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一个“城中村”的华丽变身 ——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保护改造侧记

18-11-27 08:3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原标题:一个“城中村”的华丽变身

  ——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保护改造侧记

游客在八坊十三巷观光。(资料图)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八坊十三巷的雕像。甘肃日报通讯员 马琳

  临夏,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曾被称为“西部旱码头”“茶马互市中心”。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临夏市昔日繁华的八坊民族聚居区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城中村”。

  近年来,临夏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文化融合为切入点,用改革思维和办法破解“城中村”改造和县域经济发展两大课题,探索出了一条“城中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改造后的“八坊十三巷”成为国家4A级景区,近两年累计接待游客48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9亿元。

  是什么让昔日的“城中村”变为今天的旅游景区?近日,记者走进临夏市八坊十三巷,了解这里发生的故事。

  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一

  “过去这个地方是个烂泥窝窝,小巷道、破房子,卫生没人打扫,生活极不方便。”在八坊十三巷大旮巷居住的马新正谈及这里的过去,感触颇深。

  在临夏人眼中,前几年的八坊十三巷是一处典型的棚户区——巷道窄小,房子陈旧,院子拥挤;路面坑洼不平,卫生状况堪忧,与流光溢彩、活力四射的临夏市东城区形成强烈反差。

  如何让八坊十三巷跟上城市美化、亮化的步伐?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品位该如何提升?……听听专家的意见,看看市民怎么说。广泛征求意见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既要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放眼长远。”

  经过反复思考论证,临夏市确定了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亲民、利民、便民”的要求,按照“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结构、不搬迁原住居民的前提下,采用民俗馆、博物馆、文化街巷等保护建设和参与体验式文化旅游保护开发模式,重点突出八坊文化的实质性、自然性、特色性、历史性和差异性,打造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街巷。

  临夏市的干部走街串巷、逐家逐户做工作,苦口婆心讲政策、谈发展,举例子、作比较,教育引导群众甩掉思想包袱,追求现代文明生活。2015年,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保护和改造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临夏市增添了一处展示厚重历史文化和独特魅力的大舞台,人们也多了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

  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艺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古式建筑,一件件记录历史的古玩藏品……在改造过程中,临夏市立足深厚文化底蕴,结合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在全面了解八坊社区居民对历史、文化、民居、饮食等方面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后,着重挖掘民俗文化,还原历史场景,坚持“政府投资、社会参与、群众出力,不拆一间房,不搬迁一户群众”的原则,在保持街区原有总体格局和群众生活方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文化主题改造,形成民俗馆、手工艺馆、人物故事馆、茶马司、小剧院、博物馆、非遗馆、科技规划馆、丝绸之路馆、河州书院,修缮保护10座古民居四合院。

  走进八坊十三巷大旮巷,沿街墙面多以砖雕装饰,青砖铺就的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的小院鳞次栉比,各色店铺林立,橙红的门庭映衬着青砖黛瓦,古韵盎然。谈起这一构思与设计,八坊十三巷景区管理局局长马旭说:“这里的点点滴滴都在原汁原味地‘回放’历史,在延续城市记忆的同时,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和民族民俗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记得住历史、记得住过去。”

  临夏市结合街区形态及周边环境,系统安排和合理规划区域设施与建设项目,巧妙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和藏族彩绘等多元文化,成为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的河州民族民俗文化新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用生动的表现手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铜雕、浮雕、动漫等形式形象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集中展示砖雕、蛋雕、木雕、葫芦雕刻、河州贤孝、临夏铜器、天启棍等35项非遗传统技艺,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营造尊重文化、保护非遗、文化自信的浓厚氛围。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专程来八坊十三巷采风;国际著名钢琴家郎朗也慕名来到这里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童芭蕾舞团演职人员也前来游玩。“正是由于八坊十三巷的改造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才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带动临夏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临夏市旅游局副局长马海龙说。

  三

  八坊十三巷,不仅是一个有渊源、有故事、集中展示民俗和文化的地方,更是普通老百姓世代生活的居民区。临夏市围绕“亲民、利民、便民”的要求和“景观进巷、商业进院”的原则,规划建设“八坊精粹”经典核心游览区、“回族商业和民族文化”核心游览区、“民间艺术及民俗风情”体验核心游览区、“生态怀旧”水岸风情核心旅游区“四大区”。

  “一条巷子一条巷子改造,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布置,实现‘八坊十三巷、巷巷不一样’,将一个历史与现代、民族与艺术、人文与休闲巧妙融合的特色旅游景区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马旭说。

  八坊十三巷经过改造后,40岁的居民马苏米有了一个新习惯:每天早晚都要到巷子里转一转。“以前这里大部分房子都特别破,巷道里到处是垃圾,让人看了烦心;现在好了,房子新了,路平了,还有一个小广场,最没想到的是烂泥窝窝里的房子也值钱了。”他说。

  在建设过程中,八坊十三巷摒弃集中商业化开发,结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引导八坊居民就业创业、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房屋变商铺、庭院变农家乐、变活手中资源,形成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文旅新业态,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

  “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家会成为游客旅游观光的景点。”八坊十三巷居民王辉高兴地说。几年前,他们一家在这里办起了农家乐,仅这一项,全家人的年收入就能达到十几万元。目前,八坊十三巷内共有商户60家,从业人员劳务年收入6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当地成立了景区管理委员会和景区管理局,整合辖区街道办、社区属地管理与公安、工商、食药、卫计行业部门职能职责,形成无缝对接的综合监管模式。交通劝导员、服务咨询员、卫生监督员、景区讲解员……一个个志愿者队伍进一步为这里架起与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一个现代、开放的临夏呈现在人们面前。

精彩推荐

  • 兰州:面包车陷入水渠9名好心人齐力抬出 兰州:面包车陷入水渠9名好心人齐力抬出
  • 砥砺奋进铸辉煌 ——改革开放40年武威天祝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砥砺奋进铸辉煌 ——改革开放40年武威天祝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 甘肃省普通省道旅游公路实行“建养一体化” 甘肃省普通省道旅游公路实行“建养一体化”
  • 人水和谐 润泽民生 ——武威民勤县水利改革40年成就回顾 人水和谐 润泽民生 ——武威民勤县水利改革40年成就回顾
  • 甘肃省2018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线公布 甘肃省2018年成人高校招生录取线公布
  • 风雨兼程四十载 防沙治沙树丰碑 ——武威民勤县防沙治沙纪实 风雨兼程四十载 防沙治沙树丰碑 ——武威民勤县防沙治沙纪实
  • 兰州一中学开展“书信教育” 65个学生收到父母亲笔信深受感动 兰州一中学开展“书信教育” 65个学生收到父母亲笔信深受感动
  • 浙江来兰7岁女孩走失 母亲希望好心人相助 浙江来兰7岁女孩走失 母亲希望好心人相助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