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大变样——改革开放以来酒泉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
原标题:居民生活大变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
在酒泉城区,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车流不息,沿街商铺鳞次栉比;各大商场、超市供应着丰富的日用品,书店、电影院为人们学习娱乐提供了场所,健身广场、体育馆内人们锻炼身体。在农村,小康住宅整齐美观,平整的乡道村道延伸到农家门口,农户屋顶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车库里停放着小轿车……改革开放40年,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的衣着从“穿暖”向“穿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请裁缝做衣”向“上商场购衣”转变,人们更加注重服饰的款式和色彩搭配,名牌化、时装化和个性化成为着装新追求。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2749.21元。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由1983年的41.2元增加到746.23元。
1990年,我市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分别为339元、555元,到了2017年,分别增加到3720元、7319.62元。食品消费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饮食更加注重营养。数据显示,近20年,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变化不大,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居民食品消费实现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主食型”膳食结构向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为主,追求高热量、高蛋白质的“主辅食结合型”膳食结构转变。
改革开放前,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住房条件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注重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加大民用住宅建设投资力度,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解决居民住房难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使用面积)35.28平方米,1990年为9.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9.45平方米,1985年为21.8平方米。住房条件改善的同时,居住环境也更加优美。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再到移动电话、电脑、家用汽车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三件”,实现了向学习型、享用型转变。2017年,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移动电话、电脑和家用汽车的数量分别为272部、38台、34辆,城镇居民分别为248部、87台和46辆。
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娱类消费趋于多样化。如今,居民家庭教育投资理念增强,教育支出不断增长。198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为5.2元,2017年达1490.79元;199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5元,2017年达3592.8元。
改革开放前,城乡医疗条件有限,居民医疗保障缺乏,“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现象较为普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医疗条件显著改善,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尤其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居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58.45元,1990年为43元;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138.89元,1978年为0.12元。至目前,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781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87人,99%的村有了医疗点。
相关新闻
- 2018-11-15给您提个醒!2019年兰州市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至本月30日截止
- 2018-11-22嘉峪关市前三季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 2018-11-22嘉峪关市前三季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 2018-11-19兰州市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有变化 城乡居民在参保地办理备案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