏族的早期  大地湾一期遗存出土了不少细小的经打制而成的燧石片,石器的特点以打制为主,制作比较粗糙,说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墓葬形制简陋,随葬器组合稀少而大致均匀,表明当时的社会制度实行原始的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另外,殉葬品中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数量基本相等,而且主要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也是最需要的劳动手段,少数还是装饰品。如斧、刀、铲和镞等工具。这是生产力低下,无剩余产品可以私有,生前实行严格平均分配,死后殉葬品大致均匀的反映。当时房址单间穴居,居住面积仅6~7平方米。居住面亦不平整,为一层经长期踩踏而成的硬面,没有发现灶坑,反映了居住的临时性和原始性。另外,大地湾一期文化墓葬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没有出现像北首岭、横阵村遗址那种多人二次合葬,正说明母系家族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可见大地湾一期文化还处于母系氏族制的早期阶段。这时生产资料为公有制,氏族的土地、树林、草场、河流、家畜、住房,制造生产工具和陶器的作坊等都归全氏族所有。

  母系氏族的繁荣  大地湾仰韶早期已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遗存出土的大量生产工具和驯养动物的遗骨以及墓葬、房址等遗迹,揭示了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一般说来,繁荣的母系氏族是建立在原始锄耕农业基础之上的。只有锄耕农业发展了,才能为稳定而繁荣的母系氏族奠定经济基础。大地湾仰韶早期遗存墓葬中发现众多殉猪下颔骨,说明饲养业有一定发展,它是以当时原始锄耕农业的发展为基础的。繁荣的母系氏族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以共同的祖先血缘为纽带而连结起来形成共同体。大地湾早期没有发现大型公共墓地、合葬墓和聚落,但是其墓葬中的二次葬,仍然反映了这种血缘关系。当时男子出没于森林、原野,从事着狩猎生产,而制造陶器和经常的农业生产劳动则由妇女来担任。妇女在氏族劳动、生产中居主导地位,是维系氏族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纽带。妇女不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大家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社会秩序依靠传统习惯维持。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  根据考古发现,大地湾仰韶文化中、晚期,氏族社会已经开始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到晚期甚至较发达地区已过渡到父系氏族。遗存出土生产工具的类型,既有农业生产工具,又有一定的狩猎和家庭手工工具。灰坑包含物丰富,其中包含有大量兽骨、猪骨和成组的纺轮。由此可见当时的生产部门以农业经济为主,狩猎、驯养家畜、家庭手工业和家务劳动占有相当比例。仰韶文化晚期遗存F800第4层中发现一件男性生殖器残陶祖,表明这时已出现男性生殖器崇拜,男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高。在大地湾第九区灰坑H831中发现一件三人浮雕器口,分别塑成两个成年和一个小孩的三具人面像,这也是原始社会家庭组合体形式的一种反映。综上所述,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父系氏族阶段。当时,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产上出现新的劳动分工。由于狩猎、捕鱼等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从而提高了氏族在生产上对男子的依赖性。男子掌握了主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生产和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氏族的首领。

  婚姻家庭  大地湾一期遗存简陋的墓葬形制和原始性的居住方式,表明当时人们还没有彻底摆脱原始群游阶段,其婚姻形态处于母系氏族早期的族外婚制。这种制度是不仅排除了父母和子女通婚,而且也排除了姊妹和兄弟通婚。而是由一个氏族的男子与另一氏族的女子相互通婚,所生子女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世系只能从母方计算,只能确认母系。

  大地湾仰韶早期的二次合葬和房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婚姻形态是以对偶婚为主,仍旧保存着群婚的残余。对偶婚是在群婚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短暂的对偶同居。对偶婚不是独占同居,两性的结合比较松散,绝大多数的家庭,其子女仍是“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仍然按母方计算。在母系制下,通婚的双方属于不同氏族,子女属母方氏族,父方对子女没有任何权利,男子死后要归葬于其所出生的氏族。这就决定了在当时只能有母子合葬,不可能有父子合葬。由于配偶的双方属于不同氏族,因此不同氏族的人不能埋葬在一起,只有同氏族的人才能埋葬在一起。这一时期的同性合葬者,或为兄弟,或为姊妹。男女分区埋葬,男性墓区的成员是同族的归葬兄弟,女性墓区的成员是同族的姊妹。大地湾仰韶早期虽然没有同性合葬,男女分区葬,母子合葬,但是在陕西关中地区半坡等仰韶早期遗存中表现出更多的母系对偶婚特征。

