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激发振兴动力——甘肃张掖市弘扬新风正气推进乡风文明纪实
原标题:文化铸魂激发振兴动力——甘肃张掖市弘扬新风正气推进乡风文明纪实
记者 吴晓燕 鲁明
多年来,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广袤草原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或顶风冒雪,或克服酷暑高温,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们高歌劲舞;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舞台扎在哪里,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他们就是肃南县民族歌舞团文艺小分队,被农牧民们亲切地称为“裕固族的乌兰牧骑”。
“我们精心编排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文艺、送政策下乡,在草原上播撒更多文艺的种子,让农牧民们享受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幸福感。”该团资深演员兰春霞说。如今,持续下乡演出已成为肃南县民族歌舞团的工作常态,年均深入牧区演出60次以上。这也是张掖市破解农村文化服务难题、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诸多探索之一。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重要推力。”张掖市相关负责人说,张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同时,张掖坚持“历史为根、文化为魂、西部风情、张掖特色”,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大力弘扬乡土文化,彰显乡土特色,保护农村文化血脉,不断增强群众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凝聚乡村发展的合力。
创新载体,让新风正气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唱价值观,富强应当先;泱泱大中华,由贫到富当自强。二唱价值观,民主是关键;人民共和国,当家作主民为天。三唱价值观,文明礼在前;中华五千年,礼仪之邦美名扬……”近年来,这段由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东湾村四社退休教师施多轩自编自演的快板《十唱价值观》在当地广为流传。村民们告诉记者,施多轩从学校退休后,没有选择居家养老,而是积极发挥余热,不仅自编自演有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快板、三句半等节目,还年年组织重要节日团拜会,自掏腰包为村里的老年人集体过生日,受到乡亲们的广泛好评。如今,由乡贤带头组织、种植大户赞助、学生主持、村民出演的团拜会已连续举办了10年。
“今年过年的‘快乐老乡’团拜会,还专门给我安排了祝寿的环节,我特别高兴。”73岁的村民何德利说,现在,每逢春节、元宵、端午、中秋,村里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团拜会不但增进了邻里关系,丰富了村民生活,还使得打牌、赌博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纷纷走出家门,载歌载舞,互送祝福,村里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风气越来越浓了。
“像东湾村一样,这些年的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全市各地纷纷开展社火汇演、端午游湖龙舟赛、广场舞大赛、秦腔大赛、全民阅读等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了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张掖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开智说,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张掖已连续5年开展以文化娱乐、文明风尚、健康生活、美丽乡村、科技致富“五大”行动为内容的“快乐老乡”群众性文化示范引领活动共750多场次;全市80%以上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并自觉把核心价值观要求纳入了村规民约。
通过载体的创新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张掖吸引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民乐县洪水镇单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三字经”,有效抵制了大办宴席等不良风气;山丹县已有110个村和6个社区建立“百姓服务团、百姓参政团、道德评判团”,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局面逐步形成。
典型引领,好人好故事带动培育文明乡风
张掖市高台县新坝镇照二村村民夏宝云于2012年初被确诊罹患严重的脑神经胶质瘤。弥留之际,这位农村青年几次向家人提出自己想捐献器官的心愿。他对母亲说:“我想把器官捐给对社会有用的人、年轻人、大学生。我死了,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不后悔。”如今,他的1个肝脏、2个肾脏和2份眼角膜,使3名危重患者重获新生,2名患者重见光明。
“夏宝云用自己的大爱义举,让生命永恒。”高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殷鸿雁说,近年来,高台县涌现出了捐献遗体器官的夏宝云、郑文勋、张海龙,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环卫工人赵学才,改嫁不移志、一肩挑两家的好媳妇冯彩芳等好人典型,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价值导向,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效应。
为了弘扬社会新风尚,张掖市邀请陇人骄子、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张掖好人等先进典型,采取案例剖析、典型说法等形式,组织开展巡回报告会、身边人讲身边事等活动;精心设计制作了凡人善举宣传栏、宣传墙;广泛开展家风家训征集展示、座谈交流等活动;在学校开展“美德少年”、在村社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儿女等评选演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知荣辱、明是非、析曲直、扬正气。
“儿子虽然不在了,但儿媳妇对我们特别好,比亲生女儿都好。”记者在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采访时,年逾七旬的村民盛吉录说,2011年儿子因病离世;两年后,儿媳冯彩芳在他和老伴儿的极力劝说下,嫁到了巷道镇三桥村。改嫁后,冯彩芳依然跟从前一样,继续替儿子照顾着他们老两口,“平时,只要我们老两口有事,打个电话,不管彩芳多忙,她都会赶过来。”
“彩芳用身体力行的孝道影响教育了下一代,也感动了乡亲们,带动了全村的好风气。”乐二村村民说,在冯彩芳的影响下,乐二村的“好媳妇”层出不穷,全村的风气都特别好。
突出特色,保护传承发展乡村文化血脉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张掖把弘扬乡土文化、彰显乡土特色摆在了突出位置,以保护农村文化血脉。
“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挖掘提炼乡土文化元素,着力建设具有张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特点的美丽乡村。”张掖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国军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张掖着力培育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市上指导支持各地有条件的乡村建立了30多个“乡村记忆”博物馆、主题墙。高台、山丹等县重视红色文化传承,提升“西路军魂传承地”品牌形象;古城村、六坝村、新开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康丰村、西柳沟村、马蹄村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体现特色民族文化;黄家湾村、杏元村、芦堡村深度挖掘耕读文化、民间技艺,乡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我们的民俗农耕文化展览分为新老交替、迎头赶上、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四个部分,主要利用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等方式展现了春耕秋收的场景,全方位还原了我们河西走廊的农耕生活,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这里农业农村发展的历程,展示了高庙乃至张掖儿女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在山丹县李桥乡的“高庙记忆”民俗农耕文化展览馆,高庙村党总支部书记宋集英说,展览馆立足于高庙村实际,突出了乡土特色,力求用看得见的器具和看不见的乡俗、规矩,保护、传承、弘扬属于高庙人的传统、历史记忆和乡土文化,增强大家对村庄的归属感。
记者在该展览馆所处的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看到,整个产业园的每一处细节设计,都布满了当地人特有的乡愁记忆。
“我们建设高庙记忆民俗文化产业园,就是要打造承载乡愁、传承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课堂。”山丹县李桥乡党委副书记徐成林说,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唤起群众心底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使之转变为乡亲们自觉谋求乡村实现振兴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关新闻
- 2018-10-17天水市清水多举措加强文明乡风建设
- 2018-10-16武威黄羊川评优选贤促乡风文明
- 2018-10-15乡风民风正 村容村貌美——兰州市各县区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2018-10-12乡村展新颜 新风拂面来——兰州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