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酒泉市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原标题:谱写乡村振兴华彩乐章
——酒泉市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月牙泉。
西汉酒泉胜迹。
金塔胡杨林。
玉门市玉门镇蓬勃发展的戈壁农业。
酒泉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建设一角。
银达镇环境整治现场。
瓜州广至卓园小学舞美教育。
金塔镇杏花节。
40年来,酒泉充分利用农业特色优势,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坚持不懈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可喜巨变。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国务院第五督查组对酒泉市锐意变革,勇于立异,通过发展戈壁农业夯实村庄复兴根基的做法予以通报表彰。
2017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0.6亿元,按照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9.3倍,年均增长6.2%;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26.8万千瓦时,是1978年的11.6倍,年均增长6.5%;大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数量分别达到3.19万台和1436台,是1978年的30.6倍和478.7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从1978年的177.8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241.5万亩,增长35.8%。
进入新时代,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产业振兴的重点放在发展以戈壁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上,文化振兴的重点放在培育文明风尚上,生态振兴的重点放在打造美丽家园上,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奋力争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省前列。今天的酒泉农村,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振兴
从戈壁滩到米粮川
尽管四野白雪皑皑,但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却满目葱茏,生机勃勃。 在零下20摄氏度的酷寒中,园区的农业生产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过,大棚里并没有农民的身影,忙碌着的,是水肥灌溉、温湿度监测等系统。曾经,在戈壁滩种地无异于天方夜谭。如今,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过去的千里戈壁,正慢慢变为米粮川。
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地区,境内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戈壁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达1134.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7.4%。近年来,酒泉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戈壁生态农业建设,开拓了一条戈壁上发展现代农业、未利用土地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人工设施内打造中高端农产品、跳出传统耕地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农业产业提升、农村生态改善、农民增收致富“三效”并举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戈壁生态农业5.5万亩、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39个,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两大茬”或“一大茬、两小茬”周年化生产模式,平均每年每亩可实现纯收入2.5万元至3万元,比传统日光温室效益提高近30%,是大田种植的10倍左右。
酒泉市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打造规模化园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酒泉实际,研究制定了《酒泉市关于加快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编制了《酒泉市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年-2022年)》,规划到202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戈壁设施农业20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敦煌种业、巨龙集团、鲁农集团、甘肃龙麒生物等32家农业龙头企业、49家专业合作社、3500户农户参与戈壁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建设,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9亿元,积极推进水、电、路、绿化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围绕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市配套建成年产10万吨以上的基质生产厂2个、5万吨以上的1个、3万吨以上的4个,年基质生产能力近40万吨;建成300万株以上的育苗中心(基地)10个,其中3000万株以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1个,年育苗能力达29.3亿株。
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原先是一片戈壁荒滩,老百姓常用“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来形容这里。现在的产业园核心区占地3500亩、拥有1032座日光温室,温室中的作物全部生长在以农业废弃物粪便、秸秆、菌渣等为原料制成的栽培基质中,是真正的无土栽培,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东洞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日光温室1891个6000多亩,大部分已经扣棚种植。敦煌种业8000平方米玻璃连栋智能温室已经建成,今年新建的194座温室已经全部投入生产,番茄等农产品已经上市销售。玉门市与凯盛科技集团签订现代智慧百亩连栋农业大棚项目,投资1.5亿元。
围绕戈壁农业这个“爆发点”,各县(市、区)依托县域农业特色,以创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为载体,大力推进戈壁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不仅通过组织开展杏花节、桃花节、蜜瓜节、采摘节等农业节会,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及服务业消费,提高了农民收入,延伸了产业链条,而且为酒泉两千多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农户流转土地后,不仅可以通过土地直接流转获取租金收入,还可以就近到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务工增加工资收入,每天的劳务收入在100元—130元,年纯收入最高的达4.7万元。
今天的戈壁农业,不仅是资本密集谋求增殖的平台,而且是技术大展拳脚的舞台。大跨度日光温室、集约化育苗、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多功能数据采集、物联网远程环境调控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基于传感器数据控制的保温帘、通风和灌溉设备,经营者可以在手机APP上查看数据并远程控制温室通风、卷帘、施肥、浇水等设备,大大减轻了经营者的劳动强度。
全市自主研发基质配方9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各1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区7个。肃州区银达、总寨、玉门顺兴等10个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先后被国家农业部、科技部确定为非耕地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基地,成为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的科研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基地。戈壁农业产业园区生产的果蔬,口感鲜、品质优、耐存储,达到了绿色生态标准,打入了上海江桥、广州江南市场,深受消费者信赖。酒泉市还通过申请注册“戈壁雪润”区域公用品牌商标,实施商标品牌强农战略,打通向经济发达城市、农产品消费密集区域乃至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外销通道,充分提高戈壁生态农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已有24家经营主体,64个合作基地,150多个母子品牌商标,产品涵盖了蔬菜、瓜果、中药材、牛羊肉等8大类。
40年前,小岗村“分田到户”成为农村改革的发端;今天,在酒泉,戈壁农业正一笔一笔描绘出农业现代化的新画卷。
文化振兴
培育文明新乡风
