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 市州党委政府负责人访谈】以南梁精神激励庆阳加快发展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专访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
原标题:【壮阔陇原潮 走进新时代 市州党委政府负责人访谈】以南梁精神激励庆阳加快发展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专访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
“庆阳是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陕甘边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都是激励我们干事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旗帜。”11月25日上午,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在接受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专访时说。
改革开放40年来,庆阳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由1978年仅占全省的4%,提高到2017年接近全省的10%,连续10年在全省排名第二。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2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9亿元。
贠建民说,40年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庆阳老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的状况,群众的衣食住行有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初期,许多群众“一衣穿四季”,打补丁的穿着随处可见,现在是有穿的,有放的。那时候,绝大多数老百姓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例,亩产就400斤左右,现在可以达到“吨粮田”,群众已不愁吃。过去,环县山区相当一部分群众没水吃是最大的困难,现在吃上了黄河水,全市1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那时候,绝大多数老百姓住的是十分简陋的窑洞或土坯房,现在普遍住上了宽敞安全的砖瓦房。那时候,从庆阳坐车到省会兰州需两天一夜,现在半天就可到达。在空中,已开通了近通陕甘宁、远连北上广的10条航线,架起了与国内重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空中走廊”;在地上,修建了1.5万公里的硬化公路,覆盖到了全市所有乡村。数据显示,1982年庆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195元,现在达到8116元。教育、医疗条件的改善更是明显,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引进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的庆阳附属学校,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可容纳186个教学班、提供8460个学位,为庆阳教育质量提升注入了活力;99%的农村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贠建民说,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12次召开老区建设工作会议,支持庆阳老区发展,庆阳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一是农业种植由“二牛抬杠”的传统农业,向机械化、良种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全膜玉米种植走在全省前列,庆阳苹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二是畜牧产业由单家独户的传统粗放散养,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养殖转变,肉羊、肉牛、肉鸡等畜牧产业已成为群众的“钱袋子”。三是生态环境由“靠山吃山”的过度开发,向“养山护山”、绿色发展转变,目前全市共培育各类苗木11.4亿株,苗林产业已成为林区群众的“绿色银行”。
贠建民说,面对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庆阳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高举南梁精神这面旗帜,坚持面向群众,坚持抓城市不忘农村、抓扶贫不忘小康,带领老区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敢死拼命攻堡垒,坚决啃下深度贫困这个硬骨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265万老区人民与全省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