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西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金钥匙(组图)
陇南西和县荣益达扶贫车间通过培训上岗的农家妇女
中国甘肃网10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 文/图)“我今年50岁了,不过我不想在家闲着,到这来能学裁缝手艺还能挣钱,年轻人能学会的我也不能落后。”在陇南西和县荣益达扶贫工厂学习缝纫的刘艳子,50岁成为学生,但是学习的劲头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只要通过培训考试,她就有可能进入服装厂成为一名操作工,从而获得工资收入。在陇南西和县,通过职业培训让更多的农户和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正成为大家脱贫致富路上的重要帮手,从给钱、给物到给技术,职业技能扶贫正在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路上的金钥匙。
诚如刘艳子零基础培训缝纫技能一样,在陇南西和县荣益达扶贫车间已有287名农家妇女接受技能培训,其中有156人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西和县荣益达扶贫车间总经理杨荣表示,他们是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西和县贫困人口多,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大县。当地的群众通过培训如果能掌握缝纫技能,就可以在车间流水线工作获得报酬,这对解决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妇女就业有很大帮助,而对他们来说也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是双赢局面。
“一技在手,外出不愁,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可以让姐妹们掌握一项技能,即使以后不在车间就业,外出打工也有一门手艺。”西和县荣益达扶贫工厂车间主任刘淑英说,她在广东那边的服装工厂打工多年,深知服装厂对熟练工的青睐,现在她能在车间手把手教姐妹们学习缝纫技术,把自己多年所学传授给大家,无论大家将来在扶贫车间工作,还是去外地工作都是一门可以拿出手的技艺。
正在学习的李小芳通过老师指导认真缝纫每一针
学员李小芳说,她以前在外地的电子厂打工,现在扶贫工厂建在家门口,她也回来好好学手艺,这样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还可以照顾父母。
据了解,目前,西和县荣益达扶贫车间以西峪镇为中心工厂,并在洛峪镇、蒿林乡、六巷乡建立分工厂,支持当地农家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通过学习,利用勤劳双手实现生活价值。
当农家妇女们用缝纫改变未来的时候,今年9月,西和县十里镇仁义村的4名青少年,走进大国工匠王海滨的工作室见证了数控机床的科技魅力。对于4名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暑假可能并不愉快,因为他们是中考、高考的落榜生,人生正面临迷茫的选择。而长风集团驻仁义村帮扶队队长毛青荣则希望通过参观,让孩子们明白“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毛青荣告诉中国甘肃网记者,王海滨是他们长风集团引以为荣的大国工匠,在对西和县仁义村的帮扶中他们重视扶贫扶智工作,希望以教育为切入点带动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除了对当地小学、幼儿园的捐赠、对考入大学,高中学子的奖励。对于落榜的学生,他们也希望通过学有所长的方式,能为家庭培养一名实用技术人才,从而为家庭带来稳定收入。邀请落榜学子参观大国工匠工作室,就是希望有意愿的孩子可以学习一门技术,通过努力,2018年秋季开学,通过他们的渠道已经有8名学生走上了学习技术的职业化之路。
刘文杰老师的牛肉面培训班办到村上
学习技术的同样还有来自仁义村的农家妇女姚彩凤,相对于青少年3年的学制,她则需要利用12天的时间掌握兰州牛肉面的一整套技术。面对她现场拉出的“细的”牛肉面,老师刘文杰表示这个学生还是比较有天赋。相对其它学校的教室教学,刘文杰的教学场所则简陋了许多,仁义村广场上临时搭建的帐篷,牛肉面操作台和架起的大锅就是刘文杰教学的全部家当,学生也是来自仁义村的村民。
刘文杰说,他的任务就是教有意愿学习的村民学习厨艺,想学牛肉面、包子、饺子都可以,只要12天他会尽最大努力让对方掌握基本技能。
仁义村村民刘国成说,他家在村上开了馒头店,这次他专门学习拉面技术,以后技术好了可以去县城开面馆,这样收入会更好。而姚彩凤则希望自己的拉面技术可以为家人改善伙食,等孩子稍微大些,她就出去打工,有拉面手艺找个工资高一些的餐饮企业也容易。
据了解,这项由西和县人社局举办的培训,还涉及电工、电气焊等工种,都是在西和县乡村循环举行,将培训送到村民家门口,希望用一技之长来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从而用技术助推脱贫攻坚。
姚彩凤展示自己的学艺成果
相关新闻
- 2018-10-25陇南西和:企业进乡村 农民变工人
- 2018-09-04陇原环保世纪行|陇南西和大香山 人工造林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组图)
- 2018-10-0831年前陇南西和少年走失流落陕西 31年后公益网站帮他寻亲回家
- 2017-07-14陇南西和构建多元化经济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