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去的贫困户 走进了村里的扶贫车间
中国甘肃网12月7日讯 12月5日,记者踏雪走进和政县吉美包袋扶贫工厂,车间内整洁明亮,缝纫工人们坐在缝纫机前紧张有序地工作着,车间负责人在过道里巡回着检查工人们的工作情况。
王巧翠是和政县买家集镇两关集村三社的村民,也是这个扶贫车间里的“优秀学生”。在聊天中得知,他家中有6人,有个年迈的老奶奶,还有两个刚上小学的小孩儿,加上父亲之前一直病重,巨额的医药费将家庭拖垮,还要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抽不开身出去打工,于今年被确立为两关集村的建档立卡户。“之前在江苏一家工厂打工,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干了几个月后,得知父亲病重,就辞掉工作回来了,父亲在今年年初过世了…”“现在丈夫在跑线路车,自己也在这儿工作,每天都能回家,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有固定收入,每天6点多要去坐车来这里上班是挺辛苦的,但有这么一份工作,我很满足,家里情况也在慢慢变好…”
“听说你来这里时间不长,学的挺快啊!都能独立完成产品了?”面对记者询问,30岁的她害羞地笑着说道:“之前在家经常做缝纫,学起来不费劲儿”。
这家坐落在县城附近的扶贫车间是厦门市集美区投资800万援建的,占地面积1250㎡,现有机器96台,今年11月份正式运营。来自厦门的扶贫车间负责人宋应强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人都是本地的建档立卡户,目前生产的只是一些包。我们后续还会再增加40台机器,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下一步打算投资5000万元再建一所新车间,预计能够提供1000多个岗位,主要生产户外运动产品,根据市场行情去选择具体的产品,还要不断地通过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当记者问及工人工资待遇时,负责人解释道:“新来的员工需要学习两个月,在这两个月内,工资是每月固定1600元,能够独立完成产品时就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嘛”
走出车间驱车40多分钟,一路颠簸来到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的另一家扶贫车间,这家扶贫车间坐落在三谷村、杜家河村、咀头村三村庄的交界处。记者了解到,选址在这里是为了能够让这儿的建档立卡户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刚来到门口,扶贫车间总经理李白哈就上前热情迎接。“快进来,外边儿冷!”走进学校教室般大小的车间内,干净明亮,还有空调暖暖地吹着,两排缝纫机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一阵嘘寒问暖后李白哈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车间现在有47个人,32个建档立卡户,已经运营一个多月,目前主要生产劳保服、校服、白大褂、布鞋、鞋垫等。还有一个扶贫车间在卜家庄,有工人53人,都是建档立卡户。我们对新员工培训三个月之后,能独立完成产品的员工实行计件制,干得快的每个月能挣3000多…”
站在旁边的和政县人社局副局长康绍仁也补充着介绍,“现在咱们有这个车间后,妇女们开始挣钱了,家庭地位也提高了,离家近也能照料家庭,给那些不方便外出的贫困户提供了方便。我们也和县上学校、医院协商给车间下订单,这样就有了比较稳定的销路,以后还会尝试电商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加订单…”从头到尾负责参与了扶贫车间建造到运营的康局长也特别了解车间的经营方式。
目前全县建成扶贫车间10个,解决劳动力800多人。扶贫车间管理灵活;机械化程度低;操作简便等特点。计件取酬,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妇女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让贫困家庭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群众脱贫的信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