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王一航:与农民一起扶犁37年 马铃薯育种世界称王

19-01-12 14:17 来源:每日甘肃网 编辑:彭晓姣

  原标题:王一航:37年,与农民一起扶犁,让中国马铃薯育种领先世界

  1月7日,王一航在甘肃省农科院接受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采访。王占东 摄

  中国甘肃网1月12日讯 1月7日,冬日的阳光,从湛蓝的天空中透过兰州深安黄河大桥,打进甘肃省农科院的大楼里。

  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我国马铃薯育种专家王一航。

  这次遇见,之所以不在马铃薯的田地里,源于70岁的王一航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正式退休了。这位在我国马铃薯育种界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终于从田间回到了城里。

  简单的办公室里,近乎满头华发的王一航,坐在电脑前,依然在研究着牵挂一生的马铃薯。放眼整个办公室,让外来者心头一震、眼前一亮的,是办公桌和茶几上堆积成垛的信札。

  这些信件中,大部分是甘肃、西北省区乃至全国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农民、相关企业寄给王一航的交流信、请教信、邀请函。

  从1982年扑下身子研究马铃薯育种,37年来,王一航的科研阵地、服务足迹和他主持培育的优质马铃薯种子遍布陇右高原、西北大地和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华南地区,农民亲切地称呼他“王洋芋”、“王科学”。

  这源于他37年将自己从事农业科学的重心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地钻向了马铃薯育种,源于他从育种实验到扶犁种植中与农民结下的深厚情谊,源于他把一项项马铃薯种植技术手把手地交给了农民,源于将我国高淀粉、高质量、多样化马铃薯育种技术推向了世界前沿,使得农民增产增收,企业增效增利,使得马铃薯产业不但既大又强,而且越做越长……

  讲起踏上农业科学的初心,他心潮起伏;说到马铃薯育种的风雨兼程,他历历在目;谈及中国马铃薯技术的世界地位,他壮心不已。

  “你要好好学习,学成后为家乡服务,为农民服务……”

  由前向后,第三排右三为大学时代的王一航

  “这一生,可以说,我遇上了好时代。”与王一航的聊天一开始,他向记者说出了这样的第一句话。

  “我的家乡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从小学到中学吃了不少苦,吃不饱饭是经常发生的事儿,但我上学很努力,尤其是在高中时,在班级上都是前一两名,梦里想考一个大学。但是,1968年我高中毕业后,梦想落空了。那时大学暂停招生,我就回家务农了。直到1977年底恢复高考。”忆往昔,王一航对过去陇中农民的经历念念不忘。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决定,让王一航激动不已。在年底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高考考场上,王一航取得了理想成绩。1978年3月被当时在武威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录取。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离开家乡上大学时的场景——离开时,父老乡亲在村口送我,他们拉着我的手,就像母亲拉着即将远行的儿子,既舍不得孩子走,又期待着孩子能到外面学有所成,那种既是离别又是出发的心情,那一个个热切的目光一直刻在我心里。乡亲们给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学成后为家乡服务,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服务……’给我无尽的激励和鞭策。”王一航说。

  40年光阴荏苒,40年沧海桑田,已经70岁的王一航,回忆起往昔的这一瞬,依然记忆犹新。此时此刻,经历过陇中农民受到苦的他,心潮起伏的表情和脸上更洋溢着那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后的欣慰与自豪,让在场的记者也颇受感染。

  乡亲们为什么要对他报以骄傲的目光和热切的期盼呢?

  “乡亲们不容易,种植马铃薯更不容易,但我们却离不开马铃薯,即便是在吃不饱饭的岁月里,也恰恰是马铃薯救了大家的命!”王一航说,“马铃薯产量低、易得病、品种差是农民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让我明白,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存在天然的种性退化问题,连年种植,不换种就出现退化现象,不抗病,病毒就大量感染,产量也大大下降,连续种植两三年产量就低得种不下去了。能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乡亲们的一个期盼,期盼我这个农民出身的农学大学生能够有朝一日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

  少年时代的王一航(前排右一)

  当时,为什么要报考甘肃农业大学呢?

