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天水甘江村脱贫记

18-08-16 17:3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沈文刚

【专题】改革开放40年 喜看陇原巨变

  天水市甘泉镇甘江村地处麦积区西南的甘江沟流域,毗邻G30国道,紧挨麦积山5A级风景区,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近年来,在党中央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下,甘江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取得可喜的成果。

  踏入村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甘江村”三个红色大字的古朴石门,门后整洁的水泥路随着两旁的绿树向远处蜿蜒,阴凉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道路两侧的欧式风格建筑和徽式建筑格外显眼。这是如今甘江村的新貌。

  而转变之前的甘江,却并非如此。

  大学生村官与旧农村

  2018年,是张旭东担任甘江村支书的第五个年头。

  国字脸,戴一副眼镜,高壮且微胖的身材,一身白衬衫与略显黝黑的皮肤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张旭东给人的第一印象。

  2013年大学毕业后,张旭东来到甘江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与许多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村官一样,张旭东对于自己即将扎根奋斗的这片土地,有着美好的憧憬。

  “路面上地里都是垃圾,车一过,塑料废纸和黄土漫天飞扬”。张旭东来到甘江村后对此印象很深。摆在这位年轻村官面前的,不只有落后的乡村风貌,还有占全村人口42%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靠山吃不了山,依水吃不了水,甘江村近一半的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留守村内谋生困难,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流严重,留下劳动力较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村中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没能得到很好地利用。

  “无特色,无产业,无收入”,“三无”村庄甘江,亟需转变。

  要致富,先修路

  “我们甘江村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张旭东笑着对记者说道。

  好时代须有好作为,而好作为,从扶贫开始。

  2013年是张旭东来到甘江村的第一年。

  要致富,先修路。

  甘江村下设3个自然村,全村唯一一条贯穿整个村子的泥路晴天时尘土飞扬,下雨时坑坑洼洼,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甘江村的精准扶贫大戏,由硬化一条条黄土路拉开帷幕。

  依托扶贫政策与资金支持,甘江村在2013年便完成了贯村大道的硬化工程。昔日狭窄的黄土路摇身变成了如今宽敞的水泥路,路旁绿树摇曳,与一盏盏太阳能路灯间隔分列,烈日炎炎树下仍有徐徐清凉。大路两侧也新建了排水渠,很好地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连接家家户户的小巷道,如今也完全完成了硬化。

  “路一修好,咱村子的风貌就先展现出来咯。”张旭东说。

  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

  2013年以前,村民种植的作物除了麦子和玉米,还有少量的果树,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

  “像我家之前就只种3亩麦子,一年下来卖了一千块钱,自己再吃一些,哪里还有什么收入嘛。”一位村民向记者说道。

  种植没有收益,是村民脱贫最大的障碍。

  张旭东担任村支书后,经过实地调察,开始向全村宣传产业扶贫思想,推广种植经济作物。甘江村的气候与多山的地形特点使其在种植果树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苹果和樱桃,是张旭东号召村民大力种植的两大果类。

  近年来,甘江村引进的花牛苹果和樱桃逐渐成为了田间山头的一大特色。五月的熟苹果,六月的红樱桃,点缀山头与田野。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甘江村也更加重视水果的品质

  从2016年起,村里开始联系区直部门,对果农进行系统化的果园管理技术培训,追求果树种植和水果品质的提质增效。截至目前,村内已建成优质花牛苹果基地3700余亩。水果种植正从自发性、盲目性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变。而这一转变则直接解决了村民种植无收益的难题。

  每逢春夏之交的苹果与樱桃丰收季节,伴随着一车车优质水果往省内外各大市场批发,果农的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

  水果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生态效益。

  甘江村多低矮的黄土山,雨季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用张旭东的话讲,相比之下虽然村里的环境比较好,灾害较少,但生态依然脆弱。山头种植的果树既可增收又能保持水土,利用荒地,是一举多得。

