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监管模式 助力绿色发展崛起 甘肃省工业企业“一考双评”工作成效显著
原标题:创新环境监管模式 助力绿色发展崛起
甘肃省工业企业“一考双评”工作成效显著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和模式,提高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效率,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精准施策,落实工业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简称:“一考双评”)工作。省、市、县(区)三级生态环境部门采取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的举措,通过“一考双评”工作创新环境监管模式,探索有效监管经验,促使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助推环保工作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
研究制定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指标体系
2013年,原省环保厅率先制定出台了《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地方标准,报请省政府转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工作制度标准。2014年,原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委、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和甘肃银监局制定了《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将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环保主体责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保管理制度执行、环境应急管理、厂区环境与社会监督等5个方面内容纳入指标体系,丰富了考评内容,规范了考评程序,抬高了考评门槛,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为“一考双评”工作推行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各地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指标任务目标进行细化落实,为“一考双评”工作全面推开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培训先行先试
分层分级破解难题
为确保“一考双评”见实效,省生态环境厅采取现场宣贯、集中授课、视频讲解等形式,先后举办了5期环保“一考双评”工作培训班,受训人员覆盖省、市、县三级环保工作人员和1200余家企业,累计培训人员达2800余人(次)。通过培训,市(州)、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和企业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破解了环保“一考双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难题。各地紧贴省上培训内容,把解决中小企业负责人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宣传动员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再部署、再动员、再教育。同时,各地紧跟任务需求,结合地方实际,分级、分层、分行业、分步骤培训“一干两员”(环保专干、环保管理人员、污染治理设施操作人员),逐章、逐项、逐条解读“一考双评”工作步骤、工作流程、考评内容、考评办法,解决企业管理人员业务不熟、对接不畅的难题。
问题导向全程管控
考核通报双管齐下
为确保“一考双评”见实效,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跟进督导检查,促进末端落实。一是实行全过程管理。为确保源头管控和末端落实无缝对接,建立了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联络员”制度、信息“月报告、季调度”制度、“分组负责、分类指导”制度,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工作动态,为“一考双评”工作扎实推进提供重要保障。二是实行全过程督导。为确保“一考双评”按时按点推进,建立了信息管理、督办检查、倒逼机制、领导包干、办结销号等工作制度,定期组织督导组开展巡查检查,对“一考双评”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企业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完善。对整改问题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彻底的企业,坚持督导服务两促进原则,与企业面对面研究问题,手把手破解难题,逐步把“一考双评”引向深入。三是实行全过程核查。为确保“一考双评”质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每年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组成核查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形式,深入企业对“一考双评”工作进展逐条逐项进行核查。根据标准、要求、依据、规范对标对表,对核查企业提出等级评定意见,经考核组成员核定后,提交生态环境部门办公会议审定,确保“一考双评”等级结果客观真实。四是实行全过程公开。为确保“一考双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尊重群众的环保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时将“一考双评”评级过程、评级结果、运用情况向全社会发布,接受群众监督。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等企业突出网格化监督监管,划定网格化责任区,分级签订网格化环保监管责任书,建立了“日监督、周通报、月分析、季考核”等监管机制,深入开展环保设施、危险废物、异味气体专项排查,建立管控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管控措施。
部门协调联动配合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为确保“一考双评”工作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工作效果,省生态环境厅加强部门协调,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一是坚持部门联动。将工业企业环保“一考双评”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发改、金融、银监等部门联合落实,形成了协调配合抓“一考双评”的工作合力。二是坚持企业为主。通过“一考双评”工作机制,督促鼓励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生产全过程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规范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能力,促使企业形成环境管理有制度、操作管理有规范、设施运行有台账、污染治理有计划、资金投入有保障的工作体系。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把“一考双评”与污染物减排、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等各类专项检查统筹推进,及时调度掌握辖区企业运行状况,建立“一考双评”工作管理信息库和台账,在环保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
坚持动态评级管理
多措并举强化监管
为强化评级结果动态管理,推动“一考双评”工作在循环发展轨道上良性运行,我省持续加强对已评级企业的监督管理。管理内容方面:评级结果三年有效期满后,及时启动下一轮“一考双评”和等级延续程序;对完成等级评定后出现各类环境问题的企业,特别在有效期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环境违法事件或出现污染物超标等严重问题的,及时启动降级程序。管理主体方面:评级结果按照属地管理、及时有效的原则,对有效期内需要升降级的大型企业,由市州环保局提出初评意见,报省生态环境厅复核、认定、公布;对中小型企业,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由组织评定的市州、县区环保局按程序组织实施,由市州环保局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管理程序方面:对标准化建设不达标企业和环境信用不良企业,按照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评价程序,重新启动自评程序,在企业完成相关指标整改工作后,向生态环境部门申请标准化和环境信用评价等级评定。
科学运用评级结果
激发企业评级热情
一是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法律手段、经济政策、社会责任、企业荣誉、监管措施等方面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政策,激发企业参与“一考双评”的积极性,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加强评级结果运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一考双评”评级结果与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环保专项资金申请、工业园区准入条件、企业社会荣誉评定等挂钩,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每年对参与“一考双评”工作积极、设备良好、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企业,经专家评定后,按照A、B、C三个等级向企业颁发牌匾和证书,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每年选定A类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分区域、分行业组织相关企业参观见学、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以点带面推动环保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对标对表查找不足
补齐短板提质增效
参评企业对照建设指标对标对表,将环境保护各项要求渗透到企业生产各个环节,通过自查、自评、自纠和自我完善,健全环境保护各项制度,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公开环境状况信息,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监管和日常维护,落实环保主体责任。通过对2017年完成评级的54家试点大型企业调研得知,44家企业认为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1.48%。针对个别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运行管理不规范、环境应急措施不到位等短板,将环保“一考双评”工作与落实新环保法、环保大检查、解决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紧密结合,全面开展环境隐患排查,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2013年至2017年,2136家工业企业完成“一考双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完成环保“一考双评”整改项目3200余项,制定长期整改项目方案1300余个,使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和设备运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新闻媒体积极参与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2013年“一考双评”工作启动以来,为营造各级监管、企业主责、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作用,大力宣传“一考双评”工作的法规标准、制度规范、政策措施。先后有《中国环境报》《甘肃日报》等430余家主要媒体,在头版分别以《甘肃创新管理模式,一考双评给企业“贴标签”》《甘肃省一考双评同步推进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为标题转载报道相关新闻信息达1万多条,对我省“一考双评”工作内容、程序、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报道,对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受到生态环境部和有关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充分肯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关新闻
- 2019-01-10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 抢抓机遇打造数字兰州发展新动能
- 2019-01-10建立监督机制为民兴办实事 兰州皋兰县人大常委会紧扣新发展理念形成监督合力推动民生改善
- 2019-01-10甘肃省将在6200余贫困村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
- 2019-01-10企业活 就业稳 市场旺 《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若干措施》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