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敦煌学开创者之一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去世
原标题:中国敦煌学开创者之一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去世
中国甘肃网2月7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李杨) 2月6日,敦煌研究院在其官方网站敦煌石窟公共网发布了一则消息: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先生辞世,享年101岁。因研究领域的相似性,又有人将饶宗颐先生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南饶北季”。文化大师离去引发国人缅怀,其中有一位网友的感慨颇具诗意:“世上已无饶宗颐,天上又多文曲星”。
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
饶宗颐先生出生于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其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精通梵文。
他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更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1959年,他终于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这部书以占卜人物为纲,将占卜的大事融会贯通,全面地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1962年法国法兰西汉学院将“儒莲汉学奖”颁给了饶宗颐先生,这个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由此,饶宗颐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同时,他还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又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重要著作《敦煌曲》,书中利用敦煌出土资料全面探究敦煌曲子词的起源问题。后来,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专研散落在敦煌写卷中的白描画稿,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这两部著作的问世,奠定了饶宗颐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饶宗颐先生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因研究领域的相似性,又有人将其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宗颐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金庸也曾评价“香港有他,已经不是文化沙漠”。
公认敦煌学大师自谦“涓滴劳绩”
“敦煌各种艺术,尤其是壁画,是我最喜欢的,由于长期旅居海外,无条件来做长期考察,无法深入研究,只得就流落海外的遗物做不够全面的局部扪索。”饶宗颐先生在《我和敦煌学》的一文中这样写到:“所谓敦煌学,从狭义来说,本来是专指莫高窟的塑像、壁画与文书的研究,如果从广义来说,应该指敦煌地区的历史与文物的探究。汉代敦煌地区以河西四郡为中心,近年出土秦汉时期的简册为数十分丰富,尚有祁家湾的西晋十六国巨量陶瓶。所以广义的敦煌研究应该推前,不单限于莫高窟的材料……目前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还有甲骨学、简帛学部分,忙不过来,只好挂名附骥,聊尽推动之责。我于上文列出的各种工作,我要衷心感谢得到国内多位年轻有为学者的支持,还希望有力者对我们鼎力充分的饮助,使我能够继续完成这一心愿。以渺小之身,逐无涯之智,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我这一点涓滴的劳绩,微不足道,匆促写出,备感惶悚,就到此为止,算是交卷了吧。”
饶宗颐先生自谦的“涓滴的劳绩”在敦煌学领域来说,却被国际公认是当代敦煌学大师。他曾五次莅临莫高窟,十分关心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和敦煌文物事业的发展。2000年,饶宗颐先生与觉光大师等人发起“香港敦煌佛迹防护功德林”募款活动,拿出自己的书画作品参加义卖,为敦煌莫高窟窟顶治沙防护林募集善款847300元;2010年11月18日晚,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在香港筹办《聚焦敦煌―敦煌筹款晚会》,饶宗颐教授捐赠10张书画作品供现场拍卖,整个晚会共筹得善款1316.2万元,其中捐赠602万元用于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科研楼建设,饶先生亲自题字冠名为“饶宗颐楼”。
饶老与敦煌
●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
●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重要著作《敦煌曲》
●后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
●2000年发起募款活动,为敦煌莫高窟窟顶治沙防护林募集善款847300元
●2010年筹办《聚焦敦煌―敦煌筹款晚会》捐赠602万元用于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科研楼建设
相关新闻
- 2018-02-06中国地震局调研组调研酒泉市防震减灾工作
- 2018-02-06国家级消毒供应中心实践基地落户甘肃省医
- 2018-02-06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出炉 甘肃省4高校榜上有名
- 2018-02-05两位“兰州好人”荣登1月份“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