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40年】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原标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40年】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平凉海升集团工人搭乘升降车在西红柿的“雨林”中采摘果实。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各类设施农业超过127万个,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59万亩。记者 郁婕
凤凰村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国外游客参观。泾川县依托全省两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初步探索出了以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资料图)
山丹马场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中的大型节水设施在灌溉作业。河西走廊是全国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作物制种、瓜果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大大降低了灌溉成本。通讯员 杜奕星
民勤县蔡旗镇沙滩社区的农民住上新楼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民勤县不断探索实践产业扶贫机制和模式,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之路。记者 郁婕
几位顾客在淘宝陇南展示馆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从2014年开始在陇南市9个县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2015年初,陇南成为全国电商扶贫首个试点市,2017年电商人均增收710多元。(资料图)
整齐美观的渭源县元古堆农村新貌。我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2017年10月,全省共创建天水市麦积区等8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区、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等17个休闲农业示范点。记者 张子恒
敦煌种业的工人在晾晒玉米种子。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种业作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培育,使我省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瓜菜花卉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通讯员 李玉龙
临泽县陈军西瓜专业合作社工人正在为西瓜粘贴商标。陈军已有30多年的西瓜种植经验,种出的绿色有机“陈军牌”西瓜畅销省内外。通讯员 赵琳
农村篇
1979年2月,宕昌县哈达铺公社党委在我省第一个公开实行了包产到户,由此,甘肃农村迈上新起点。
40年栉风沐雨,陇原儿女砥砺奋进。随着包产到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三变”等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全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福生在《甘肃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新时代改革的展望》中用一组数字印证了今昔对比:1978年时,甘肃农业产值92亿元,粮食总产500万吨,如今,农业增加值达到1017.81亿元,是1978年的11倍多;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1150万吨左右,比1978年超出650万吨;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近70%下降到46%……
在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同时,甘肃不断激发农村新功能。2017年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我省要打造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创造“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要留住“青山绿水”。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1800多个村开展乡村旅游,其中有246个村列为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就在这几天,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作为全国8个“田园综合体”示范试点之一、我省首个“田园综合体”,成为“网红农村”。
新风貌孕育新气象。全省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广泛深入开展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走在今天的陇原乡村,既有“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田园景致,又可感受到“耕读传家”的文明乡风。
回望往日,乘风破浪40载。迈向未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陇原儿女正意气风发,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记者 崔银辉)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