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庄稼变成“种风景” 兰州榆中休闲农业开启致富之门
原标题:把种庄稼变成“种风景” 闲农业开启致富之门
榆中三角城乡詹家营村村民在庄园内务工。赵江梅 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此之前,我省已经推出相关举措引导、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如今,休闲农业成为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和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自然天成休闲农庄备受青睐
花木扶疏风送香,绿草如茵尘落壤。走进榆中县三角城乡詹家营县级农业示范园,各种鸟鸣不绝于耳,园内的猪、羊、鸵鸟、鹿、孔雀、火鸡、野鸡、兔子四处漫步,纵是暑热裹身,也一下子仿佛踏入了清凉世界。
来自兰州的游客王芳说:“周末到这里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让小孩亲近自然,体验农村生活,还能吃到新鲜无污染的水果。冬季摘草莓,三月、四月吃油桃及樱桃,七到八月吃杏子及葡萄,实在是一种无止境的味蕾享受”。
“每逢周末,往往客满盈门。园内度假生意之所以十分火热,归功于这里有着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及乡土味,菜是自己种的,猪是自己饲养的。”该农业示范园经理张娟说。
据张娟介绍,这里是集动物饲养繁殖、观赏娱乐、科普教育、动物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动物园,也是休闲娱乐、走进自然、亲近动物的科普教育最佳基地。
近年来,像这样的休闲新业态在榆中县纷纷涌现。从曾经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游人如潮,探索性开发让榆中县休闲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榆中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快速便捷的交通优势及独特雄厚的特色产业优势,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了一批特色农家乐、发展了一批休闲山庄、推出了一批创意旅游产品、筹办了一系列行业节会、探索推广了一批旅游发展新模式,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6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收入6.25亿元,休闲农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致力休闲农业的康美集团董事长师向东介绍,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目前需求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快,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呆久了,往往更加渴望追梦自然。
来自省农牧厅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省有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等形式的休闲农业主体9024个。
追逐体验参与式旅游成新宠
在榆中县梦泰农综合农业庄园示范园,来自临夏的游客马晓梅正在陪孩子给蔬菜浇水。“今年三月份,在农庄技术员的指导下,孩子栽了几株西红柿,没想到现在已经长到一人高了。孩子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不仅可以科普知识,还可以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以便写作。”马晓梅说。
“庄园主要打造现代化育苗区、特色蔬菜种植区、蔬菜采摘娱乐区,让游客在体验采摘时仿佛置身园林花海的世界。”梦泰农综合农业庄园示范园技术员李丽萍介绍,每年暑假有许多来自青海、临夏等地的夏令营前来庄园休闲度假,体验农事劳作,进行科普教育。
永靖县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把旅游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让游客通过参与采摘在休闲中体验劳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当地以草莓、西红柿、佛手瓜、水果玉米、蔬菜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农民收入水涨船高。
“参与式旅游中,目前草莓采摘是最成功的。好多游客带着孩子一起前来,采摘完我们还送孩子一盆草莓,让他们带回家中观赏。”永靖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永靖准备不断扩大采摘活动范围,做到三季都有采摘活动,同时,把挖洋芋等纳入采摘项目,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
除此之外,永靖县还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及周围的枣林、鱼塘、荷塘、果园、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田园采摘等自选自做的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炕、当农家人、享农家乐。近年来,永靖游客大幅增加,与体验式旅游迅速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增强,回归田园、回归乡村风尚的兴起,乡村休闲游成为市场新宠。我省休闲农业已经从吃饭、喝茶、打牌的‘农家乐’逐渐向集科普、人文、民俗为一体的体验式农庄形式转变。”甘肃省农牧厅副调研员赵平说。
促农增收休闲农业风景这边独好
榆中县小康营乡小康营村村民李忠明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选择就近就业,“我每天负责休闲农庄的喂猪、除草、杀鸡等工作,一月能拿3000多元,不比外面差。”
48岁的榆中县三角城乡詹家营村村民陈惠兰2016年与丈夫结束了在外漂泊打工的生活,回家开起了农家饭庄,第一年收入就超过了15万元。“地锅饭、土灶菜……乡愁原来也能生钱!”谈起致富之路,陈惠兰满面笑容。
络绎不绝的游客,为我省休闲农业注入了活力,农家乐、民宿宾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
统计显示,2016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总资产500亿元,营业收入26.36亿元,占用土地27.28万亩,接待人数3012万人次,农民就业9.36万人,带动农户11.91万户。
“十三五”期间,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农业生产背景等条件,我省休闲农业围绕河西走廊、黄土高原、民族风情、山地生态、黄河风情5大区域重点发展,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推动农村繁荣发展、实现农民文明富裕为目标,以特色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传承创新为亮点,以农业和文化结合为灵魂,力争把休闲农业发展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相结合、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打造品牌。
预计到2020年,我省休闲农业经营实体将达到16000家以上。布局合理,休闲特色突出,休闲主题多元,引导标识规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协调,民俗活动、科普场所、特色小吃、客房餐厅齐全,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80%以上的休闲农庄将达到100个。这必将充分利用我省农业生产过程的时空景观,借鉴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生产经验、耕作技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打造内涵丰富的休闲农业旅游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相关新闻
- 2017-07-04兰州市安宁区重拳出击全面整治小街巷
- 2017-07-04兰州市皋兰县重拳整治马路市场 规范化市场扮靓城市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