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抓紧调整农业农村工作重心
原标题:经济时评抓紧调整农业农村工作重心
黄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农村改革和扶贫脱贫进入关键攻坚期,农业发展方式和产业培育进入转型优化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入城乡统筹加快期,农民增收方式和结构进入多元调整期。正是在这一关键时期,日前,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力破解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调整工作重心,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认清我省农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矛盾。目前对于我省而言,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集中体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农业供给侧。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大、产品不优,适应市场能力弱,精深加工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增值链条短,农业提质增效任务繁重;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劳务市场用工减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首位产业薄弱,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对脱贫致富的支撑和拉动能力小;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拔寨”阶段,补齐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短板任务十分艰巨;要素配置不尽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小生产与大市场并存,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等,不一而足。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调整农业农村工作重心,关键是要抓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这个“纲”。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调整工作重心,核心是坚持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我省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规模高效健康养殖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企业。同时,特别注重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转化农业生产方式中,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执法检查,切实保护林地、草地、水源等生态资源,坚决守住“绿水青山”。
调整工作重心,其重要内涵是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新形势下,我省必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新型运销业和现代食品产业,实现农业发展多元化格局。
调整工作重心,要特别重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省要注重全方位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注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
调整工作重心,尤其需要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加强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进一步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我省农村面积辽阔,大多地方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因此要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补齐发展农业的最基本短板。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都动摇不得。加快调整农业农村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刻不容缓。
相关新闻
- 2017-03-27富路就在脚下 ——临夏州永靖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见闻
- 2017-03-27临夏州积石山县力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家
- 2017-03-27临夏州东乡县科学养殖实现畜牧产业促农增收
- 2017-03-27《今日聚焦-甘肃》 特色农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