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把梦播在山野中(组图)
原标题:把梦播在山野中
2016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驻站记者站刘龙站长一行采访白元智、黄治文
“北山是胎盘,那条路是我的脐带......”(《鸡冠梁长调》)
这条让“农民诗人”黄治文牵肠挂肚的路,走得我心惊胆颤,而又荡气回肠!
初春,四十里鸡冠梁,一百零八道弯,柠条没绿,雪未化,万山沉默,能听见心跳。陡然间,一个顶天立地的“梦”字,赫然横亘在“苦甲天下”的山野中,气势磅礴,让人想起愚公、夸父等古老而慷慨的传说。
路,起于山脚,渐迴绕在腰,后比肩峰峦,最终群岭之上,竟然繁衍着韦营、中连、贡井、哈岘、上花岔、园子等五乡十九村、四万多人家!
在中连川乡中连川村,见到白元智和黄治文,他们一位是支书、一位是村主任。
1996年,这两个稀罕的高中生,被村民推举成了中连川村的带头人,从当年的热血青年,干成了今天的年过半百!
他们用二十年光阴,在一个小山村做的事像是一首首诗、一个个梦,让很多党员肃然起敬,让很多百姓看到了希望!
中连川村办起全县首个农民学校
二
“一株麦穗的光芒,足以让一部乡村史厚重起来”(《和一株麦穗对话》)。
兴隆山的松硬,马衔山的雪白,北山的汉子最耐苦。白元智不怕吃苦,怕得是不能像父亲那样、当村官一辈子不落骂名;更怕自己本事不够、不能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埋汰了信任、浪费了光阴。唉,那罪就大了!
“三辈子不读书,不如一头驴”,走遍了天南海北的路,写透了辛酸奔波的苦,黄治文撂下诗笔、代课老师是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拿起教鞭,认定了思想落后是穷根,北山治穷首先得从教育抓起的死理。
对呀,思想落后要挨揍,本事不够学来凑!群众思想跟不上,致富门路一抹黑,再好的事,说破天也办不好。怎么教育,白元智和黄治文想到了一处儿——大手小手一起拉!
他们俩吃政策、跑政府,筹资金、拢人心,1996年,红红火火办起了设施和教学在全县一流的中连川村“博达”希望小学;1998年,办起全县第一批学前班,让中连川的娃们没吃教育的亏!
再造一个“兴隆山”——榆中北山人的“生态梦”
为给乡亲们补脑子、长见识,1997年他们又码了先手牌,建起全县首个村级“科技培训室”和“农民田间学校”!隔天一次,一期40户,请专家讲授种养殖技术,白元智和黄治文轮流读文件、说政策,吐沫星子砸坑,苦口婆心叫魂,硬生生把“扶贫先扶志、致富靠技术”的根,扎进了闭塞、落后的山旮旯。
“咱村开会可正规哩,讲政策,说村务,大家拔长脖子了听,听了心里跟明镜儿似得!”村民赵子红实话直说。
教化像栽树,日久移人心。三年之后,守规矩、讲团结,说实话、下实苦,在中连川成了风气;出门打工一股风,再不守老屋蹲墙根;道路硬化要拓宽,家家自觉腾地方;坡地改梯田,党员干部带头干,户户出工没怨言。
村民心里也过秤——张村开大会,说话怪喳喳,吵成喜鹊窝,听着不顺;李村搞基建,干部干着,群众看着,都不如咱村一条心——十多年来,中连川村没出一个不务正业、犯法坐牢的!
黄治文当年也兼任过民办教师,掰着指头细数:我带的班里22个娃中12个考上了大学,成了教师、工人、公务员;其余的创业当老板、经商打工,大部分都在城里安家立业、站稳了脚跟!
现在村里人少了一半,开了窍门的多外出打工,考了大学的都做了城里人,各村小学撤并成了寄宿制中心校,当年的“博达”小学现在是村委会和农校,但未来,计划将其建成村史馆、北山农耕文化体验馆,还会派上大作用……二十年坚守,白元智和黄治文的“教育梦”却还未醒,有时梦里还听见书声!
