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康县太石乡:吹响抗洪救灾“集结号”
原标题:康县太石乡:吹响抗洪救灾“集结号”
记者 杨小艾 肖红
8月10日,蓝天白云下的康县太石乡河口村格外静谧。前几日还疯狂肆虐的犀牛江已恢复平静,沿着村庄缓缓流淌。沿岸被洪水肆虐过的树木横七竖八地躺着,村民们已有条不絮地开展自救。
清理淤泥、疏通下水道、清洗家具……
预警:暴洪袭来村庄实现“零伤亡”
“那洪水真如猛兽一般!”提起8月7日的暴洪,太石乡河口村的村民仍后怕不已。
“快点撤离!转移到山上的避难场地!”8月7日早上8时,整个太石乡被一阵响亮的广播惊醒,河口村下社的唯一一条道路上满是乡镇干部们急促的脚步声,他们一家一户地敲门,催促群众转移,“老人、妇女和孩子先行!”三十分钟的时间,下社107人被安全转移到山上的避难所。
“今年五月,乡上组织过一次防汛演练,这次算是实践了!”太石乡党委书记苟睿告诉记者,应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根据康县的气候情况,5月份各乡镇都组织过防汛演练,对于避难场所和逃跑路线都进行过告知,村民们的防洪意识也都很强,才有了这次洪灾面前不慌不乱,有序疏散。
“暴雨不停地下,河水迅速地涨。”防汛预警办主任袁进军说,自从当天晚上接到县上的防汛通知后,就一直在河边观察水位,一点都不敢松懈,监测河水超出水位后,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多亏乡镇干部的及时预警和救助,我的这些土特产算是保住了。”杨苍平是村上的电商达人,商店就在低洼地段,乡镇干部第一时间帮他把土特产品转移到了二楼。“这些土特产都是按订单要发货的,要是没有了,损失惨重啊!”
自救:72小时乡村自救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洪水退去,县民政部门第一时间调动物资支援,太石乡乡村两级干部落实县委“四个全域”要求,迅速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乡党委、政府协调指挥各救援队,分组包干,排污清淤,防疫消毒,发放物资。三天过去了,太石乡河口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
灾难发生当天,洪水损坏房屋149间、损坏车辆1台,冲毁河堤1100米、便民桥1座,冲毁田地212亩,水毁灌渠156米。通过72小时乡村自救,太石乡河口村转移群众物资500余件,冒雨加固河堤200余米,清除淤泥100余方,有效迅速地将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互助:一村人不说“两家话”
一辆洒水车在路面上缓缓驶过,十几个乡镇干部和村民拿着铁锹和扫把紧随其后,路面的淤泥不一会儿就被清除干净了。
60岁的巩永会一边用铁锹铲着淤泥一边对记者说,1984年的洪灾他亲历过,当时乡政府的干部被洪水困在办公室,是他们第一时间将他们背了出来,如今反过来了,乡政府的干部成了他们的救命人。
不光是乡村两级干部齐心协力,村民之间更是互帮互助,在灾难面前,筑起了爱的坚固壁垒。
“当时大水漫过了腰部,我妻子半身瘫痪,还困在学校里,我那时急得直跺脚,可是学校门口已经被淹了,很难进去。”雍国良说,紧急关头,住在学校附近的杨奎和王生杰从侧墙上搭梯子,和他一起冲进学校将妻子背了出来。
天降灾难,救援来自四面八方,村民们的团结将爱凝聚在了这个小村庄。“洪水发生后,我的微信就一直响不停,都是邻村干部和乡亲们自愿前来支援的消息。”苟睿说。
灾难发生后,柑柏村、雍坝村等的村民纷纷成立了救援志愿服务队,自带干粮,自备工具,在受灾区域开展清淤疏堵工作。一辆辆三轮车、一台台装载机,在泥泞的道路上往来穿梭,烈日下,志愿服务队的村民们不退缩,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受灾群众。
相关新闻
- 2017-08-12中央财政拨款支持甘肃抗洪救灾
- 2017-08-12中央财政七千万元支持甘肃省抗洪救灾
- 2017-08-12中央财政拨付甘肃省七千万元支持文县等地抗洪救灾
- 2017-08-10陇南市民政部门紧急调拨物资抗洪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