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山丹 文化旅游相映红
原标题:山丹 文化旅游相映红
中国甘肃网12月14日讯 据甘肃农民报报道(特约记者 胡秉珍)文化旅游象征着县域的品位。近年来,山丹县围绕文化旅游建设,充分发挥历史沉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立足区域文化特质,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文化旅游发展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创新发展道路。
整合资源提升文化旅游品位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山丹文化整体品牌,提高知名度,促进全县文化旅游业强劲发展。该县结合实际情况,塑造“焉支风、马场梦、长城魂、艾黎情、佛山缘”五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玉雕、木雕、根雕、陶艺、麦秆画、刺绣、香包、剪纸、文物复制、肉食(羊肉)等“十大特色旅游商品”,实现文化旅游的“强强联合”,全县文化旅游建设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破解文化发展瓶颈,凝聚发展合力。该县整合宣传、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资源,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文化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团体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党委、政府把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并将文化旅游工程建设纳入乡镇年终工作考评。同时,通过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项目建设,形成资金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和长效化。
为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资源整合,该县大力挖掘历抓落实促发展史文化资源,为旅游充上“文化电”,在自然景观区,最大限度地凸显人文因素,实现了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实现了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下大力气挖掘整理了关于隋炀帝西巡至焉支山召开万国博览会、霍去病大败匈奴、艾黎在山丹创办工合事业等众多史实。编著出版了“焉支风”“马场梦”等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同时,加快麦杆画、剪纸、烙画、绣球、文物复制品等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深入挖掘了特色鲜明、雅俗共赏的胡腾舞、太平车、舞狮、山丹宝卷等演艺节目,深入挖掘打响了山丹炒拨拉、羊肉垫卷子、拨鱼子等风味小吃知名度,刺激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借力发力巧用文化旅游发展外力
“酒香还得勤吆喝”。推进县域文化游游发展,不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还应该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借船出海、扬优成势。山丹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过去,民间文化一直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墙内花开亦不香”形式,为改变这一现状,该县采取各种形式对山丹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传。邀请省、市摄影家协会开展采风踩线活动,聘请北京掌讯东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并开通山丹旅游整合营销网站,完成焉支山森林公园、山丹皇家马场等六大精品景区360度全景漫游拍摄和制作,设计制作山丹旅游全攻略,开通腾讯、新浪微博,及时发布旅游动态信息。邀请中央、省、市等媒体拍摄《远方的家》《河西走廊》《百山百川行》等大型纪录片。研发玉石四喜娃娃、玉石胡腾和树皮画等旅游产品,创作发行《山丹小吃》《山丹之最》《山丹旅游攻略》等旅游文化书籍,丰富山丹旅游文化内涵。
借船出海千帆竞。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通过借助新闻媒体、旅游推介等平台,将山丹烙画、剪纸、麦秸画、太平车、胡腾舞、高台子舞狮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成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依托“五张”品牌和祁店乡村旅游文化,成功举办知行中国·丝绸之路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并邀请中央、省市各大媒体参与报道,同时依托报纸、广播、网络、微信、微博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在今日山丹、山丹头条、山丹旅游、山丹圈子等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相关文化旅游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升山丹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此同时,该县打破政府包办模式,创新发展思路,鼓励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冠名赞助、租赁承包、土地置换等方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发展。同时,以文招商,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生态基础和品牌优势,大气魄运作,大手笔规划,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互补互动的“大景区”来打造,增加了山丹旅游的对外吸引力。
相关新闻
- 2017-12-13庆阳市华池乡村旅游带活一方经济
- 2017-12-13兰州市西固区河口古镇迎来旅游发展生机(图)
- 2017-12-13【陇上评论】打好旅游扶贫这张牌
- 2017-12-13冬春旅游促销效果显著 旅游淡季敦煌日接待游客超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