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砥砺不忘初心 春华秋实继往开来 ——嘉峪关市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综述
原标题:风雨砥砺不忘初心 春华秋实继往开来
——嘉峪关市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综述
嘉峪关市区鸟瞰图。
嘉峪关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实现了统一标准。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全景。
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新校区。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嘉峪关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生态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成了一座在西部地区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嘉峪关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17个国家级城市名片,城市整体实力、知名度、影响力得到空前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狠抓工业强市、旅游带动、城乡统筹、生态立市、文化繁荣、民生优先和区域协作,着力建设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生态文明示范市,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实现巨大跃升。经过40年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1713万元增长到2017年底的210.99亿元,是1978年的1232倍;财政收入由1100万元增长到40亿元,是1978年的364倍;常住人口增加到24.98万人,城镇化率达93.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491元、17796元。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相继实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比为2.2∶51.8∶46,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酒钢公司成功上市,多元化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迈出重大步伐,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地方工业加速转型,光伏新能源、铝制品深加工、汽车装备制造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工业园区跻身国家首批低碳园区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文化旅游实现巨大突破。40年来,全市紧紧依靠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以开发促进保护,以旅游彰显文化,逐步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迈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闲消费型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施中华孔雀苑、方特欢乐世界、观礼古镇等项目,加快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花卉博览园、峪泉古街、文化创意园区、旅游联结公路等重点项目,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大力发展节会赛事经济,举办2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5届国际短片电影展、2届国际房车博览会、12届国际铁人三项赛,2017年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达857.14万人次、57.21亿元,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批商贸中心和宾馆酒店建成投运,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生态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进步。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建成迎宾湖、东湖、南湖、新城草湖湿地公园等一批标志性生态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9.2%,人均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分别达到36.3平方米和28.6平方米;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2017年空气优良天数310天,见山、亲水、近绿、空气洁净的优良生态环境成了市民的最大福利。坚持南建北改、协调推进,加快南市区开发建设,实施一批生态、文旅、住宅、教育等项目,打开了城市发展新空间;完善北市区综合功能,容纳2万余人的中核四〇四生活区建成,推进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铁路系统“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实施老旧街道、地下管网、居民小区提升改造,实施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嘉酒城际快速通道、西气东输水源井迁建、高铁南站等重点工程,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布局和承载能力日趋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象全面树立。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巨大提升。40年来,始终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事业实现长足进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新建改建市一中、市酒钢三中等2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实施了南市区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城乡低保、社会养老、社会救助补助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开通覆盖农村所有行政村的公交线路,建成全国领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启动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已完成10171户,剩余31014户有序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形成博物馆、大剧院、图书馆、体育场、雄关大舞台等平台和品牌。社区治理改革成效明显,平安和谐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城乡融合取得重大进展。40年来,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居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推进农村土地大规模流转,积极发展现代戈壁生态农业,农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371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4.58亿元,增长123.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0元提高到2017年的17796元,增长136.9倍,连续13年位列全省第一。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乡低保实现了统一标准。农村交通、生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饮水安全、环境整治、道路亮化、文化惠民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镇村组三级文化室、农家书屋、乡村舞台、文体广场、卫星电视、光纤通信实现全覆盖,中心幼儿园、卫生室配套率达到100%。乡村旅游从无到有,建成星级农家乐40家和乡村旅馆73家,乡村振兴加速推进,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40年的改革历程,大致分为经营方式转变、产权制度改革、协调配套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实行“一退二保三发展”等举措,理顺了政企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稳步推行经济体制、城市管理体制、政府职能转变等改革举措,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本、土地、产权、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六大领域改革全面纵深推进,实行“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模式、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组建文旅投等六大集团公司、推行河(湖)长制、成立市监察委等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企业跨区域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成效明显,酒钢公司牙买加铝厂项目建成投运,牙买加甘肃国际产业园区稳步建设,“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嘉峪关机场客流量突破40万人次,航空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民主法治取得重大进步。4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依法治市工作,提升民主建设水平,法治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安定团结、和谐奋进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嘉峪关市立法条例》颁布实施,开启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新篇章。全面加强政协工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作,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依法治市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持续深化。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组建民兵常备应急分队,完善基层武装工作体系,成功创建双拥模范城全国“六连冠”和全省“八连冠”,深化与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嘉峪关军分区、驻嘉部队等的协作融合,各方面力量广泛凝聚,共谋发展、奋力拼搏的氛围更加浓厚。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40年来,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精神,认真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著。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和省委作风建设规定精神,制定实施市委七项规定、实施办法等制度,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恪守好干部“五条标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选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加大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大学生村官选派力度,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持续加强,腐败问题流毒和影响得到有力清除,“三述”、约谈和巡察工作实现全覆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雄关大地发生的举世瞩目巨大变化,印证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阔步前行、永攀高峰,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不懈奋斗。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改革开放40年来,嘉峪关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斐然,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人人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40年来,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从1978年的2家医疗机构、20台X光机、54台显微镜、32台高压消毒器、12张手术床,仅能开展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小伤小病的诊治,发展到2017年的119家医疗机构、1785张病床,卫生技术人员2565人,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达到7.69万平方米。农村医疗设备和服务条件不断改善,由过去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发展到拥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和全自动化分析仪等设备。
