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平凉

平凉华亭一村落的老人将一生交给瓷器(图)

17-03-22 08:1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编辑:杨亚楠

  原标题:平凉华亭一村落的老人将一生交给瓷器 期盼炉火重燃历史永续

  范通儒老人展示自己曾经的作品

  提起平凉市华亭县安口镇高镇村,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而它的另一个名字——窑头镇,却在平凉家喻户晓。作为安口窑陶瓷文化元素最为鲜明、陶瓷工匠最为集中、陶瓷工艺最负盛名的古村落,高镇村因之毫无悬念地进入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尽管从行政区划上来说,“窑头镇”的称号早已被“高镇村”所替代,但是对于大多数当地人来说,“窑头镇”依然有着独特的意义,往昔的村民曾经以窑为业、以窑为生。

  曾经“窑”火不断的繁华

  高镇村背靠冉家山,面朝南川河,东到风台山,山嘴下面有从华亭县城经石堡子奔腾而来的汭河。古村民居依山排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房子大多是平顶的,可以用来晾晒瓷坯,充满独特的韵味。陶瓷罐罐在这里随处可见,它们或被砌成院墙,或被他用,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遗存于世的座座古窑,傲立于古村,像一曲悠扬的古风情韵,诉说着这里曾经“窑”火不断的繁华。洒有碎瓷片的土路在每家每户罐罐院墙的包裹中曲折蜿蜒,徜徉于此,仿佛走进了一段尘封久远的记忆。

  很难想象,百年前这里星罗棋布的窑炉火光彻夜不息,千百位窑工汗流浃背劳碌于窑场,万千陶器云集,车来人往是怎样一幅繁华盛景。

  安口陶瓷文化学者范显广说,安口窑头镇是安口窑的前身,以众多瓷窑产出的精美实惠瓷器闻名于世。从宋代以来就是名闻中华的“陇上窑”。

  千年窑火,犹如凤凰涅槃,催生出安口陶瓷文化的绚烂。据甘肃省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时期的《甘肃省轻工业调查表》统计,在安口窑经营陶瓷的厂家及店铺就有142家,瓷窑50多座,从业人员3000多人。那时安口窑炉火昼夜不息,尤其是窑头镇的炉火,映红了安口的天空。

   他们将一生都交给了瓷器

  如今,那些辉煌而又繁华的记忆只存在于村里的老人心中及那些历经了百年风雨的罐罐墙里。现在的高镇村,充满了落寞与伤感。幸运保存下来的古窑分散于古村的各个角落之中,由于缺乏修缮保护,不少古窑已经杂草丛生。

  除了古窑消失之外,昔日香火鼎盛的窑神庙、关帝庙已无人前来,日渐破败,越来越多的民居更面临着破损坍塌的危机。村里的很多人搬走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他们多是制瓷艺人,舍不得离开这个与他们生命相连的地方。

  范通儒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口窑陶瓷制作传承人,他的家族是名符其实的陶瓷世家,四代有22人在陶瓷行业工作。1920年,范通儒的父亲从老家河南省安阳市,辗转至安口窑办起了自家的陶瓷作坊。范通儒从华亭县中学毕业后,跟着父亲学制瓷手艺。1958年,他进入安口陶瓷厂,一直在注浆车间工作,是雕塑、制母、配料、兑釉、注浆、书写、绘画、烧成、烤花、紫砂、琉璃等技艺的多面手。

  注浆细瓷粉彩大瓷碗、猫头酒壶、紫砂刻花双耳天球瓶……摩挲着他的这些上世纪60年代初创作的十几件作品,范通儒的表情是喜悦的。欣赏与烈焰共舞过的陶瓷,本身就是一次对生命存在的重新解读,那笔墨流淌出的花鸟虫鱼、篆隶草楷,接受了窑火最为酣畅的烧铸,如水墨一般在陶身瓷体上游走,或浓或淡、若隐若现的身影,承载了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寄托与热望。“这一辈子制做的瓷器多到无法统计,留下了这一点儿,也是给自己留个念想。”范通儒轻叹道。

