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兰州新区 按下改革创新发展“快进键”
原标题:【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兰州新区 按下改革创新发展“快进键”
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核心区的甘肃省体育馆。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
航空物流园。
兰州新区2号湖周边景色。
从1978年到2018年,是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40年。这40年,身处内陆的陇原大地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在这一变革大潮中,承担重要历史使命的兰州新区应运而生,并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从而推动甘肃走向了建设国家级新区的改革前沿。从2012年到2018年,是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的六年,六年来,兰州新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在改革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写下了具有历史性变革意义的恢宏篇章。
这里,改革创新铸起新地标——
从管理机构、行政审批、干部人事等方面入手,一系列关键性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兰州新区着力打造改革创新“新地标”,努力构筑“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现代化新区。
这里,“率先”之举树立新标杆——
兰州新区在甘肃率先推行“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行政效能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快速优化,为全省改革创新闯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
这里,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中川机场国际航空港、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三大开放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18项,兰州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区位功能聚集明显,引领甘肃对外开放实现新跨越。
这里,企业运营成本最低——
兰州新区全面实行零收费,行政审批综合成本下降80%以上,每年为各类企业减负千万元以上。通过普惠制投资、创新和税收奖励等一系列举措,实实在在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了全省企业运营成本最低。
这里,企业办事“零跑腿”——
兰州新区全面实行代办制,建立“随叫随到”服务机制,对涉及企业项目审批、基础配套等事项指定专人负责、“一对一”全程代办,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
这里,产业发展走向新高地——
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和信息产业、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九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多项举措厚植起产业发展沃土,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58个,总投资3100多亿元,一批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走向新高地。
这里,经济增长获得“加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9.0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5亿元,年均增速近30%。这一数字,是兰州新区破浪前行、取得发展新突破的最好明证。兰州新区,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外开放的大平台。
改革创新 浪潮迭起
兰州新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部秦王川盆地。昔日,这里干旱少雨,贫瘠荒凉。改革开放初期规划建设的亚洲最大自流引水工程——引大入秦工程,为在秦王川盆地建设兰州新区奠定了基础。至今,引大入秦工程仍奔涌着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无限动力与活力。
2010年8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开始筹建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并赋予其“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之后,尤其是从2017年开始,兰州新区走上了全新的发展之路,新区广大干部群众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改革攻坚“探路者”和深化开放“先遣队”的光荣使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为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着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运营成本最低”的现代化新区——勇者不惧,兰州新区以自我革新的非凡勇气精确定位改革创新的目标。
兰州新区自设立以来,先后成立了县级机构39个,由省、市、新区三级管理。兰州新区学习借鉴深圳等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镇(街道)三级管理架构。2017年改革后,新区县级机构由原来的39个缩减为29个,压减26%;除教育、卫生单位外,不再设立事业单位,机关部门及事业单位内设科级机构由301个缩减为147个,有效解决了管理层级多、职责交叉、效率低等问题,政府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完善机制、优化队伍、坚持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和平均主义,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将干部身份由公务员、事业单位、聘用制三种混岗变为参公聘用制一种身份,实行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职务升降、岗位调整、职称竞聘、评先选优、人员辞留“六挂钩”,将新区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职务工资全员纳入绩效工资进行考核。
兰州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积极开展“招贤引才”工程的道路日渐明晰。2017年以来,先后面向全国范围累计选调(聘)有经历、高学历、有能力的行政企业、教育医疗等各行业优秀人才3165名,弥补了人才短板,为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兰州新区,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承诺制、零收费、代办制、信息化”,通过一系列举措,新区行政服务效能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快速优化,为全省改革创新闯出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
——全面实行承诺制。对新区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归并整合,将环评(重特大项目除外)、能评、施工图审查等10项技术审查类审批事项改为企业自主实施的承诺事项,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全面实行零收费。对凡在兰州新区注册的企业,除资源补偿费、损坏赔偿费、惩罚性收费和涉及中央财政分成的收费项目外,对于企业合法投资、建设、经营等各环节产生的其余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实行“零收费”政策,行政审批综合成本下降80%以上,企业综合费用负担为全国最低。
——全面实行代办制。建立“随叫随到”服务机制,对涉及企业项目审批、基础配套等事项指定专人负责、“一对一”全程代办,从项目对接洽谈、落地建设到建成投产“一条龙”服务,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
——全面实行信息化。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行行政审批全程电子化,做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2395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站式”网上审批,307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简、审批时限最短的地区。
目前,兰州新区已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第四次国家级新区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提出了13个方面57项重点改革事项;正在对标雄安新区、天津自贸区等地区先进改革经验,在各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整套、系统性的改革“组合拳”,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进一步释放发展新活力,实现“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提速、发展大跨越、质量大提升、形成大优势”,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 阔步向前
2018年10月18日,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兰州新区精细化工园区基础设施暨第一批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兰州新区向着建设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迈出了第一步。精细化工园区的开工建设,将有效带动甘肃全省及沿江沿海、京津冀地区化工企业向新区快速聚集,为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奠定坚实基础。
12月6日,兰州新区西北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园暨年产20万吨铝箔项目开工,这是新区打造的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将形成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的新型铝加工产业园,为国家级新区千亿级绿色新型铝加工产业集群提供新典范,也为兰州新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再添注脚。
在产城融合的发展进程中,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抢抓兰白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动“新区制造”向“新区智造”“新区创造”转变。
新区正把智能制造创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普及推广、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推广、产业集群能力提升作为政府资助的重点,通过创新政策支持,引导制造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目前,兰州新区规划核心区5000亩的云计算产业园,已引进落地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华为云计算、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清创云计算、国网云数据中心、拜尔云计算、万支付结算中心等大数据产业项目27个,总投资260亿元,预计到2020年装配机架达到10万个以上,可为150万个云计算终端提供服务,满负荷运转年耗电量将达到150亿千瓦时。