  王一航回忆:“首先,我当过农民,如果我要圆大学的梦,我一定要报考农业院校,学得农业技术,帮助父老乡亲,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其次,就是当年甘肃农业大学的招生名额多。在当年的招生简章上,甘肃农业大学的招生名额最多,400多人。而自己当年已经29岁了,怕招生名额少的学校和专业录不上,而农业又是自己心仪的专业和方向,所以就报考了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

  进入大学,王一航憋了9年、盼了9年的大学愿望得以酣畅地释放,他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发奋读书,如饥似渴地扎进了农业科学。

  “那时候,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我还通过图书室、阅览室等能学习到知识的一切平台进行学习,并结合我当了9年农民的农业经验,将自己摆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里,苦钻自己充满兴趣、非常热爱的农业科学。”王一航说,“我第一次被评为大学‘三好学生’后,学校奖励了我30元钱!当时,我跑到武威买了一件的确良白衬衫……”

  毕业了,许多人选择去行政单位,他却要求回到“地里”

  20世纪80年代的甘肃省农科院会川马铃薯育种试验站

  1982年元月毕业后,同学们选择单位时,许多人选择去了地区、县、市的行政单位,但是王一航却想被分配到农业单位。不但想分到农业单位,而且还期望着分到与土地最近的地方去!最后,王一航被分配到了甘肃省农科院。

  具体到哪一个岗位时,王一航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对自己的期盼,他申请要去甘肃省农科院在定西地区渭源县会川镇的一个马铃薯育种试验站。

  为了怕分配不到这个位于田间地头的马铃薯育种试验站,王一航还甚至找到了自己的老师,请老师向院里转达他的请求。

  老师后来的回复说:“院里领导说:‘国家培养的农业人才,就是要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王一航同学能主动申请到田间最前线的马铃薯育种试验站工作,我们非常欢迎!非常支持!’”

  获悉这一信息后,王一航内心充满了欣喜与兴奋。1982年春天,在办完相关报道手续后,王一航直奔甘肃省农科院渭源会川马铃薯育种试验站。

  王一航工作的会川马铃薯育种试验站

  “我从小受过苦,挨过饿,是吃着马铃薯长大的,对马铃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一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在会川试验站呆了26年,研究马铃薯37年!从没有变过!”王一航说。

  王一航读报

  让王一航更加兴奋的是,他从踏入马铃薯专业研究直到今天,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从这一点上,就是我刚才说的,我遇上了好时代。上大学遇上了好时代,研究马铃薯遇上了好时代。”王一航说。

  为了不影响工作,王一航很快把家搬到了会川试验站,将精力全部花在了实验上。

  王一航和家人

  多年之后,王一航不无感慨地说:“我对我的老伴儿和两个孩子都很亏欠,老伴儿身体不好,我也不能照顾她,两个孩子就在试验站附近的会川二中上学,考大学的关键阶段我一次都没有陪过。”

  从亲自扶犁培育新品种到推广新技术,中国马铃薯育种走在世界前列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农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地区和高寒阴湿、二阴地区,而这些地区恰恰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崛起,马铃薯产业成为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参加马铃薯研究工作起,王一航就将自己的研究与广大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每当进行薯种栽培实验时,为了保证科学的行株距,王一航亲自扶着犁子耕种。从白天到傍晚,累得爬不起来,但是第二天还必须爬起来继续耕种,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经过测产、测质,取得理想效果的新品种,王一航第一时间免费给农民种植,随后与农民一起研究这个品种,向农民询问对新品种有啥看法。

  “只要农民愿意种,不用宣传,就一家一家种开了。”王一航说,“我的新品种出来,受农民欢迎,很快推广开来,发挥的效益就大了。多年来,我有一个衡量工作的标准,那就是只要农民满意就行了。”

  农民种植新品种后的丰收喜悦。

  王一航说,由他主持培育的陇薯系列的马铃薯种子非常受农民的欢迎,近年来,西北地区年推广面积达到六七百万亩,占到西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4、甘肃的1/2。像陇薯7号,不但适合北方种植,而且适合广东、广西、福建冬种,不仅经过广东省审定,还经过国家审定。

  有了马铃薯新品种,陇中大地的农民庆祝丰收。

  他介绍,实践证明,陇薯系列种子平均增产10%—15%以上,有些品种增产30%—40%,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农民种植的老品种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

  马铃薯丰收后,陇中大地的农民去市场销售马铃薯。

  为破解马铃薯种性存在天然的退化问题,从1994年到1995年,王一航展开了马铃薯薯种脱毒快繁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由他主持建立的马铃薯种薯高效低成本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和脱毒种薯推广网络,遍布到全省、西北,马铃薯产品营养含量高,增产30%—50%,开创了马铃薯脱毒繁种产业新局面。陇薯系列品种的特色是高抗晚疫病和高淀粉,走在全国前列。品种淀粉含量超过一般品种20%,陇薯8号淀粉含量达到27%,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王一航说,在全国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马铃薯淀粉含量提高1个百分点,加工效益提高5%。该品种技术于2002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甘肃省‘十五’重大科技成果”。

  王一航观察马铃薯种苗的生长情况

  当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时,除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外,他还要考虑这项技术农民是否用得起。在研究开发马铃薯种薯组培脱毒快繁技术时,为了让农民买得起繁育出的脱毒种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他千方百计降低繁育成本。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国内率先研发出试管苗全日光培养高效低成本快繁技术,使种薯繁育成本降低40%以上,让脱毒种薯走进了千家万户。

