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静宁:精准烹制“精神扶贫套餐”
【专题】“改革开放40年新变迁 脱贫攻坚看甘肃”2018全国百家网媒扶贫攻坚典型宣传活动
原标题:静宁:精准烹制“精神扶贫套餐”
本报通讯员 李娟淑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诗句写出了上世纪静宁民生的真实写照。从1986年被确定为国扶贫困县开始,静宁就展开了一场历时30多年的反贫困专项斗争。
随着扶贫开发的纵深推进,漫山遍野的苹果树让迈入新世纪的静宁人渐渐过上了色彩斑斓的新生活。与此同时,全县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苹果”和“教育”两张含金量颇高的名片就是静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就的明证。
这得益于在多年的脱贫实践中形成的,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开发、产业扶贫同等重要的位置,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抓共管,坚持双轮驱动的成功经验。近4年内全县实现6.92万人稳定脱贫,贫困人口总数从2014年建档立卡的12.95万减少到目前的6.03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98%。
织密“精神扶贫”网络 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治贫,必先治愚。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和关键期,部分贫困户安于现状、不思发展的“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最难过的坎、最难啃的硬骨头,成为考验全县扶贫干部扶贫能力的实力考题。
人人都是考生、人人都是排头兵。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为主力和先锋,县直各部门、各群团组织及各乡镇党委都被纳入主体责任单位,在静宁大地上共同打响“精神扶贫”攻坚战。
县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静宁县“精神扶贫”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精准扶贫中补齐“精神短板”的重要批示精神,通过“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路,全方位、无死角地展开了实际行动。
由县委党校、县委讲师组组建的“精神扶贫”百姓宣讲团分组深入贫困乡、村全方位展开宣讲活动。宣传部会同县委农办、扶贫办为所有贫困户编印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同时利用全县新闻宣传平台,开设扶贫专栏,常态化开展“精神扶贫”主题宣传,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发展信心。
各乡镇将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到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持续开展“和谐五星”创评和文明村镇创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文化广场、好人榜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建设。启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乡村文明行动,推进移风易俗,集中整治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选树新乡贤倡导新风尚。
文体广电系统及县文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润心行动和文化惠民行动。科协、林业、农牧等职能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贫困乡村,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开展实用技术、家庭技能公益性培训,编印发放农业科技、农业管理、科普知识类读物资料,帮助每一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种养、加工或服务实用技能,增强农民自主脱贫能力。
烹制“精神扶贫套餐” 提供“精准私人订制”
如何才能更科学、更精准地解决“精神贫困”难题,充分调动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贫困户的脱贫大事,从政府的事变成贫困户自己的事、从脱贫干部的事变成双方共同努力的事呢?
静宁县结合静宁实际,根据中央省市总体部署为全县226个贫困村精心制定了一份“精准扶贫套餐”方案:“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价值引导+文明创建+文艺润心+文化惠民+科普培训+人文关怀+x”。关于套餐中“+x”,是因为造成农村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精神贫困根源有很多,比如文化水平不高、能力素质偏低、精神意志薄弱、区域文化或风俗习惯的影响、生活惯性的束缚、抗风险能力欠缺等,这就必须考虑到套餐的个性化需求,需要进一步精准施策。
杨湾村属于威戎镇南部山区的贫困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67户695人。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村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思想明显。通过前期扶贫工作,目前,该村水、电、路及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齐全,全村现有剩余贫困人口8户29人,贫困面下降至4.17%。
一场接一场的科技培训,一台接一台的文娱演出……无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杨湾人的思想和眼界。
过去,低保户张宽县一直认为,自己生来穷命,过惯了苦日子,有政府给低保,凑合活着呗。但最近,在扶贫干部王雄雄的强大“攻势”下,他开始觉得:党和政府的政策再好,咱也不能睡下等好日子。王雄雄说,消除对方顾虑,取得群众信任,是基层工作的关键。他在宣讲过程中一次讲不清就多次讲,用文件讲不清就用脱贫活例子讲。
村支书杨治兵感叹,原来开展帮扶不是走过场。认真的帮扶让村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随着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逐渐提高,干群关系也和谐了。“上次修水毁路时,许多群众主动来帮忙,并且时不时有群众主动打扫村道卫生。”镇党委书记崔江鸿也感觉到杨湾村风变化很大,老百姓比过去心齐、团结了,开始关心全村发展大事。
打造“文化扶贫工程” 做强“文化扶贫”品牌
近年来,随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静宁县实现了24个乡镇文娱设施全覆盖,部分村社开始尝试建设村史馆、农耕博物馆等新型文化服务设施。同时,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平台的文化功能,常态化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文化扶贫以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性价比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欢迎。由文联策划开展的精准扶贫、文化惠民——“一张照片”大型公益活动,组织全县各行各业的50多位摄影爱好者走村串户,用全新的视角、独特的角度为全县70岁以上的2000多位老人免费拍摄了肖像照和生活照,并为60多个村民小组的群众拍摄了“全家福”。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心和关注。
同样由县文联组建的静宁“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快乐一座村庄”送欢乐下基层树新风活动。截至目前,已在威戎镇杨湾村、灵芝乡尹岔村、原安乡坷老村等12个村开展了文艺演出。
相关新闻
- 2018-07-04祁连山,在宁静中重现美丽
- 2018-06-28让祁连山重现宁静美丽 ——甘肃省全力推进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清退工作
- 2018-06-22平凉市静宁县大力开展苹果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控体系建设
- 2018-06-21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活动走进平凉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