  85岁的高生杰是泾川人,17岁时到高镇村学艺,至今他依然记得瓷窑点火时的景象:“窑头喊一声点火,轰一声,那火龙一下就从烟囱里蹿出来,紧接着黑烟也冒出来。开采靠人工镢头錾,运输靠畜驮人背肩挑担,加工靠畜拉碌碡碾,成型靠手捏人搅石轮转,直焰窑烧瓷费力费煤炭。”高生杰讲的一段顺口溜,道尽了传统制瓷工艺的艰难。“制作一件陶器,采料、配制、制泥、制模、成型、修坯、干燥、再修坯、施釉、装饰、烘干、装窑、烧窑、开窑、分检等等程序必不可少。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陶瓷工艺品。”高生杰说。

  无论是一个碗,还是一个罐,都在有条不紊、不慌不忙地旋转、揉捏、阴干、火烧中诞生,这是高镇村艺人们的生活。高镇村的老人,是把一生交给瓷器的人。

  希望重新燃起瓷窑内的炉膛火焰

  据介绍,安口镇已与省建筑设计院签订保护规划协议,依据安口镇中心镇核心区总体规划设计,将按照修旧如旧、还原历史、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高镇古村落进行提升发展,总体规划思路为“一心三巷四基地”:即以高镇村良子社留存的古窑为中心,打造民俗小吃一条巷、民俗客栈一条巷、民俗商贸一条巷,规划建设陶瓷文化历史展示基地、写生影视创作基地、陶艺制作基地、农事体验基地。“我们的目标是,把这里建成集文化体验、度假休闲、生态观光、农家体验为一体的陇东生态文化旅游第一村。”安口镇镇政府负责人说。

  陶艺文化,源远流长。遥想苏子当年,一壶好茶,三五好友,坐而论道,对墨挥毫,文人的雅致生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今,生活在物质社会的现代人,更渴盼这种境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许,就是从一杯茶、一把壶开始;这种回归,也将促使高镇村瓷窑内的炉膛火焰重新燃起,让陶瓷历史在这里绵延永续……通讯员 辛亚伟 记者 常舒清 文/图

精彩推荐

  • 平凉华亭一村落的老人将一生交给瓷器(图) 平凉华亭一村落的老人将一生交给瓷器(图)
  • 兰州城关交警大队加强清理小街巷长期停放占道车辆 兰州城关交警大队加强清理小街巷长期停放占道车辆
  • 兰州:纸扎彩灯,黄河边上最精巧的一种美 兰州:纸扎彩灯,黄河边上最精巧的一种美
  • 宝兰客专甘肃段开始联调联试(图) 宝兰客专甘肃段开始联调联试(图)
  • 平凉:一个孩子的幼儿园 (图) 平凉:一个孩子的幼儿园 (图)
  • 甘肃会宁夫妻收养脑病弃婴17年 倾其所有为其治病 甘肃会宁夫妻收养脑病弃婴17年 倾其所有为其治病
  • 甘肃营改增试点显现多重效应 甘肃营改增试点显现多重效应
  • 兰州皋兰纸扎彩灯,黄河边上最精巧的一种美 兰州皋兰纸扎彩灯,黄河边上最精巧的一种美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通渭通报“城管人员不雅视频”调查结果
2   “蜀兰”离开兰州 临别深情表白一座城(
3   宝兰客专动车莅临兰州 最高时速可达350
4   2016年张掖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颁奖典
5   送别“蜀兰”我们多想再看她一眼 兰州
6   平凉3·13命案告破 嫌疑人因琐事杀妻女
7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在甘全国
8   大熊猫“蜀兰”离兰回川养老 兰州市民
9   甘肃陇南:青山绿水“淌”金银 文化润
10   “十三五”时期甘肃将建设25个通用机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