  大地湾仰韶中晚期母系氏族向父系制转化,婚姻形态也开始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这时期仍以对偶婚为主,出现一夫一妻制萌芽。到了仰韶晚期,从房屋布局来看,以面积为20平方米的较小型房屋为主体,没有典型母系氏族中的中心建筑及围绕中心的布局形式,基本生活单位似是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标志着男婚女嫁的婚姻家庭的确立,家庭形式已由过去的“男嫁女”“从妇居”变成了“女嫁男”“从夫居”。婚姻关系趋于稳定,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

  原始宗教

  从大地湾遗址出土考古材料看,大地湾原始氏族主要存在着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巫术礼仪、神灵偶像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和活动等。

  图腾崇拜  是原始社会最早的宗教形式之一,产生于氏族形成的过程中。在北美印第安人部落的方言中,“图腾”的原意是“它的族类”或“它的亲族”,表示氏族的徽号和标志。图腾崇拜的特点是相信人与某种动物或植物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认为氏族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存出土丰富的绘有精美纹饰的彩陶。在众多的彩陶花纹中,尤以鱼纹最盛,有单体鱼纹、复体鱼纹和演化的鱼纹,还有人面衔鱼,鱼寓人面奇特复合纹样。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纹饰图案,成为大地湾仰韶文化时期的主题纹饰图案。这种寓意深奥的人和鱼的复合纹样正是氏族部落的人们认为鱼类是始祖神的艺术体现。

  自然崇拜  由于原始社会的人们对自然界的斗争软弱无力,饥饿、寒冷、疾病、猛兽、夭折等灾难,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太阳和土地同时又给人们带来光热和希望。原始人对这些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又恐惧,又抱着某种希望。因此土地、山峰、岩石、河流、水、火等成为原始人普遍崇拜的对象,对它们经常祷告、礼拜、献祭等。大地湾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出现的许多几何形纹可能就是自然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弧线三角纹象征山峦起伏,波折纹描绘河水涟漪,射线纹象征太阳等。尤其是对太阳的崇拜成为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

  巫术礼仪  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其形制既不是偶然制作的,也非一般的生活用具,应为原始宗教中为了祭礼而特地制作的陶器。因此,这件器物中的人物形象或许是巫觋的形象。另外,大地湾仰韶晚期原始地画被有些专家认为是原始社会晚期施行巫术仪式的真实记录。

  祖先崇拜  我国史前遗址出土的大量葫芦形器物与祖先崇拜的宗教有关。《礼记·郊特性》云:“器用陶匏(葫芦)返其始,故配以远祖。”就是用葫芦来象征民族的原始始祖,大地湾仰韶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葫芦状陶器。如仰韶早、中期出土陶瓶以葫芦形居多,大地湾仰韶晚期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把人头和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为祭器。这些均说明大地湾原始氏族存在着以葫芦崇拜为主要特征的祖先崇拜。另外,有些专家也认为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地画中的人物表现的也是祖先崇拜。

  生殖崇拜 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发现残陶祖1件,泥质红陶,残长3.5厘米。当是原始生殖崇拜的实物证据。

精彩推荐

  • 春节临近 张掖城区霓虹闪烁 火树银花 春节临近 张掖城区霓虹闪烁 火树银花
  • 酒泉肃北举行冬季那达慕迎新春骆驼文化节 酒泉肃北举行冬季那达慕迎新春骆驼文化节
  • 庆阳市庆城县桐川镇举办首届产业富民“赛牛、赛羊大会” 庆阳市庆城县桐川镇举办首届产业富民“赛牛、赛羊大会”
  • 【天水五大文化之一——大地湾文化】大地湾文化是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史前文化 【天水五大文化之一——大地湾文化】大地湾文化是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史前文化
  • 从郑州到兰州的一场生命接力 从郑州到兰州的一场生命接力
  • 兰州城关警方侦破一特大电信诈骗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兰州城关警方侦破一特大电信诈骗案 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 甘肃医卫丨流感来袭,“预防攻略”全在这里 甘肃医卫丨流感来袭,“预防攻略”全在这里
  • 【天水五大文化之一伏羲文化】伏羲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 【天水五大文化之一伏羲文化】伏羲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