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清水扶贫移民新居——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天水
原标题:探访清水扶贫移民新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天水
本报记者 俞树红
2013年7月22日,清水县遭受连续多日的强降雨泥石流灾害,造成永清、草川、陇东、金集、红堡、郭川、丰望、白沙、山门9乡镇56个村3190户14980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红堡镇蔡湾村、草川铺乡腰林村受灾情况最为严重。
几年过去了,受灾群众的生活过得怎样,重新修建的房屋如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清水县黄门镇小河小区,采访扶贫移民搬迁新居。
黄门镇小河小区广场虽然不大,但给人一种宽旷整齐的感觉,一排排小二楼十分整齐,几名工人正在开挖地沟铺设光缆线。
记者看到,小区房为上下两层,共有6间,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村民小日子过得很红火。
在2013年7月的那次泥石流灾害中,后坡村村民马福海家房屋被冲毁。
“我们村子全搬迁来了,地还在,种点庄稼,日子过得去。”马福海说。
“在建设移民搬迁新居时,镇上考虑到旱厕和污水对小区的环境影响,全部铺设地下污水管网。”黄门镇镇党委书记庞娟说。
搬迁是从根子上解决山里村民生活环境的唯一出路,也是改革对山区农民的最大红利。搬迁自然环境恶化、不适宜生居地区的村民,就是政府从根子上帮农民摆脱贫穷源头。在适合生居的平坦地区统一建设新农村,让农民发家致富。
据了解,黄门镇党委按照“搬迁分散村,建设中心村,发展大社区,带动小城镇”的思路,对该县小河、后坡、樊家、薛堡、黄湾等9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的130户农民进行移民搬迁。
“农户住宅设计统一为115平方米的二层小别墅,四室两厅一独立卫生间,每户一个小型简易化粪池,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一处,实现了农村排水、排污管网现代化、标准化。”庞娟边走变介绍小区基础配套设施。
来自不同乡镇、村子的村民,搬迁到一个小区,村民办事会不会方便?
“镇上专门成立了小河社区,设立社区管委会,4个办事处,配备专职人员,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村民买养老保险、办理具体事务,不用去原来的乡镇村,在小区就近网络办理。”庞娟说,主要考虑到村民的实际需要和方便而设的。
据了解,黄门镇对小区村民的脱贫、耕地的播种也做了具体的规划。按照“长、中、短”相结合的“3+”产业模式,发展核桃、花椒干鲜果种植长效产业;以饲料、玉米及小杂粮种植的短期产业;以“三变改革、入股分红”的中期产业,将搬迁户闲置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农民以土地、劳力、资金入股,参与企业分红,使每户搬迁村民都有增收渠道。
镇上支持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在小城镇从事餐饮、小商铺发展第三产业,专门对农民技能培训,让每户有一名掌握一门务工技术人员;依托电商扶贫,推行“党总支+合作社+电商+农户+旅游”的经营模式,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培育壮大干鲜果产业发展、物流、电商等新型三产,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好、发展快、能致富”。
据了解,清水县自2005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成易地搬迁安置新村107个,搬迁安置群众8236户40011人。
2017年搬迁1424户7091人,建集中安置点27个,搬迁安置群众1130户5704人、插花安置294户1387人,目前已基本竣工,年底之前将全面组织入住;2018年,以“城镇购房、中心村建房”等多形式插花安置为主的易地扶贫搬迁264户1236人。
相关新闻
- 2018-11-29甘肃天水:烂泥湾变特色小镇 农民“借景”生财
- 2018-11-28【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小河新村的“高颜值”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天水清水
- 2018-11-28天水市副市长逯克宗调研卦台山景区开发建设情况
- 2018-11-28天水市市长王军主持召开卦台山伏羲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方案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