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天祝:迁出大山 点亮幸福
记者何立忠
德吉,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
距离天祝县城20多公里的天祝县南阳山片德吉新村,是天祝县开展精准脱贫、通过易地搬迁新建的一个移民村,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3000多户移民群众在这里住上整齐划一的小康住宅,走上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吃上干净健康的自来水。这里学校、卫生室、饭店、超市等一应俱全,从搬迁到德吉新村起,幸福就和他们紧紧地联在一起。
如今的德吉新村,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备,“民情流水线”工程、“一站式”便捷服务日渐完善,一个民族融合、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农村社区在华锐高原崛起。
东坪乡是天祝县最边远贫困的乡镇之一,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仅有一条盘山公路与外界相连。加之这里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搬出大山,成为绝大多数群众的心愿。
“这里上学、看病、出行、吃水都很方便,政府还为我们盖好了新房,生活条件比我们老家好多了。”来自东坪乡扎帐村的朵存桂高兴地告诉记者,她们是第一批搬到德吉新村的住户,现在住上了漂亮的新房,今年还分了耕地、暖棚,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东坪乡党委书记牛宗文说,在移民工作中,乡政府积极落实干部包抓责任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和干部的职能作用,积极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进移民搬迁进程。
“这辈子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从朵什镇煤场村搬迁来的村民李万福高兴地说。
为了让生活在天祝县高深山区的3万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省、市启动实施天祝县南阳山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这是一项集移民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攻坚、维护稳定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在移民点建设中,天祝县采取项目整合、银行贷款、个人筹资等方式,政府为每个搬迁户给予7.5万元的住房补贴,并为每户协调落实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双业贴息贷款,缓解了群众搬迁的压力,调动了群众搬迁的积极性。
2014年3月,德吉新村开工建设。该村总投资1.98亿元,占地面积1632亩。目前,已搬迁入住偏远山区群众894户3907人,涉及8个乡镇51个村。
5月1日,记者来到德吉新村,文化广场、道路、户用沼气管道等正在紧张施工。天祝县南阳山片移民指挥部指挥蒲永珍介绍,近年来,该村在县、镇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把移民搬迁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与基础设施完善、富民产业培育、社区化规范管理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人气日益兴旺、品位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逐步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该村被列为2016年全省“千村美丽”示范村。
从大山里面搬迁下来,只是第一步。如何拓展移民群众致富能力、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最终实现移民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目标?天祝县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培育致富产业。
在移民新村东头,记者看到,一排整齐的温室大棚格外惹眼,大棚内,村民有的摘菇、有的注水、有的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这里是天祝县南阳山优质香菇规模栽培科技示范基地,由天祝县南阳山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600万元建设,计划建成集年产5000吨优质香菇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园。项目完成后,年可生产优质香菇菌袋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带动周边500多户移民群众从事香菇生产,解决当地100多人在公司就业。
公司负责人郑龙荣告诉记者,2015年底公司投入80多万元进行香菇种植,目前市场前景好,效益很可观。今年,公司将为种植户提供菌棒、技术服务,并负责统一销售。
从朵什镇搬来的村民付生财,长期在该公司打工,今年第一个报名种植香菇。他租用了邻居一个棚,计划种植两棚香菇。这几天,付生财格外忙,他不仅要管理公司的香菇棚,还要抓住时机种好自己的两座棚。目前,他的香菇棚架已经完成搭建,正在进行菌棒入棚。
“这是移民群众新的致富产业,今年我们动员50户群众进行试验性种植,如果效益好,明年就大规模推开。”蒲永珍指着棚内整齐摆放的菌棒说,今年德吉新村和祥瑞新村拟改造50座养殖暖棚建成食用菌棚,政府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对种植户进行菌种补贴,棚均补助1万元,鼓励农户积极进行香菇种植,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
天祝县出台了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区富民产业培育工作方案,通过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多种经营主体运行模式,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草畜、食用菌和大田作物等富民产业,并对资金来源及分配、支持政策、落实部门等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有了自己的产业,进一步激发了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蒲永珍说,县上的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后,移民群众积极报名种植养殖,移民指挥部也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难题。
相关新闻
- 2017-06-07武威凉州积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
- 2017-06-05武威市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 2017-06-02武威:团结村里话团结
- 2017-06-02武威市启动《网络安全法》宣传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