40年来,全市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1998年全市提前两年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验收标准,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奋斗目标。与此同时,全市2000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消除碘缺乏病的市。
农村合作医疗日益完善,农村居民“病有所医”。进入新世纪,嘉峪关市农村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镇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站所,通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疾控中心、三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组成了三级预防保健网,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了农村各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自2013年以来,嘉峪关市新农合参合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险保障。2018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整合,使全市农民可享受到等同于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人人享有公共卫生服务。2006年,嘉峪关市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积极构建“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便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社区居民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圈,基本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项目达到13项,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50元,全市常住人口电子建档率达9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65.4%,孕产妇和0至6岁儿童管理率分别达99.8%和93.7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做到了应管尽管。
文明创建凯歌高奏
2017年,嘉峪关市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从1995年开始,嘉峪关市正式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号角。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工作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始终作为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完善城市管理、改善百姓民生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文明和谐雄关的基础工程来推进,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形成了强大的整体合力。全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2017年8月以来,中央文明办根据中央文明委2017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按照城市自主申报、省级择优推荐、中央部委审核、组织综合测评、听取市民意见、进行综合计分、媒体集中公示等评选程序,以实地暗访考察、入户问卷调查和网上材料审核三种方式对166个参评城市进行了测评,嘉峪关市在166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旅游产业欣欣向荣
改革开放40年来,嘉峪关市的旅游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道路。
2000年至2012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号角的指引下,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将嘉峪关市定位为工业和旅游城市,紧紧围绕“景区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精品线路与精品景点培育、全民旅游全民办”三个发展重点,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采取增加投入和政策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着重改善旅游交通,加大宣传促销,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全民办旅游的热潮空前高涨,使旅游业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后一批颇具吸引力的大型景点景区相继建成,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12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6.2亿元,是2000年9000万元的18倍;全社会旅游人数281.4万人次,是2000年37万人次的7.6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嘉峪关市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城市,旅游业持续繁荣发展。2013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366.78万人次,旅游收入23.41亿元,2017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856.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07亿元。2017年旅游接待人数是2013年接待人数的2.3倍,2017年旅游收入是2013年旅游收入2.4倍。
立体交通联通八方
改革开放40年,嘉峪关市骨干公路畅通网络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连霍高速为骨干,国省道和县乡道互相补充,铁路、民航协同发展的均衡格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通高速、乡镇通二级路、所有自然村(居民点)通沥青(水泥)路的“公路畅通”目标,全市公路里程1000公里,公路密度达37.44公里/百平方公里,自然村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均通二级公路;工业园区(厂区)路网完善、交通便捷。
以嘉峪关为中心的铁路运输枢纽基本形成。铁路东西贯通、南北联网,兰新铁路和兰新二线与公路、民航呈立体交叉。嘉峪关车务段管辖兰新线平原堡至柳沟段、兰新高铁临泽南至柳沟南段和镜铁山、玉门南、敦煌3条支线,营运里程1182.96公里(其中普速809.78公里、高铁373.18公里),车站每天往返客货列车达100多对,年客流量约245万人次,货运量20多万吨。
民航建设快速发展。嘉峪关机场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航站楼8300平方米,设三部登机廊桥,机坪设9个机位,是亚欧大陆桥重要的4D兼4E类国际备降机场,可起降B767及以下机型,同时兼顾欧亚航路B747备降,通航城市达14个,运输能力逐年提升,旅客年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
公路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7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完成道路运输产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0.05%。其中客运业产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8.49%;货运业产值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10.26%;维修业及其他产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3.54%。全市营业性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为8473万人次和129796万人公里,全市营业性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0638万吨和193235万吨公里。
生态雄关绿意盎然
改革开放40年,嘉峪关市通过全市人民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空气良好、景观和谐、生活富裕,蓝天、白雪、碧湖、绿地交相辉映的新兴现代化工业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全市先后获得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近20个国家级荣誉。
40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以文为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在戈壁荒滩上建湖蓄水、种草植树、美化家园。连续23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696.4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9.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61平方米。相继建成了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讨赖河公园、明珠文化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13座公园和110多处公共绿地、20多个人工湖。持续开展“花园式单位”“绿化达标小区”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庭院、小区绿化向着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方向发展,全市共有60个单位和34个小区被命名表彰为市级“花园式单位”和“绿化达标小区”。加强城市周边防护林的建设力度,相继建成鳖盖山周边、机场路两侧等防护绿地。通过规划扩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造绿、摆花造景等办法,增加绿量,开展沿街摆花工作,各单位、住宅小区每年摆放各类鲜花50万盆以上。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园林绿化的积极性,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义务植树,自1995年开展绿化年活动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已达136.3万人次,义务植树2367.6多万株,全市各界群众累计义务投入绿化资金10.5亿元,相继建成了公安林、铁骑林、青年林等义务植树基地。
科教兴市成绩斐然
改革开放的40年,是嘉峪关市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40年。40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育科学化管理水平,为实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2011年,嘉峪关市“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近15亿元,集中实施了校舍安全改造、学前教育推进、“绿茵操场”铺装、农村学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等“五大工程”,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35.4万平方米,中小学塑胶操场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班班通”设备全覆盖,全市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2014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内首批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17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五年高考平均总录取率达到91.79%,高出全省近13个百分点,2017年高考总录取率95.33%,三本及以上录取率69.62%,位列全省各市州之首。
本版组稿: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本报嘉峪关记者站
相关新闻
- 2018-08-24二十五载春华秋实 二十五年峥嵘岁月 探索中实现跨越 兰州经开区华丽转身
- 2017-12-15【文化甘肃】之经典重温:《丝路花雨》里的春华秋实
- 2017-11-22甘肃电视艺术: 春华秋实吐馨香
- 2016-11-17兰州科技职业学院第八届“春华秋实” 知识竞赛活动圆满结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