依托省市产业基础,兰州新区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系列优惠举措,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58个,已经培育形成了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产业、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为新区快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招真商 真扶商
兰州新区以普惠制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只要在新区投资并作出贡献的企业,不分新老、大小、性质,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税费总额、科技创新、就业贡献,全部给予扶持奖励,降低企业投资、税收和创新成本。特别是强化管理综合施策,规范企业水、气、暖、运、住、行等价格、服务标准及时限,有效解决垄断行业服务效率低、重复高收费等问题。
正是通过普惠制投资、创新和税收奖励、低含增值税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实实在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实现了全国企业运营成本最低的新区。
兰州新区还将诚信合规经营、发展前景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纳入信息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形成“政府部门协调—金融机构授信—新区监管企业增信”的运作模式;设立新区融资担保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设立新区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多渠道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升企业融资偿贷能力。
通过一整套投融资改革措施,有力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打造全国最优质投资环境,融资时限大幅缩短,融资成本下降30%以上。
下一步,兰州新区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产城融合”,力争打造多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探索、示范和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全省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
科技创新 硕果累累
2018年9月,甘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有限公司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告上海超算中心将入驻兰州新区,成立“上海超算兰州新区先进计算分中心”。
2018年11月8日,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
2018年11月26日,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
科技创新,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从未像今天这样推动兰州新区向前迈进。
兰州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兰州新区以“国字号”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大厦为载体,整合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等支撑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累计培育国家和省市级孵化器7个,累计引进各类孵化企业372户,孵化企业年纳税额超过7600万元。在这里,创业者拥抱梦想,绘制着创新驱动的发展蓝图。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11家,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2个、技术研发人才3228名,企业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重达到16.4%,为新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蹄疾步稳。兰州新区通过深化与中科院、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中科曙光国产芯片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产业园、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一大批重点高科技项目先后落地,申请国家专利2376个、授权专利1839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29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3.6%,成果转化年产值达到5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位居全省前列。
开放之门 越开越大
2018年1月11日,兰州新区中亚粮油储运加工产业园项目签约;
5月29日12时,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备货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和兰州铁路口岸(中川作业区)跨境直购跨境电商监管中心首单货物同时通关,甘肃省跨境电商首单业务实现零突破;
7月9日11时,一辆满载20吨澳大利亚牛肉的冷链集装箱货车缓缓驶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甘肃省进口澳大利亚牛肉首单业务实现零突破;
7月13日,国务院批复兰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兰州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获得澎湃动力;
10月24日,从俄罗斯进口的1000立方米首单原木顺利抵达兰州中川北站物流园;
12月16日,首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羊肉运抵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
肩负“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历史使命的兰州新区,围绕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省“三大国际陆港”和“三大国际空港”建设,努力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建成了综合保税区、中川国际航空港、中川北站铁路口岸,搭建了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铁路口岸三大对外开放平台,成为西北地区口岸开放功能体系最全的地区,国家级新区对外开放引领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近20家企业的60种产品销往美国、欧洲、中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兰州新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间多层次多领域的文化交流,以文化促交流,先后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中韩产业论坛、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新区文化产业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先后在韩国德国举行专场招商推介会,兰州新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兰州新区的对外开放格局。
宜居宜业 智慧之城
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活力奔涌;林立的高楼不断崛起,人气聚集;产业项目聚集连片发展,释放更多动能……短短六年,兰州新区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创业创出新路”的精气神开拓创新,建设起了一座美丽幸福宜居、繁荣智慧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散发着令人惊叹的魅力。
六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绿色、宜居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前兰州新区修复土地生态达11万亩,造林绿化近20万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18年11月15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2018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兰州新区荣获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2018年12月2日,新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营中心LED显示屏已完成调试数据修改更新,初步具备运行条件。
截至2018年11月底,兰州新区已建成通车道路164条,通车总里程约593公里,基本形成“十八横十三纵”的网络交通布局;兰州新区及周边已建成兰新线、包兰线、兰新第二双线、中马铁路、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等铁路网络,张掖三四线引入中川机场T3航站楼工程和新区至张掖段、中卫—兰州客运铁路、朱家瑶—中川铁路等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航空网络布局日趋完善,旅客吞吐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旅客吞吐量从600多万人次到1280多万人次的历史性跨越。
兰州新区坚持把教育事业提质增效作为助推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兰州新区核心区新建的十多所学校已全部投入使用,覆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新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单纯的救治走向加强预防、注重保健,从单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全方位健康服务,为新区居民铺就了一条稳健可靠的健康之路。
兰州新区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新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11.11%降到2017年的1.24%,2018年将率先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改革创新,接续奋斗。兰州新区正在按照第四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新的起点,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持续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甘肃省“放管服”改革的先行区、示范区,让兰州新区成为展示甘肃高质量发展的窗口,不断续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 2018-12-28从"地头鲜"到"嘴里鲜":兰州新区果蔬到家"当日达"
- 2018-12-27白银高新区税务局访民企解难题
- 2018-12-27兰州新区市政全面开展雨污水井清掏作业
- 2018-12-27兰州新区优化调整14、15路公交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