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原标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中国甘肃网4月11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 (记者 张尚梅)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发展升级、农民较快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全市设施农牧业累计达到90.8万亩,农村户均2.6亩;特色林果基地累计建成168.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1.1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来自主体生产模式。
围绕破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我市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13年至2016年,全市新建设施农牧业49.55万亩,累计达到90.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9.7万亩、养殖暖棚71.1万亩,农村户均2.6亩;新增特色林果基地110.42万亩,累计建成168.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1.1亩。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推动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建成设施农牧业万亩乡镇37个、特色林果业万亩乡镇60个。
依托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平台,我市着力打造出口示范农业基地,引领带动全市外向型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以来,先后制定颁布《武威市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0项,加强备案基地及企业、合作社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2016年底,全市以瓜菜、畜产品、特色林果产品为主的备案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54个,基地备案面积71.6万亩,注册登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12家。武威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设施蔬菜、肉类生产基地和全国九大葡萄产区之一。
我市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要求,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市累计建成养殖暖棚71.1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3334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3%。2016年,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1676.07万头只。加快推进粮改饲、草牧业试点,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25.1万亩。扶持壮大荣华、古浪绿洲、顶乐等畜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8个,屠宰加工企业达到16家,年屠宰量达到110万头只。畜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8.2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5.9亿元,增长26.9 %。
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蔬菜、酿造葡萄、甜高粱等特色优势产业。2016年,蔬菜面积、产量分别达到68.6万亩、274万吨,分别较2012年增长8.8万亩、72.9万吨,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其中,酿造葡萄达到25.95万亩、8.28万吨,甜高粱累计达85.3万亩,马铃薯达43.01万亩,中药材达21.99万亩、7万吨。凉州区建成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民勤县建成“中国肉羊之乡”,天祝县建成国家级草牧业发展试点县,古浪县建成全省草地农业试点县,三县一区均列全省肉牛肉羊产业大县(示范县)。
农业标准化加快推进。创建凉州区国家级绿色食品示范区、天祝县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省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1个,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8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6个,较2012年新增8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9%。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已建成市、县区、乡镇追溯监管平台。日前,凉州区已被纳入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范围。
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市、县区、乡镇全部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819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组建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院,聚集了一批专业人才,成为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稳步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甘肃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创建凉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民勤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制定《武威市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方案》,全力争取落地实施。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日光温室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牛、羊、猪、鸡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0%、92%、99%和99.2%。全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试点工作,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50人。
生态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大力推广节水、节地、节肥、节能等节约型生产技术,减少农业资源消耗与物质投入,加快构建生态高效农业体系,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农业节水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林果等高效节水作物,认真实施全省1000万亩高效农田节水工程,2013年以来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17.43万亩,持续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稳步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2016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和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6.7%、85.2%和36.7%。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建设,2013年以来,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7处。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严格执行“五禁”决定等,实施“三化”草地综合治理1235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2.9%,草原生态持续改善。
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完善。大力推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6家,较2012年增加6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600个,较2012年增加7162个,建成国家级示范社27个、省级示范社95个,设施农产品外销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冷藏储备库容达到29.3万吨。扎实推进农业设施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颁发农业设施产权证15.02万件。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89.68万亩,较2012年增加42.77万亩。
相关新闻
- 2017-04-10武威整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 取得良好效果
- 2017-04-10武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 2017-04-07武威市天祝县出实招推进项目建设
- 2017-04-07武威市古浪依托“天马先锋e家”做好党员教育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