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铭记终生的不是砸缸,而是父亲的这句话
视频: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习近平总书记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中,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讲述了一个司马光的故事,父亲的一句话,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关于司马光的文字中,他从来没有讲过自己砸缸救人的事。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童年的一件事。

青核桃的故事
在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姐姐一起给一个青核桃去皮。姐俩忙活了半天,也没把核桃皮剥下来。姐姐有些气馁,就先离开了。这时来了一位老仆人,他打来热水,把青核桃烫了烫,然后很轻松地就剥下了皮。老仆人剥完核桃皮就走了,只剩下小司马光在那里摆弄着核桃玩。这时候,姐姐回来了,她惊讶之余,问:这是谁剥的呀?小司马光抖了一个机灵,得意地“承认”是自己剥的。没想到,司马光的父亲突然出现了,他严厉地对司马光说,我一直都在旁边看着呢,你怎么能说谎呢?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这就是司马光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诲。
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不说谎,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是司马光的家风。

“诚”这个字,司马光不仅终生践行,他还把这颗种子传递给学生和后辈。这颗挚诚的种子是在司马光童年时期,当他在摆弄青核桃的时候,当父亲大喝那一声的时候就种下了。

赵冬梅教授点评道:良好的家风培育人,它培育美好的种子,人们从家里边把这颗种子,又带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影响到更多的人,从而营造出来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风气。这就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在《资治通鉴》里有这样一段话,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意思是,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那就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这句古训的背后,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位糊涂的父亲,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统治者石虎,石虎立儿子石宣为太子,但是他更溺爱另一个儿子石韬。于是这位糊涂的父亲,让两个儿子按日轮流处理国家大事。石韬不是太子竟然也享受太子的待遇。对此,司徒申钟非常担心,他对石虎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可石虎溺爱石韬,根本不听申钟的谏言。当太子石宣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时,暗中派人刺死了石韬,石虎查明真相后,立即命人杀死太子石宣。兄杀弟,父杀子,人伦惨剧,莫过于此。后赵也逐渐衰落,终至亡国。
王杰教授说,与之相反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严格家教、广为流传的经典。比如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陶母退鱼、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
在今天,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党的优秀干部,为党为国,鞠躬尽瘁,他们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教育着自己的后人。

忠厚传家家长久,诗书继世世代香。作为父母,我们要把良好的家风传递给孩子,引领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台阶,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