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准扶贫新引擎 ——临夏州开办“扶贫车间”的实践
原标题:打造精准扶贫新引擎
——临夏州开办“扶贫车间”的实践
在康乐县苏集镇关扎村甘肃鱼嘴山食品有限公司建起的“扶贫车间”,工人将香醋装箱。图片由甘肃日报通讯员史有东拍摄
东乡县龙泉镇老庄村,工人在“扶贫车间”加工服装。
走进康乐县荣兴布鞋加工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在布鞋加工车间一角,附城镇刘家庙村村民姜兰琴正在专注地用缝纫机制作布鞋,一双做工细致的千层底布鞋在她灵巧的双手制作下慢慢成型。
姜兰琴高兴地说:“厂子就在村里,上班非常方便,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3000多元的工资。既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又不耽误家里的活。”姜兰琴格外珍惜这份工作,“扶贫车间”已经成了她和家人摆脱贫困的希望。
荣兴布鞋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生荣介绍,公司年均生产销售各类男女布鞋30多万双,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村里有32名中青年家庭妇女在这里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
“做工熟练的人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已经有18名妇女通过这份收入让家里脱了贫。”刘生荣说,“我们正计划厂房扩建和设备更新。完成后不仅能增加工作岗位,而且生产销售收入能翻一番,让更多贫困户脱贫。”
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
一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多年以来,由于要照顾家庭,许多像姜兰琴一样的农村留守妇女不能出门务工,已成为影响家庭收入的“短板”。
今年以来,临夏州抢抓国家扶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的重大机遇,积极打造“扶贫车间”,探索出了一条就近就业扶贫新路子,有效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有力促推脱贫攻坚进程。
临夏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扶贫车间”是解决贫困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就业、致富能人回乡创业问题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后续支撑产业的重要举措,更是增加妇女务工收入、提高妇女家庭地位、转变妇女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对于弥补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具有积极意义。
为进一步建设好“扶贫车间”,全州按照“有一个成熟的企业为后盾、有成熟的产品为前提、有成熟的市场为关键”的建设条件,政府提供培训服务和场地、厂房及设备(或部分设备),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寻找市场,互促共赢,探索建设多种类型的“扶贫车间”,使其成为农业调整结构、贫困户增加收入的重要举措。
临夏州委州政府要求,各县(市)、各相关部门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坚持以诚信可靠的成熟企业、成熟产品、成熟市场为牵引,以乡(镇)为主体、以村(社区)为单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引进企业援助办、“三变”改革集体办、扶持创业能人办、牵线搭桥网上办、依托资源组团办等多种形式,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扶贫车间”。同时,要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做到“扶贫车间”全覆盖,在县城、集镇百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建设2个左右“扶贫车间”,并解决好农民的后续产业支撑问题。
截至目前,全州已挂牌认定“扶贫车间”92家,吸纳就业45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98人。“已建成并挂牌认定的扶贫车间总体运行良好,在解决贫困劳动力特别是留守妇女就近就业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临夏州人社局负责人说。
二
针对部分贫困户无法外出的实际,临夏州共探索出四种“扶贫车间”建设模式:
——厂房式“扶贫车间”。通过帮扶单位引进企业办“扶贫车间”、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企业办“扶贫车间”、州内企业办“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人员领办“扶贫车间”等形式,县(市)政府提供培训和厂房(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商业用房等闲置土地、房屋),企业出资金、带技术、找市场,组织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
——居家式“扶贫车间”。按照“小分散、大集中”的要求,由企业找销路、签订单,定生产计划,生产任务下达农户,农户利用闲置民房,按要求在家分散加工,最后由企业集中包装、统一销售,形成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与农闲对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
——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导村资金、村集体和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建设。除年终领取保底金和分红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还可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互联网+”式“扶贫车间”。对适合线上销售产品,电商企业和电商创业个人积极对接,优先在线上推广销售,形成“互联网+”式“扶贫车间”。
“脱贫攻坚,增收是关键。‘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找准了贫困根子,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起致富信心,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催化剂、助推器。”临夏州人社局负责人介绍。
三
“扶贫车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参与对象多,管理服务周期长,需牢牢把握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
临夏州明确提出,“扶贫车间”是一个成熟企业的组成部分、一个成熟产品的加工点,通过企业的帮带作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并帮助贫困劳动力获得一技之长,确保收益的稳定性。临夏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只有以诚信定企业,以订单定项目,才能确保项目的扶贫性和有效性,确保贫困劳动力收入的可靠性和长期性。
“各类经济组织吸纳临夏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名及以上或占用工总数20%以上就业;签订6个月(培训和实训时间不计)以上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有固定的厂房和车间。只有满足以上条件,我们才能将其确定为‘扶贫车间’,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临夏州人社局负责人介绍。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建设,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临夏州全面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建立“扶贫车间”,吸收带动贫困户就业。
记者了解到,广河县利用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建设“扶贫车间”,并给予入驻企业三年免房租的优惠政策。对厦门市援建的“扶贫车间”给予入驻企业三年免房租和免费配置加工设备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广河县已探索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政策扶持为牵引、企业带动为支撑、车间培训为抓手、群众增收为目标”的就近就业扶贫新路子。
康乐县扶贫、财政、人社、税务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做好对企业的扶持工作,对企业开办、税收优惠、减免方面落实好国家政策。同时,对“扶贫车间”的运行、生产、销售等动态做好监管,保障所有车间安全、高效、长期运行。
在河州大地上,一个个“扶贫车间”正在成为支撑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一个个支点,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
相关新闻
- 2018-11-13打造精准扶贫新引擎 ——临夏州开办“扶贫车间”的实践
- 2018-11-13临夏州加强健康扶贫工作
- 2018-11-13临夏州首家东部“购地建厂”民企落户和政县
- 2018-11-13跨越千里的帮扶情 ——厦门市临夏州扶贫协作企业帮扶工作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