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江南”焕发璀璨活力——陇南市康县“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火热进行中
通讯员 焦杨红
走进康县,天蓝地绿,道路两旁翠竹挺拔,花香四溢,路面宽阔整洁;每个村庄干净卫生且错落有致或整齐划一;游客络绎不绝,居民乐滋滋地开门迎人。大山深处的“陇上江南”是如何新“颜值”升“气质”的呢?
坚持“两山”理念 立足美丽乡村
近年来,康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经过近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走出了一条依托美丽乡村,实施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新路子。
截止目前,康县350个行政村已建成美丽乡村294个,农村4.71万户中有4.13万户全面改善了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连续五年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建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村景区和69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了三百里旅游文化风情线和白云山生态综合示范工程等等,“一个不要门票的大景区”已经形成。
正如前不久香港传媒学子在康县采访时所说,“陇南康县刷新了我们对甘肃的认识,这里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环境卫生都是很好的。”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康县着眼全域旅游战略的深入实施,认真落实省市的决策部署,把环境整治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壮大县域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开展“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完善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全员参与环境整治 内外兼修提升“气质”
康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域无垃圾现场推进会精神,县委常委会专题安排,副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包抓部门、包抓区域,按照同步推进、限期完成、定期督查、对标实施的要求全面启动“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形成了“党委统领、政府主抓、部门配合、各司其责、各出奇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该县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开“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整治范围涉及全县21个乡镇,特别是已建成的294个美丽乡村、300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城区及城乡结合部;整治内容包括清除各类垃圾、清理道路边沟、翻新设施设备、更新破旧广告、整治乱涂乱画、清洗街道门面、拆除乱搭乱建、打理绿化区域、完善烂尾工程以及影响村容村貌、市容市貌的其他各类问题。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干克难,带领着党员、共青团员、农民、商人、社会团体等各类人群,划定区域、顶烈日冒风雨,扎实苦干,既做好了环境整治的指挥者,也当好了环境整治的践行者。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康县发动干部群众80000余人次,整治行政村350个,清理道路1000余公里,清除垃圾8600余吨,整治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现象18000余处,管理绿化带56000余平方米,描绘文化墙120余块,拆除各类违章棚建、破旧房屋210间;广告牌18块,陈年垃圾、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和城区卫生死角、河道沟渠、公路沿线、农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初步整治,还在继续深入整治。
此外,康县还积极开展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力促进了全县全域旅游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1.01%。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共建共享洁美家园
为确保“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康县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落实“3+3”责任体系,靠实了创建任务。“乡镇主体责任、部门协抓责任、村级主抓责任、村民主体责任”为一体,上下联动,共建洁美家园。
各乡镇相继都出台了《镇村干部包抓责任制》《村级保洁员义务兼任制度》《村级环境和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城区交警中队出台了《城区车辆停放管理办法》,路政对砂砾、渣土、石块运输车辆落实相关管理办法;环保、水务、住建、执法等单位同样按照相关职能出台了管理办法;宣传部门利用LED显示屏、路边广告牌、各类文化墙加大宣传力度。全县已经建立横向覆盖行业、纵向延伸村社的环境整治保洁管理网格。
通过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康县刷新了“颜值”,提升了“气质”,“陇上江南”焕发勃勃活力;更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全体干部群众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振奋了精神,凝聚了人心。随着“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一个要素汇聚的诗画乡村、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青山绿水中的小康美丽康县正在走向现实。
相关新闻
- 2017-08-16定西漳县多举措助农增收奔小康
- 2017-08-16酒泉市金塔县助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2017-08-15陇南市康县铜钱乡首现野生金丝猴
- 2017-08-14陇南市康县太石乡:吹响抗洪救灾“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