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艺人用2500多米金丝掐出《八十七神仙景泰蓝珐琅壁画》
-寻访守艺人系列报道
中国甘肃网12月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手艺人往往意味着“汗水、固执、缓慢、量少”,但背后隐含的却是“专注、技艺、完美、品质”。他们用灵动曼妙的手指,在一动一静之间创造着美,而在他们手的背后,则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生。李海明先生,即是这样的手艺人。
在李海明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了用2500多米细如发丝般的金丝掐出的《八十七神仙景泰蓝珐琅壁画》,整件作品共由5幅长约1.2米、高为60公分的板块拼接而成。该作品取材于唐代吴道子白描人物手卷《八十七神仙卷》,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李海明选择了《八十七神仙卷》中创作造诣最佳的一段画进行掐丝创作,画中神仙手持各类乐器,呈乐队队形,每位神仙的发型与头饰各不相同,精致却不繁琐,衣袖、裙褶的线条细腻灵动。
用心去做掐丝翻阅无数书籍
“因为《八十七神仙卷》有很多版本,为了寻求哪幅作品最好,我时常熬到深夜,翻阅了无数课本和唐代服饰的书籍,不夸张的说,我们用放大镜去看每一个人物的动作和样貌,就是为了能做出更精致的作品,做到百分之一百的还原真实场景。”李海明老师接着说道,“每一个人物的表情,包括头饰,都有所不同。你看它有些细小的部分,包括人物的每一个手部的动作,比如吹笛子的手每个手指,它怎么吹的这个动感,都要很仔细的做出来。那么你要这个眼睛或者手,你要稍微出来线一点儿和进去的多了,这个手就变样了,它就不生动了。”
李海明告诉记者,这幅作品虽然用色简单,但是非常考验手艺人的白描功底,景泰蓝掐丝珐琅画全程由10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其中最主要的有白描、掐丝和着色,这三道工艺是掐丝珐琅画制作的灵魂、骨骼及血肉。尤其是人物神态的细微之处,可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人物的状态就完全不同。无论哪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功底。
掐丝:简单的线条越难
“干这个活,要细心、耐心。金属丝按粗细程度分有0.75毫米、0.5毫米、0.3毫米、0.15毫米几种规格,不及巴掌大的一块掐丝珐琅画需耗费两天时间,完成一幅作品要耗时一两年。用手画个五角星很简单,最难得是画圆和直线。掰活儿也一样,看着简单的图案,其实最难。”李海明说道。先用镊子将金丝掰成各种图案,然后按照事先在铜胎上拓好的图样,将图案用白芨粘上去,构成后期点蓝的骨架。所以景泰蓝,又被称为“铜胎掐丝珐琅”。
“掐丝最难的是掰活。”李海明说,“掐丝要求做工规矩,掐出来的形状要匀称,后期点蓝的效果才会干净、整洁。功夫全能表现在作品上。”
点蓝:心要静,颜色才干净
在李海明面前的桌子上,都由低到高排着一摞塑料盒子,里面是掺了水的釉料。细看去,同样是紫色,但从深紫到浅紫,竟然能分出十多种层次来。制作精良的作品,对点蓝要求很高。一片花瓣,要描绘颜色的渐变,就要由深入浅润染几个层次,才能表现出花朵特有的美感——这也是景泰蓝的魅力所在。
“在点蓝之前要先根据图纸将所有颜料配好,点一处最少要用五个颜色,所用的颜料由深及浅。如果颜色少,那么这个人物颜色的过渡就很僵硬。点蓝特别需要安静,心静,颜料才干净。”李海明说道。
心声:想将古老手工艺发扬光大
李海明告诉记者,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将中国的元素融入进去,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敦煌的壁画,人物线条非常优美,充满灵动。而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是从景泰蓝工艺脱胎而成的一个新画种,让景泰蓝这种中华美术技艺,在题材、技法和艺术精神上又有了新的继承形式。特别是掐丝工艺中独创的堆丝、叠丝、排丝、拧丝、螺旋丝等手法,突出了作品的立体感。独到的技艺,使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独具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玩收藏价值。
李海明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全国有名的壁画用景泰蓝掐丝珐琅画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把这种艺术奉献给更多的人,让这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发扬光大!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苏晓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