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人物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不是官 是责任使命

19-01-12 14:12 来源:新华通讯社 编辑:彭晓姣

  原标题:樊锦诗:朝思暮想恋敦煌


  1994年3月10日,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右二)向青年同志介绍石窟艺术。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 摄

  中国甘肃网1月12日讯 新华社兰州1月11日电(记者 张玉洁)穿上高帮翻毛靴,踩过厚厚沙地,樊锦诗走进危崖上凿出的莫高窟。初见敦煌已有半个多世纪,她守住敦煌白了头。“我白天想敦煌,晚上梦敦煌。80岁了,还能为敦煌做事,无怨无悔!”

  樊锦诗祖籍杭州,上海长大。她爱逛博物馆,高考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1963年,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也如此。“敦煌石窟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25岁的她来到大漠戈壁中的莫高窟。

  青年樊锦诗 图片来自网络

  风沙漫天,住土屋、喝咸水、点油灯……“条件很苦,但我没想离开。” 樊锦诗说,打动她的是延续千年、魅力独特的莫高窟,更是坚守敦煌文物事业的众多前辈。

  樊锦诗常言,人在时代中。她说:“改革开放带来开放头脑和国际视野,我们开始大踏步向前走。”

  她难忘敦煌莫高窟“申遗”。对照世界公约和国际宪章,才知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莫高窟是人类的无价之宝,我心想一定要保护好。万一有闪失,我就是罪人。”

  1998年起,她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17年。她说,不是做官,而是担当、责任和使命,要有“问题意识”。

  2008年7月22日,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右)在2008年敦煌艺术大展上向来宾介绍。新华社发

  她推动制定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让莫高窟有了专项法规这一“护身符”;她继承前辈的“爱才如命”,并以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理念技术、培养人才;她倡导科学保护、探索数字化,如今先进的保护技术不仅延缓了千年洞窟的衰老,更让它以数字的方式“容颜永驻”……

  2008年7月5日,奥运圣火在甘肃敦煌传递,第一棒火炬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手持火炬进行传递。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2010年,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第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莫高窟的管理与旅游开放创新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向世界推广,称其是“极具意义的典范”。

  2019年1月10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修改稿件。敦煌研究院供图


  曾为敦煌莫高窟奉献青春的前辈 名单由樊锦诗提供

  “苦都让老先生们吃了,可表彰全给了我。”樊锦诗不忘前辈筚路蓝缕的创业路。

  半个多世纪,樊锦诗与莫高窟相依相守。她把全部情感凝结成对莫高窟的一个“爱”字:“和谈恋爱一样,既然爱她,就要想尽办法去爱!”

精彩推荐

  • 改革开放40年:康仁从工蜕变为匠 侯殿禄善断家务事 改革开放40年:康仁从工蜕变为匠 侯殿禄善断家务事
  • 在线访谈|甘肃税务走进阳光热线:个税迎红利 电波送服务 在线访谈|甘肃税务走进阳光热线:个税迎红利 电波送服务
  • 诚信兴商|甘肃发布第九期诚信“红黑榜” 省税务局通报16个“红榜”名单和2个“黑榜”名单 诚信兴商|甘肃发布第九期诚信“红黑榜” 省税务局通报16个“红榜”名单和2个“黑榜”名单
  • 公益视频 | 个税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 公益视频 | 个税改革 以人民为中心
  • 甘肃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甘肃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 “新年新衣”到陇南  礼县李坝村大人小孩都把新衣穿(组图)      “新年新衣”到陇南 礼县李坝村大人小孩都把新衣穿(组图)
  • 2019甘肃品牌论坛在兰举行 专家学者为甘肃品牌建设与创新建言献策(组图) 2019甘肃品牌论坛在兰举行 专家学者为甘肃品牌建设与创新建言献策(组图)
  • 甘肃省部署开展“三下乡”活动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 甘肃省部署开展“三下乡”活动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