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用“精准激励”激发“我要脱贫”
原标题:用“精准激励”激发“我要脱贫”
胡鞍钢 杭承政
我国目前正处在开展深度脱贫的攻坚克难阶段。深度贫困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是最艰难也是最后的“硬骨头”,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深度贫困群体中除了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脱贫动力的群体,表现为“等靠要”。如何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扭转“等靠要”现象?我们认为,建立有的放矢的激励机制,是扭转这一现象、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是必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扶贫对象科学有效地加以区分。如果对扶贫对象不加区分地盲目“输血”,相当于变相鼓励“等靠要”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削弱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在动力。另外,在“等靠要”现象客观存在的条件下,不应将政府大力帮扶和贫困户主动脱贫的责任混为一谈。脱贫攻坚责权不清的情况下,容易使部分有依赖性的贫困群众将脱贫责任完全归结于政府或干部,弱化自我发展的期许和行动,助长“等靠要”风气的滋生。
“等靠要”现象如果蔓延,也会影响贫困地区其他群众的积极性。在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差距本来并不大,贫困户拥有资源却不努力,非贫困户有干事创业的想法却无法直接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投入,其致富积极性可能受到打击;再加上前期可能存在“识别不精准”埋下的不满,容易引发非贫困户的不公平感、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引发非贫困户和贫困户之间的矛盾。贫困户群体中有脱贫意愿但想法尚不明确的人,看到他人在“等靠要”中获得实际利益,也可能会有样学样,降低脱贫主动性。
激励机制不到位还将影响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广大扶贫干部为了帮助群众致富殚精竭虑,可在“等靠要”的群众那里,却常常吃到“闭门羹”,挫伤了他们的扶贫积极性。脱贫攻坚是中央的硬性要求,但如果无法有效扭转“等靠要”现象,扶贫干部或许会追求表面的扶贫效果,对贫苦户直接发钱了事,这就有悖于中央精准扶贫的初衷。
如何扭转部分贫困群众的“等靠要”心理,增强他们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通过“精准激励”政策,用创新手段激发群众“我要脱贫”的动力,明确脱贫责任,充分保护和发挥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对“造血”政策的研究和推行,让“我要脱贫”的人获得更多的利益。精准扶贫要“精准激励”。要让有主动性、有思路的贫困户获得更多的资源以扩大产业规模。对于产业发展典型、致富典型要给予物质和发展机会奖励,更要对他们进行宣传,以发挥他们对贫困群体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后进者深刻认识到“等靠要”来的只是短期的蝇头小利,依靠自己的双手才能开创坚实的美好明天。
对主动脱贫心理和行为进行制度化激励。湖南十八洞村为扭转有些贫苦户的“等靠要”思想,采取了“五星道德模范户”评选制度,以“积极脱贫”作为评选标准,村民互评作为评选依据,评选的结果不仅公示,还需要挂到村民家门口。最后,成功地使贫困户积极投入脱贫工作。这种创新的方法实际上将主动脱贫通过互评制度塑造成了一种规范,利用村庄“熟人社会”村民们紧密的关系,加强了规范的力度,成功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这种利用社会心理引导风气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实验和推广。
尝试对“等靠要”现象进行负向激励,让“要我脱贫”的人难以坐享其成。对于两种类型的“等靠要”贫困户,要运用不同的手段加以引导。对于满足于现有扶贫政策红利的贫困户,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干预,提升他们的志气、信心和对未来的期待。对于纯粹就是要占便宜、钻空子、发“扶贫”财的贫困户,各级政府、村两委和村里有威望的人必须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政策收益,并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转“要我扶贫”为“我要扶贫”。
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一线扶贫干部大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非常有创造力的中青年,制度规定越死,越不利于激发他们的首创精神。要给予他们灵活机动的政策权限、建立责权相当的考核机制和容错机制,来鼓励扶贫干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放心、大胆地创新更加有效的扶贫激励机制和扶贫措施。
贫困的产生,既有客观条件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精神贫困和“等靠要”思想是精准扶贫中最大的“拦路虎”,严重影响扶贫攻坚大局。除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之外,单单强调政府或干部责任,而不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的扶贫做法有可能是在“养懒汉”,与精准扶贫思想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针对性地解决“等靠要”思想,扶贫更扶志,从“等靠要”到“比脱帽”,最终使贫苦户走上创富之路。
(转自《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 2017-08-31履职尽责 狠抓落实 塞力克出席酒泉市直部门包抓金塔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 2017-08-31甘肃临夏:劳务培训助力精准脱贫
- 2017-08-31兰州柳沟河交警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对接(图)
- 2017-08-31平凉市灵台县坚持“一线监督”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