“有村中连,环村皆山,累受贫困之忧,因系教育落后……”夜幕暗了山村,星斗亮了夜空,教育对于落后山村的意义,手比不够、嘴说不清,铭刻在建校碑文里清晰可鉴:“山不在高,有学则兴,村不在远,有才则名,今有博达,中连振兴在望,村民脱贫有助……”
2017年4月10日,接连几场春雨,黄治文带领着乡亲们抢墒植树,虽然很累但心里却欢喜
三
“我像种庄稼一样/把自己的肉体/灵魂和希望种入土地/用二十年赤脚的温度耕耘......连我的心也种进了庄稼地(《无法忘记的庄稼地》)”
村官不算官,当好却是难上难。那是因为,一个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水平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水平。
做一个合格的村支书,一不能忘了自己是农民、还是党员,要公道正派讲民主;二不能不学习,读报纸、学法规、懂政策,依靠党领着群众共同富;三不能只顾闷头干、还要放眼看,顺应发展大趋势,小村也要有大计划。这是白元智当了二十年村支书干出来的经验。
支部书记白元智的叔叔白兴林夫妻俩都已70多岁了,是纯女户,姑娘外嫁他乡,老两口独自生活,前年低保评议时得票最高,他指出两位老人有赡养人、不能享受低保。村主任黄治文的“挑担”,妻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小女儿正在上大学,也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但在黄治文苦口婆心的几次动员之后,也自动放弃了享受低保的权利。
这样一来,已评议过关的赵宗保等6户农户自己提出放弃享受低保,群众争吵声音一下子平息了。这件事后,全村在低保、救助等问题上,逐渐形成“约法三章”,同等条件下,党员不跟群众争,村干部亲戚不跟群众争,有劳动力的不跟弱势群众争。
白元智说,老百姓不怕穷,就怕不公平;村干部心存偏私、优亲厚友,那一定干不好;村干部挨骂受气不在少,但只要我们不贪、不占、不徇私枉法,就不拍群众提意见,时间一长,群众终究会认可。
农村党员的先进性,首先看交党费。多年来,白元智坚持中连川村党员都自觉交党费,2.4元的党费,钱不多,但意义重,提醒每个党员你跟群众不一样、村里事你有一份责任,也提醒我这个村支书,全支部的党员在看、全村的百姓在盼,你凡事都要带头干好!
党性要锻炼,关键看行动。在抓好“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的同时,白元智尝试以“支部带村委、党员带干部,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形式,跟踪帮扶本村残疾人、五保户和留守老人,通过拉家常、问冷暖、办实事、解难题,凝聚班子力量,锻炼服务本领,也树立起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和威信!
白元智笑着说,其实当初也觉得“四议两公开”挺麻烦,凡事都要开会讨论、听取意见、签字拍照、公开公示,但执行多年后发现,不捂不盖、矛盾分歧小,不掖不藏、猜疑争议少;像建档立卡、项目确定、大额支出等群众关注度高的事,一定要“开大会”“晒太阳”,不能搞“一言堂”“内幕戏”;而且每次开会的人就成了我们的“广播”,向全村宣传,这样一来自己坦荡、群众也敞亮!