  王一航在田间为农民指导种植、管理技术

  由王一航主持选育的陇薯5号,抗旱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是蔬菜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2006年推广面积达119万亩,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育成的陇薯6号,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成为甘肃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主持选育的两个薯条及全粉加工专用新品种L0031-17和LK99,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专用加工品种的国产化和本土化。主持完成的“甘肃省贫困地区马铃薯优质种薯脱毒快繁体系建设”项目,开创了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繁种产业新局面,200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1982年从事马铃薯作物研究以来,王一航扎根甘肃省高寒阴湿贫困山区的渭源县会川镇农村第一线,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先后选育出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12个,在甘肃以及宁夏、新疆、青海、陕西、四川等周边省区累计推广面积4000余万亩,为促进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一航主持研发的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

  他所带领的科研队伍被甘肃省科技厅定为“省属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也将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纳入合作共建行列,并启动实施了优势学科共建方案;由他负责的会川马铃薯育种试验站,成为全省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200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马铃薯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该站所在的定西市渭源县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沃野葱茏的马铃薯田地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由于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及其高效低成本脱毒繁种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苦脊甲天下”的定西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加工基地。

  “难忘老伴儿替我守了七天七夜的实验地膜”

  王一航主持的试验田

  “有一次,我进行马铃薯地膜栽培实验,百姓们对地膜很新鲜,地膜铺设后,有些农民将地膜偷偷拿走研究,我得重新铺好。恰在此时,省农科院来了通知,要我到兰州开会。所以我就给老伴儿交代,给我操心看着地膜。结果这个会的时间长,老伴儿就穿着棉衣蹲在地里替我守了一周,一直到马铃薯出苗。”王一航说。

  “我成天在地里搞研究,观察基站,不按时吃饭和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儿。后来,老伴儿每到快吃饭时就把饭给我提到地里。”王一航接着回忆说,“我这一辈子对家人来说,亏欠的真的太多。不仅有我的妻子、孩子,还有我的父母。父母长期患病,母亲因脉管炎进行了截肢,我也很少去她老人家跟前看望、照顾。直到母亲去世,我也没有在病床前尽孝……说起这些,王一航眼角湿润了……”

  “王洋芋“、“王科学”来了,成百上千的农民涌来了!

  农民争抢王一航编写的马铃薯种植手册

  37年间,王一航一边潜心研究马铃薯育种,一边及时将马铃薯新品种的种植、管理技术传授给农民,这是他从事马铃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每到一地讲技术,农民都爱听。时间长了,农民得到了实惠,与他成为了好朋友,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王洋芋”、“王科学”。

  王一航在为农民授课中

  2007年3月17日,王一航到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为当地农民举办“专用马铃薯新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培训班。原计划在镇政府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举行,结果那天会场上的农民来了四百多人,小会议室里坐不下。

  镇长说:“王老师,你看咋办?”

  王一航说:“你想想办法,找个大的办公室吧,要不然我得放幻灯片,哪怕露天都行!”

  最后,那一天的培训课挪到了乡政府最大的会议室里举行。就是这样,群众们依然坐不下,有许多农民站着听。

  王一航给农民传授马铃薯知识

  “这么多农民爱听我的课,我也讲得特别起劲儿,整个课堂上,听讲的农民静静地听,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离开!”王一航说,“我讲课,就是直接给农民说,这种技术该怎么操作就行了!你如果讲那么深那么长的道理、理论,农民们也不爱听,也听不懂。这些年,我先后给农民讲了300多场课,3万多人受听。不论是育种还是讲课,只要农民满意就行了,这就是我的追求,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褒奖!”

  王一航在为农民授课中

  1995年农历正月春节期间,定西市安定区传来信息说,有几个农民想专门到兰州请王一航给他们讲讲课,为年后的春耕做准备。

  王一航向稍信儿的人说:“乡亲们有需求,给我打个电话说一下就行了,不要来兰州了,不要额外花路费了,我马上去就是了!你们提前找个讲课的场所就行了,其它啥都不用管,不管我住宿、不管我吃饭。”

  王一航在为农民指导马铃薯种植技术

  第二天,王一航便从兰州赶往安定区。一进村,把王一航惊呆了!