“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富起来的酒泉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深入而广泛。为此,酒泉市注重通过党建引领,深入挖掘地方特有文化基因,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事业,在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助力小康建设上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酒泉市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挖掘本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红色文化,在其中注入党建要素,通过创新融合,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价值观体系,使党员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党的思想理论、修养政治品格,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是铁人王进喜出生的地方。铁人村党支部把“铁人精神”作为宝贵财富来传承发展,组织开展了“铁人家乡人做铁人传人”等活动,组建了铁人艺术团,修缮维护铁人故居纪念馆,人人传诵铁人名言,在铁人精神的激励感召下,铁人村奋勇争先、争创第一,种出了全市最好的韭菜,成为远近闻名的韭菜专业村。环境综合整治量化成绩也在全市排名第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铁人故居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已颇具规模,村民住上了二层小康楼,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万元,位居玉门市首位。
文化本身具有较强的知识传播属性。酒泉市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加快完善农村现代文艺文化服务体系,全市68个乡镇全部达到等级以上标准,437个行政村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乡村舞台)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体育活动,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自乐班,组织编排弘扬主旋律、歌颂新时代的文艺节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政策理论、实用技术、法律知识的教育普及,让积极健康的文化思想在群众中扎根开花,提升推动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
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等各类民风习俗,长期在农村发挥着复杂的作用,急需以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去引导规范。酒泉市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通过党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孝顺子女、好媳妇、好婆婆等争创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培育良好家风,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向文明看齐、向先进对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注重发挥德高望重“乡贤”作用,组建农村红白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市委研究下发通知,着力推动反对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构建起了健康、文明、现代的文化环境,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抵御低俗之风,让人民群众在良风善俗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酒泉市各级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积极营造尊老爱幼、崇尚科学、远离愚昧、远离邪教和黄赌毒的文化氛围,及时公开村务党务、坚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使农村逐步呈现出长幼有序、秩序井然、文明风尚蔚然成风的良好文化环境。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共同参与、共同决策,有力破解了群众一盘散沙、凝聚力不强等问题。
生态振兴
打造美丽新家园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曾经,这是酒泉部分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面对“垃圾围村”困局,2017年以来,酒泉市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破行动,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而这场“环境革命”仿佛一把钥匙,开启了发展的引擎,推动酒泉快步走上乡村振兴的大道。
经过分析,酒泉市将整治的矛头指向了村庄院落、城乡接合部、道路沿线、乡村集镇、景(园)区等,首先确定了环境革命的重点区域;紧接着,又把整治对象和内容细分为村庄院落、城乡接合部、道路沿线、乡村集镇等11大类180项具体内容,确保工作有的放矢。
针对农村人居分散、污染面源广的问题,酒泉市将农村垃圾、厕所革命、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作为工作重点,累计投入19亿元,开展了农村道路建设、群众住房改善、重点区域垃圾清理等工程,乡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酒泉市确定在20个城郊乡镇、产业重镇和215个基础较好的中心村组率先开展集中整治。一方面,以铁路、高铁、高速、国省道等铁路公路沿途沿线城乡接合部为重点,全面拆除私搭乱建的简易棚舍、广告牌匾、残墙断壁以及废弃温室、厂房、圈舍,彻底清理农户房顶、院内院外、房前屋后柴草、木料等堆积杂物,实施生产和生活区域分离、人畜分离、柴房分离。另一方面,按照最大利用、转运便利的原则,配备保洁员2954名,落实年保洁经费2243万元,积极构建“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网络,有序推进垃圾治理。
污水也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将臭水沟变回清水河,酒泉市对境内河道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开展河道清洁行动。同时,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55个,动员灌区群众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挖乱采、乱倒乱排现象及时举报,发动灌区群众自发清理生活垃圾,让灌区群众亲身参与“河长制”工作,不仅让污水有了去处,而且形成了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
经过整治,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不见了,漂浮在河道中的垃圾不见了,乡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市高标准改造农村住房7918户,整治重点路段1.68万公里,拆除违章建筑8600多处,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442个。
美丽乡村建设,只有以产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为此,酒泉市积极促进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产业、戈壁生态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产业相融合,在融合中不断激发着乡村发展潜力。
为促进环境整治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酒泉市组织邀请国内知名设计院所对全市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新型业态村进行规划设计和评审,根据不同地域特色,规划建设了20个特色小镇,20个田园综合体,5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了敦煌市阳关镇、月牙泉镇和玉门市赤金镇铁人村等一批主题鲜明、氛围浓厚的民俗村落、精品村组、特色街区,提升了一批“农家客栈”“乡村旅馆”“农家乐”,激活了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富民产业。
在促进环境整治与戈壁生态农业产业的融合中,酒泉市紧盯节水、高效、生态、品牌发展方向,建成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39个,与北京和上海合作供应蔬菜,推进戈壁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戈壁雪润”品牌,走出了一条戈壁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在促进环境整治与精准扶贫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酒泉市落实帮扶资金4.2亿元,实施乡村道路建设、改良土地、渠道衬砌、危房改造、生态建设等互助资金项目342个,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充分利用清理后的房顶院落和闲滩空地,推动光伏发电、设施农业、农业扶贫融合发展,打造了瓜州县、玉门市、金塔县等一批移民乡村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点,贫困村集体经济光伏发电站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每村每年可实现收入5万元以上,户均年增收入3000元以上,有效提升了贫困乡村整体发展水平。
相关新闻
- 2019-01-08砥砺奋进正当时 乡村振兴谱新篇
- 2019-01-08基层宣讲促实干 乡村振兴暖心田——张掖临泽沙河镇乡村振兴进农家活动综述
- 2019-01-08以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兰州市新获批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
- 2019-01-08定西临洮: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