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甘南:全域旅游助脱贫 绿水青山增效益
原标题:【三年决战奔小康】全域旅游助脱贫 绿水青山增效益
——甘南州积极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徐锦涛
8月的甘南,丛林、花圃交相掩映,遍布村落的“农家乐”里游客如织。
58岁的周吉换开办的农家乐,就坐落在卓尼县大峪沟景区附近的木耳镇博峪村。
两年前,周吉换靠一辆小四轮车拉货挣钱。“每月起早赶黑,除去基本开支,只能剩下两三千元。”周吉换回忆说,自从办起了“农家乐”之后,每月纯利润都在万元以上。
周吉换如今的好收入,得益于州里实施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只有把生态环境维护好,前来旅游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生意才会更加兴旺发达。”周吉换说。
大峪沟是国家4A级景区,素有“山雄石奇自然景观,水丽林秀生态乐园”之美誉。然而几年前,距离大峪沟景区20公里、处在通往景区必经之路的博峪村却只有两家“农家乐”,生意十分萧条。
“2015年甘南州发起全域旅游无垃圾的‘环境革命’,让这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木耳镇副镇长宁齐告诉记者,过去村里随处可见乱丢的垃圾,房前屋后都堆满了垃圾,村中心就是一个大垃圾堆,每到夏季便臭气熏天,雨季更是泥泞难行,游客们唯恐避之不及,更别说停下车来吃饭休息了。
随着近三年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博峪村修起了文化广场,设立了多处固定的垃圾投放箱,每天都会有垃圾车来清运。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农家乐”,目前全村“农家乐”发展成熟的已有34户,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生产服务,绝大部分村民被嵌入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大大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博峪村由一个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专业村。
冶力关景区地处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是国家4A级景区。2015年甘南州展开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全镇各级干部率先行动、身体力行,每周带头走街入户捡垃圾打扫卫生,经过多次宣传教育,村民们也开始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以前,人们不注意爱护环境,山上、河边、草地上垃圾遍地,镇里组织干部每天捡拾垃圾,工作量也很大。”冶力关镇党委书记李金钟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群众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干部们进到群众家里,手把手教他们叠被子、洒扫庭除,同时,动员他们开办“农家乐”。“如今环境变了,游客逐渐增多,‘农家乐’年收入从2015年的每户1万元左右增长到2018年初的每户5万元左右。”李金钟说。
博峪村、池沟村的变迁,是甘南州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2015年,甘南州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后,自加压力,在创建目标上加了3个字:“无垃圾”。自此,全州上下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环境综合整治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和村规民约,多措并举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积极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绿化美化相结合,大力实施改厕、改厨、改院、改洗澡间等工程,着力解决农牧村柴草乱堆、粪土乱倒、垃圾乱扔、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
在实践过程中,全域旅游无垃圾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态美好成为甘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美好环境,不仅增添了甘南州农牧民脱贫的新动能,更点亮了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未来。
3年来,甘南州立足生态优势,以自然村为单元,以交通主干道和旅游景区为坐标,使广大农牧民乘上了旅游产业的致富快车。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创建的“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村”,目前全村391户居民有65户开起了“牧家乐”,年收入过10万元的牧户比比皆是。
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有着“甘南第一村”之称,村党支部近年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动员10余名致富带头人创办两家合作社,带动4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藏家乐”,“村美民富”成为这里真实的写照。据村支书闹日加估算,截至目前,全村今年旅游收入不低于500万元。
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以政府投入引导扶持资金、公司保底运营、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房屋入股等形式,高标准完成17户“民居改民宿”改造提升项目,推出了“花庐民宿”品牌,开展咖啡屋、青稞酒坊经营,取得了贫困群众增收、游客点赞的双赢效果……
如今,行走在甘南草原,一抬头、一驻足,眼前的景色都令人心旷神怡,4.5万平方公里青山绿水大草原“全域无垃圾”已经初步实现,“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工作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环境革命”已经初见成效。
绿,已成为甘南州发展最生动的底色,一幅产业致富、生态文明的旖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
- 2018-08-30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深入推进“党旗领航”访千企入千村进万家大走访“活动
- 2018-08-30邮储银行甘南州分行营业部开展消防培训
- 2018-08-30甘南卓尼:健康扶贫让贫困户斩“病根”除“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