困于苦旱贫瘠,所以要深谋远虑;苦于山大沟深,所以能站高行远。
2008年,中连川村“两委”提出“四抓四促”“五动八化”的发展规划——抓党建促发展,抓民生促和谐,抓项目促经济,抓培训促创新;支部领动,党员带动,协会引动,群众互动,城乡联动;道路硬化、荒山绿化、耕地梯田化、农业机械化、种植产业化、养殖规模化、居住环境洁净化、乡风文明化。
治穷致富,八年奋斗,白元智、黄治文带领乡亲们争取资金420万元,硬化了全村道路;争取资金2400万元,建设梯田7600亩,在北山最先实现耕地梯田化;流转土地5000亩,打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根基;实施退耕还林2200亩,小流域治理穴播柠条450亩、带领乡亲们义务植树3500棵,不撂荒一分地。
二十年过去了,当初那些新鲜大胆、令人激动的诺言,逐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就像是写在山野间的诗篇,让中连川村也成为北山最美、最具有活力的村落……
白元智和黄治文种下的柠条顽强挺立在春雪中
四
“种植一种励志的庄稼/倾心于种子和文字同根生长的喜悦/一度陶醉在耕耘或是收获的故事里”(《秋日诗篇》)
白元智和黄治文的“教育梦”,让中连川村挣脱了思想上的“穷根”,但要脱贫致富奔小康,还需要“政策红利”、“真金白银”,更需要胸怀梦想、敢闯敢干。
2007年,大好机遇与白元智、黄治文撞了个满怀!为用好用活省扶贫办和县财政给村里的20万元扶贫资金,中连川村创立全市首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办起了村里的“土银行”,扶持村民购置农资农机,引导中药材、养殖等特色农业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借出152笔199.4万元,先后支持40多户贫困群众,让这个2011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5户、699人的村,在2016年人均年收入达到6300多元!
“一是利息低,二是手续快!”中连川村上沟社村民赵子红曾两次选择借互助资金,“银行借钱太复杂,又要担保、又要盖这个章子盖那个章子的……我们在山沟沟里住着,一趟一趟往乡上跑,实在没那个时间呀!互助资金就不一样了,找4个人担保,头天一打申请、第二天钱就拿到手了,第三天就把药材买回来,第四天我就种上了。”老赵快人快语,说出了互助资金比较银行贷款的优势,乡亲们纷纷点头,满眼都是谢意。
对此,白元智感受很深,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作用发挥总跟不上政策脚步、也达不到村民需求,村民总觉得村干部是吃闲饭的“摆设”;成立互助资金后,在生产服务、扶贫致富等方面我们做了一些事,更重要是聚拢了人心,现在大伙儿有事都找村干部、找协会、找支部了,能帮一定帮,要富一起富,大伙儿心气儿相通,干啥都来劲儿!
2014年底,中连川村的“创举”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将其作为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品牌推开试点。
2015年,“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在全市120个村试点,当年为3444户群众借款6135.7万元,让13482人受益,资金使用产生经济效益874万元,会员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538元。
2016年,“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覆盖全市730个村,财政贴息1668.675万元,为农户贷款3.513亿,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的主打品牌!
2016年底,白元智作为具有特殊贡献的“三类人员”,被破格选任为中连川副乡长。
有人叫好,“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模式可与兰州全国知名的党建品牌“民情流水线”相提并论,是“基层首创的、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兰州党建经验,再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视野”。
有人点赞,思想是一种卑微的野草,只适合在低洼处生长和蔓延。那些在高处招摇的,往往不是藤类就是花朵。而白元智、黄治文就是这样的“草”!
小山村里也可以干出“大创举”,一时间,“中连川经验”成为全市追捧的“香饽饽”,白元智也成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白元智和黄治文就像北山的柠条一样,扎根乡土、靠紧乡亲,有韧性、也有主张,多年来紧跟政策,敢试敢创,绵绵用力,久久见功,让中连村发生了大变化。中连川乡乡长魏敦勇这样评价:他们用行动充分说明,好政策要进村入户、落地扎根,离不开好基层、好基础,更需要好干部、好作风。
1996年中连川村“博达小学”建成时所树石碑
五
“北山不北/像柠条长在北山的心中/北山不苦/苦地方能长出向上的精神”(《无法忘记的庄稼地》)
“在北山,生一个娃,十年长成大个子;种一棵树,十年的树还长不过人”,黄治文如是说。北山苦,北山旱,但北山人都有一个绿茵茵的梦!
春天脖子短,农事往前赶。在刚召开的全县工作会上,白元智作为优秀农村工作者代表发了言,咋干就咋说,获得满堂彩,县委书记说他给全县乡村干部出了经验、树了榜样。
白元智拿着会议文件,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植树造林力度只增不减,五年造田70万亩、造林100万亩工程,北山散养鸡、北山窑洞宾馆”等字眼上都打上了杠杠,这些与中连川下一步发展,路同向、车合辙,让他们腰杆更硬,心气更足了!