  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就这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此外,与水果种植相结合而产生的循环农业—果禽业,则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发展林下家畜养殖。甘江村因地制宜的多元生态农业,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也在探索着新的特色发展模式。

  在张旭东看来,传统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优化发展,对于一个贫困村的长远发展而言,是必经之路,但也并非要一条路走到黑。

  自2015年起,甘江村逐渐出现了合作化性质的大型农家乐。凭借村内的绿水青山,甘江村吸引的游客逐渐增多,农家乐也随之兴起。

  大型农家乐在吸纳本村村民就业的同时又刺激着农家乐的产生,甘江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这个村子渐渐打开了旅游致富之门。目前,甘江村内已形成了4大农家乐与水果采摘游玩的旅游产业模式,产业转型正在逐渐形成。

  多管齐下的产业发展给村民带来了最直接的好处。甘江村由2014年人均纯收入5519元增长到2016年7538.2元;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42%减少到2018年的3.8%,村内97%的人口实现完全脱贫摘帽。愈发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在不断吸引着外流青壮年的回流,给甘江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既要富了口袋,也要富了脑袋

   在紧抓产业扶贫的同时,不忘精神文明建设。

  在张旭东的印象中,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头是最难。

  “你要在一夜之间要村民去掉习惯已久的陋习,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去做思想工作。”

  最初,为了解决村内垃圾问题,张旭东和同事每天都抱着宣传单去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宣传美丽乡村政策。同时又在村委会的大喇叭上早晚宣传,村民环保意识提高了,垃圾问题才得以解决,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甘江村修了两个文化广场并配套了相应器材。

  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点,逐渐转移到了文化广场。在广场上不定期召开的政策宣传活动、科普活动以及各类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克服困难,坚守理想

  “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困难是假的。”张旭东笑着说道。

  对张旭东而言,甘江村现在进入了脱贫攻坚阶段,但也是啃硬骨头的攻坚期。

  “像我在金融这方面的知识就比较欠缺,扶贫资金如何利用好,如何融资,我也在不断学习,困难还是要克服的。”

  扎根一方土地并为之奋斗,心系贫困村民,是张旭东最真实的写照。

  “对于甘江的发展,我一直是有我的理想的。把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对甘江村发展最大的理想。”

  “在甘江村完全脱贫之前,我是不会离开的。”

    如今,人口只有328户的甘江村已从以前的省级贫困村一跃发展成为了天水市“十大美丽乡村”之一。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村民口袋变鼓了,这是甘江村如今最真实的写照。

  (李文斌 )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张璐、张艳彬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精彩推荐

  • 敦煌旅游异常火爆 再现“井喷”态势(组图) 敦煌旅游异常火爆 再现“井喷”态势(组图)
  • 毛里塔尼亚资源开发与利用研修班在兰开班 毛里塔尼亚资源开发与利用研修班在兰开班
  • 兰州:为市民提供便利用辛劳捍卫城市 记者深入公交一线了解每个岗位高温下的坚守 兰州:为市民提供便利用辛劳捍卫城市 记者深入公交一线了解每个岗位高温下的坚守
  • 节能减排兰州交出绿色答卷——兰州市通过国家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三年总体考核验收 节能减排兰州交出绿色答卷——兰州市通过国家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三年总体考核验收
  • H5|关于处暑,你知道多少? H5|关于处暑,你知道多少?
  • 突破发展瓶颈  酒泉市多措并举建设种业强市(图) 突破发展瓶颈 酒泉市多措并举建设种业强市(图)
  • 兰州:雨中丢牌照的车主快来认领 兰州:雨中丢牌照的车主快来认领
  • 兰州老酒泉路夜市“整容”后开业啦 兰州老酒泉路夜市“整容”后开业啦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迎接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临夏准备好
2   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三次主
3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藻井
4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5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初唐舞乐
6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乐
7   李荣灿在调研北环路滑坡情况时强调:争
8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北魏药叉
9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中唐舞乐
10   【史敦宇敦煌壁画复原精品展】晚唐舞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