  “那哪里是几个农民在请我讲课啊!是十里八村的农民啊!我一进村口,农民们在村口排成队,夹道欢迎我。培训后,他们要请我到县城吃饭,我当场拒绝。”王一航说。

  为押运出省薯种,王一航在火车上渡过了七天

  装上货车外运的马铃薯优质薯种

  王一航身为研究所所长、省政府参事、研究生导师,是6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开发项目的主持人,兼任6个市、县和多家企业的马铃薯产业技术顾问,常年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奔忙不息。有人说他是“工作狂”。

  他虽然主持着多个科研项目,但花钱总是精打细算,从不大手大脚。他已年过花甲,出差时经常与同志们一起挤班车,住旅店也要挑便宜的,他的“扣门”一度让人难以接受,但时间长了大家也理解了。

  有一年11月份,江苏省农科院来到甘肃省农科院渭源会川马铃薯薯种试验站调种,经过试验由王一航主持培育的陇薯1号适合江苏种植,当时就发了一火车皮鲜薯,大约60多吨。

  为防止种薯在途中受冻和装卸受损,鲜活农产品运输必须要有专人押车,但当时找个押车的人非常不易。

  “我和一个同事就买了一个棉毯子上了车。经过七天七夜,将种子押运到江苏南京。由于我们长期在地里工作,再加上七天火车上的货运生活,当时身上脏的厉害,我们到一家招待所住店时,对方要求你们先找个地方洗个澡才能住。”王一航笑着讲述着点滴小故事。

  壮心不已,要实现马铃薯高营养、高附加值和多样化

  国内外专家前来参观学习优质马铃薯种植技术

  37年来,由王一航主持培育的马铃薯品种从陇薯1号到11号,已有12个品种。除了高淀粉品种外,王一航还研发出了高营养价值的薯种——菜用马铃薯育种。

  王一航说:“这也是我的目标,马铃薯要多样化。长期以来,人们吃马铃薯过程中,炒、煮、加工不分品种,但随着消费升级,深加工也越来越细,就需要品种的多样性,比如菜用新品种,经过实验,不但炒出来脆爽可口,色香味俱佳,还富含VC、蛋白质,我们研发的一个中等大小的菜用马铃薯,VC含量相当于10个苹果。”

  洋芋花开赛牡丹,昔日贫瘠的陇中大地已经成为葱茏的绿色田野。

  王一航告诉记者,他的第三个目标是食品加工新品种的繁育。要研发出还原糖含量低、颜色浅的新品种。比如炸薯条,马铃薯的还原糖含量不超过千分之四,如果还原糖含量高,油炸出来的薯条,颜色就发红,而不论是从营养还是消费者喜好上,颜色越淡越好,所以在低还原糖马铃薯种培育上,正在奋力研发。

  新品种、高品质的马铃薯

  王一航还向记者分享说,他还找到了用糖尿试纸测验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方法:把一个新鲜的土豆切开,将试纸夹在中间,即可测试出来还原糖含量。

  现代化的马铃薯种植大棚

  2015年,农业部召开马铃薯主粮化研究会,王一航和当时甘肃省农牧厅的一位厅领导参加了大会。在会上,他们代表甘肃作了报告。

  “在甘肃农业里,马铃薯在行业里是很有话语权的。”王一航自豪地说,“这得益于国家和省上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甘肃省农科院在农业新品种选育上的优势,因为在农业育种上,甘肃省农科院一年接着一年干,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育种事业一直是发展的,前进的。”

  37年来,王一航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称赞,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奖励。

  王一航获得的荣誉之一

  2000年他被科技部授予“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同年获“振华科技扶贫奖”;2004年10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4月被甘肃省科技厅、人事厅评为“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杰出科技人才”,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省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12月被评选为“感动甘肃·2006十大陇人骄子”;2008年入选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岗位科学家;2009年入选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当选甘肃省科技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王一航获得的荣誉之一


  2009年6月6日,甘肃省委做出向王一航同志学习的决定。

  近几年,省内外的农民、企业找他做报告,他都欣然接受,足迹遍布甘肃、陕西、山东等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现在我退休了,后面的人已经培养好了,接上棒了!”面向未来,王一航说,“以后凡是用得着我的时候,我还要到前线去!”

精彩推荐

  • 40年前 他们开启了《丝路花雨》时代 40年前 他们开启了《丝路花雨》时代
  •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不是官 是责任使命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不是官 是责任使命
  • 改革开放40年:康仁从工蜕变为匠 侯殿禄善断家务事 改革开放40年:康仁从工蜕变为匠 侯殿禄善断家务事
  • 在线访谈|甘肃税务走进阳光热线:个税迎红利 电波送服务 在线访谈|甘肃税务走进阳光热线:个税迎红利 电波送服务
  • 诚信兴商|甘肃发布第九期诚信“红黑榜” 省税务局通报16个“红榜”名单和2个“黑榜”名单 诚信兴商|甘肃发布第九期诚信“红黑榜” 省税务局通报16个“红榜”名单和2个“黑榜”名单
  • 公益视频 | 个税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 公益视频 | 个税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
  • 甘肃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甘肃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 “新年新衣”到陇南  礼县李坝村大人小孩都把新衣穿(组图)      “新年新衣”到陇南 礼县李坝村大人小孩都把新衣穿(组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