几杯酒下肚,夜谈更酣畅,一场关于中连川“生态梦”葳蕤展开了!
中连川村处榆中北山腹地,位于兰州、定西、白银三座城市的交汇地带,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典型的黄土高原生态地貌,是知名的贫瘠苦旱之地。可在白元智、黄治文眼里,北山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情憨厚,环境没有污染,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将会是“兴隆山-北山-青城-兰州”精品旅游线路上的一个独特要素。
在他们的规划中,“绿色”是关键词,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核心,做足乡村生活体验、修身养心禅修、弘扬北山人文“三篇文章”,将北山地区的“黄土高原原生态旅游体验”、“苦甲天下生活体验”、“农事劳作与采摘体验”与“北山人文精神体验”有机地揉合为一体,中连川会成为一个品味独特、魅力十足的“乡村旅游驿站”。
俗话说:杏花报春早,东风第一枝。十多年来,白元智和黄治文就像早起的“报春花”,村子里哪儿最忙哪儿就有他俩的身影,哪儿最苦哪儿就有他俩的身影。他俩的车上一年四季拉着劳动的铁锨、下地的胶鞋、丈量的皮尺、修枝的剪刀;他俩和乡亲们一道填沟壑、平梯田、修水渠、挖荒山、栽树苗,夯实了产业发展好基础——如今趁着政策的东风正好大干快上!
政策对路路好走,想法对路事好做。白元智说出了他们的计划,依托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绿化3000多亩荒山荒地;在国道309线至村委会道路两旁,建成3.5公里绿色走廊;在上沟阳屲原有杏林基础上,补充种植杏树1000棵、形成200亩规模的杏林,在7600亩梯田溜土坡面种植杏树,让中连川成为鸟语花香名副其实的“春可赏花、夏可摘果、秋可观叶”的“杏花村”。
转劣势为优势,以苦旱为卖点,打好文化牌,发展体验游,现在白元智负责起了全乡农业工作,村子续发展的重担更多地落在了黄治文肩上,这位获奖无数的诗人村长动情地描绘着中连川的远景:春季打苜蓿菜、剜苦苣菜,夏季摘青豆角、吃煮豆角、摘野山杏,秋季挖洋芋烧锅锅灶、摘玉米棒烤玉米,冬季用小手磨磨莜麦炒面等,让城里人“操农家心、干农家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让村里人守着家也能富起来!
北山下半夜寒气渗人,可白元智、黄治文这对“北山愚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炉火还烫,他们真是要把日子过成诗、要把村子建成梦啊!
六
“走进乡村,一组流动的新名词闪现光芒/就在梦里听见了乡村一点点解冻的声音......”(《解冻的乡村母语》)
清晨,怀揣一本黄治文的诗集,下了鸡冠梁。
七十七道沟沟,拱起个鸡冠梁,九十九座大山,顶着半边天。天底下的北山依然静默,“静默之中/人们依然热爱土地,依旧用锄头和满腔的热忱耕耘春秋/用汗水扶直一株麦穗和果实。”
两个村官,二十年履历,平凡如岁月本身,倔犟如山野中的柠条,隐没在沉厚的大山中无声无息。可他们生生不息的梦想,就像农民渴盼的雨季,孕育着丰盈收获,也值得岁月收藏。
采访结束了,我的心绪久久难平。兰州有七百多个村落,如果每个村里都有白元智、黄治文这样的带头人,那么脱贫致富奔小康,一定会好梦成真!
(注:文中诗句引自农民诗人黄治文诗集《在北山的陶罐里淘洗时光》)
记者 陈风雷 文/图
相关新闻
- 2017-01-12【扶贫人物】兰州榆中县中连川乡刘家岘村帮助山村奔小康
- 2016-12-14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巩固脱贫成效明显
- 2015-05-18爱心捐助情暖兰州市榆中县中连川乡高家渠小学
- 2015-03-19兰州市榆中县北山中连川乡今年将甩掉“穷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