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甘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
游客从美丽的花海中走过。(牟健 摄)
【当“铁血”般的工业城市有了似水柔情】
戈壁“镍都”变“花海”,无论是从思路和方向,还是从实践和落实,这样的城市转型,虽然迫于无奈,但确属创新典范。
“大学毕业,有事业编制的正规单位是很多人理想的工作去向,我和很多人一样,也曾因为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欣慰。”金昌的80后女孩贾桢坦言,“而作为一个学油画出身的女孩,能够从事一份浪漫工作的梦想,似乎在工作之后,离我越来越远。”
2016年,为了延伸花卉产业链,实现长足发展,金昌市开始实施“离岗创业”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年轻人创业。这一政策,让贾桢眼前一亮。
“这几年金昌大力发展花卉种植,我一直都想开一个花店,想想每天的工作都是和美丽的鲜花作伴,心里特别美。”贾桢坦言,“为了鼓励我们创业,金昌市有了离岗创业的创新政策,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更有信心。”这个80后女孩,正与自己的家乡一道,走在创新发展的前行之路上。
“在金昌,老一辈的开拓者是给共和国做了贡献的。在城市建设之初,他们在戈壁滩上搭帐篷住地窝,就着冰块啃着窝头,生存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这些为祖国和城市建设立过功的人,他们的后代不能继续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生活下去。”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说,“我们坚决不做那些‘吃尽当代饭、害了后代人’‘先污染、后治理’的傻事,在转变发展思路、谋求转型发展的同时,更要让这里的人民感受到我们的决心,不能搞官热民冷的改革,要通过“双创”的形式,让百姓参与其中,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共享转型发展实惠,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态空间、绿色遗产。”
2017年1月,贾桢的鲜花店正式开店营业,经营半年有余,小店生意红火。作为第一批“离岗创业”的年轻人,贾桢每天忙碌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与其他年轻人一起,改变着小城的未来。
如果说贾桢现在的工作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那么许伟民的工作则是为了让更多人实现梦想。
2013年,许伟民北大毕业后,作为引进人才来到金昌工作。“刚来这里,就业的岗位都是一些中规中矩的政府部门,虽然能做一些事,但总觉得有一些想法没有办法实现。”许伟民坦言,“直到金昌开始进行转型发展,我从事的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2016年,许伟民被调到金昌市文化旅游投资公司,担任“引进人才创新中心”负责人。“我们这个部门有264人,其中182人来自国内各个名校,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花产业的延伸发展及产品研究。”
经过一年过的发展,许伟民所在的创新中心在金昌市“可交付、可转化、可量产”的花产业延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研发产品和商业文案,为许多创业者圆了梦。
“作为市属的创新创业中心,我们的研发产品和成果不是直指商业效益,更多的是服务于当地企业和创业者。”许伟民介绍,“只要通过常规的审核,在支付最基本的研发成本后,我们就会免费移交研发成果和产品,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正是有这样一些服务创新发展的团队,金昌市的转型发展才不会浅尝辄止、止步不前。“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做好‘花样’文章之后,还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坚持将花卉种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让它产生就业和经济效益;二是,要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让花的艺术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去,我们在戈壁打造花城的创新才真正有了意义。”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坦言。
如今,来到金昌,原本一座坚硬如铁的工业城市,现在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内在发展,都变的柔情似水。三年多时间,金昌人以敢为人先的胆略、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的努力,打造了一座令人惊叹的戈壁花城,还吸引了附近一些地区的效仿。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的提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互融共促、“镍都”“花都”比翼齐飞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并将坚定地沿此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