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引发“蝴蝶效应”(图)
原标题:群文“精英”扎根基层“种文化”
我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引发“蝴蝶效应”
黄峪镇举办的成果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
选派人员辅导基层文艺团队
一座城市的群众文化是否生动鲜活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与基层开展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莫大的关系,而人才力量恰恰是成功的关键核心。近日,两场规格不高但意义深远的群众演出先后亮相七里河区黄峪镇、皋兰县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令所有观众惊奇的是这些来自一些乡镇最基层的群文队伍,在同样的舞台上却展示出了全然不一样的风采和面貌,整体艺术格调、品质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原来,这便是我市积极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三区计划”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
“三区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十二项重大人才工程之一,是针对“三区”实施的人才支持项目,包括教师、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五个子项。其中,《“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于2013年由文化部经过多方调研基础上,会同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研究制定,明确了目标为到2020年每年选配1.9万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三区”工作或提供服务;每年为“三区”培养1500名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
我省是“三区”兼有的经济欠发达省份,“三区”县区数占全省县区总数的三分之二。在此次专项实施方案中,我省选配名额共1218名,其中我市各文化单位选派数为50人,培养计划名额为6人。这些金城群文“精英”被“种子”般撒向了“三区”基层,在草根文化的土壤里发出新枝、绽放异彩,通过人才选派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送文化”的同时实现了“种文化”目标。
“这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兰州市文旅局局长陶明贵表示:“该项目的成果体现重在基层,人才下放不仅可以推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更会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缩小区域文化发展差距,以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等多个文化建设体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对于‘三区’百姓尤为重要和迫切。”
“高人指点”带来草根文化飞跃发展
在黄峪镇举行的兰州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成果展示上,兰石艺韵舞蹈队、格桑花艺术团、西果园镇九池泉村舞蹈队、彩虹艺术团、七里河区鼓子协会传习所等一支支群文队伍接连登台,先后献上了舞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女声三重唱《爱在天地间》、兰州鼓子《探张郎》等10多个精彩节目,完全不同于往日的舞台呈现,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台上都是平日里经常见面的街坊邻居,居然也能演出这么漂亮的演出,太意外了。”连续的感叹和赞美出自当日观看现场演出的一位观众,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水准的飞跃令他感到发自内心的惊奇和喜悦。他说:“以前总觉得他们都是自娱自乐的瞎玩,今天一看水平不一般,怕是经过了‘高人’指点,简直都快赶上电视上的那些节目了。”
“群众文化活动是深入民间的文化活动,少了几分阳春白雪,但却多了许多的草根性和亲切感。”选派人员的“加盟”令当地群文活动的品质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于这一点七里河区文化馆馆长李大方感触颇深:“群文活动的开展与基层有着密切的关系,群文活动的品质更是受到人才水平的限制,无论是精湛的歌舞技艺,还是新颖的活动理念,都会极大地刺激并带动群文活动发展的积极性。”
层层“传经送宝”让城乡共享精彩群文
“虽然工作多了、担子重了,但能让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文化工作经验进一步发挥出作用,再辛苦都是值得的。”马兰芬是市文化馆的一名普通群众文艺工作者,也是此次选派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长年奔走在我市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的一线,令她积累了许多可操作性强、亲民度高的宝贵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都在“传经送宝”的过程中受到了乡村里众多草根文艺爱好者的热捧。
据了解,我市自实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所有选派人员“一对一”的与受援县区文化馆进行了细致的对接,旨在早动手摸清受援单位文化工作的整体情况,做到工作重点和责任目标心中有数,力求在辅导、帮扶中发挥出个人文化专长的最大效能。
马兰芬的受援点是七里河文化馆,辖区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群众的热情令她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她告诉记者:“通过这些针对性极强的文化帮扶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七里河区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更在活动覆盖面、影响力的不断拓展中做到了群文建设城乡同步、城乡统筹,有力的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发展。”
在马兰芬开展工作的时间里,七里河区文化馆的几名文艺工作者在虚心的学习、认真的总结中迅速的成长着。很快,他们便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选派人员,走向了乡土气息更加浓厚的田间地头。
“手把手”帮扶改善农民文化生活
2013年以来,为保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顺利推进,皋兰县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同本地“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程、文化品牌节会、“文化下乡”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今,通过持续不断的选派文化人才进村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辅导,极大地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规模的开展,形成了以县级品牌节会活动为引领,基层群众文化协会为依托的群众文化发展格局。
据了解,皋兰县2013年、2014年分别选派了6人,2015年、2016年分别选派了10人。期间,2013年、2014年累计下乡开展文化服务活动320场次,2015年562场次,2016年620场次,2017年640场次。而此次,在皋兰县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举办的专项成果展示中,这些数字都变为了高品质的欢歌热舞呈现在观众眼前,石洞镇城南社区名藩馨声艺术团、忠和镇丰登村汇华秦腔协会等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绽放出无比的活力,无论是台下的观众还是幕后的老师,都为他们精彩的表现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杨静琴是皋兰县文化艺术发展局的指导老师,她与孙伶例、柴丽萍一同成为了项目的选派人员。作为县里文艺工作的“精兵强将”,为手脚更加“笨拙”的村民们手把手的教授舞蹈、歌曲、演奏等方面技艺,丝毫也没有感到任何委屈。“看着这些平日里粗手大脚干农活的乡亲们,在手把手的帮扶中有模有样的登上舞台,真是有着说不出的成就感。农民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而我为能改善他们的文化生活而感到自豪。”
“活力群文”扎根基层、绽放异彩
“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细致的基础工作,而决定基础工作水平的便是人才。”今年以来,我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已经成为了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方军虎心中的一块重要阵地,以点带面、向下辐射的显著成效令他深感其意义的重大:“我市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很多地方都很好,但也有一些地方因为地域限制或经济条件的影响,无论是业务水准还是个人素质都不尽如意,这与当地群众对于文化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形成了不小的反差。”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文化馆在今年的专项活动中共选派了马兰芬、杨芳、付琳、安娜等10名业务人员分成5组开展文化帮扶工作,他们分别“驻扎”七里河区文化馆、皋兰县文化馆以及永登县文化馆等基层帮扶点,主要为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自发文艺团队辅导、编排节目并策划、筹备文化活动。同时,他们还不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对文化活动不活跃的乡镇进行上门辅导服务。
1992年,在前辈人和专业演员的影响下,我市秦腔业余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了苦水镇秦腔协会。近年来,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对演出剧目的复排几乎停滞。鉴于这种情况,兰州市文化馆专门选派了表演专业副高职研究馆员蔡兰平、器乐专业国家二级演奏员李创业入驻协会,先后辅导编排了《断桥》、《二进宫》、《赶坡》、《三娘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折子戏。
“经过近一年的辅导指导,演员们的唱腔、台步等基本功有了很大进步,演出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动力。”方军虎激动地告诉记者:“选派人员的足迹走进了八里镇、阿干镇、黄峪乡、星湾村等基层乡镇,经过业务人员细致、耐心的辅导,诸多基层群众文艺团队的排练和演出信心有了极大地提升,充满活力的群文艺术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生根发芽、绽放异彩。”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12-24兰大教师张欢入选 “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计划
- 2017-12-05让戏曲艺术生根发芽——酒泉市举办2017年“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戏曲辅导班
- 2017-05-18今年甘肃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培工作启动
- 2017-05-16今年甘肃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培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