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爱 行中有善——记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尤涛
原标题:心中有爱行中有善——记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尤涛
记者 宜秀萍 实习生 方碧陶
“一只脚踏着医院的门,一只脚踏着法院的门”,这是心外科医生普遍的感受,因为手术难度大、风险大,压力也大。
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尤涛从医24年,个人累计完成心血管手术8000余台,手术患者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出生5个月、体重仅有4公斤,手术成功率逾99%。骄人的业绩源于尤涛的勤学苦练,更源于他心中有爱、行中有善,每次手术时,手中的刀总是慎之又慎、精之又精。
打铁先要自身硬,医院时常邀请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来院进行手术演示,每逢此时,不管是不是心外科的手术,尤涛都会赶到手术室观看学习。刀口的位置、大小,缝合的手法,操作时的流程,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认真揣摩,不断提高手术精细度,减轻病人痛苦。
换心脏瓣膜是心外科经常做的手术,相比于换瓣来说,对瓣膜进行修补更有益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改善,同时,不需要患者终身服用抗凝药,也避免了由此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既为患者节省了大量药费,又令患者终身受益。但是,对医生来说,心脏瓣膜修补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要冒更大的风险,担更多的责任。
对于这样的病人,尤涛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以病人最大程度受益为标准,能通过修补完成的,绝不换瓣。
2013年12月,尤涛接诊了一个病情凶险的患者——主动脉夹层撕裂,这是一种比急性心肌梗死还要凶险的心脏疾病,实施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难度已经很大。患者当时还不到50岁,如果实施置换手术,将要终身服用抗凝剂。
“说实话,当时如果做置换手术,难度要小得多,我也更有把握,但如果为病人术后的生活着想,修补绝对是最佳选择。”尤涛回忆。
于是,他拿着心脏模型走进病房,为病人及家属上了一堂科普课,详尽讲解了两种手术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发生的种种风险,并坦言:“我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一定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尤涛的坦诚赢得了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在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尤涛带领团队,历经7个小时为这位病人成功实施了心脏瓣膜修补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患者妻子感慨地说:“临床治愈一个患者对医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让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对患者本人及家庭来说,却是关系全家人一生幸福的事。”
甘肃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少则三五万,多则十几万,这让不少贫困家庭望而却步,不少患儿因此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尤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主动与社会各界慈善机构联系、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患儿及时手术。
2006年,尤涛带领科室在全省率先开展孤残、贫困儿童先心病救助工作。十余年来,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相继获得美国天使心基金、神华集团、甘肃省惠仁堂药业的支持,目前是“国际天使心”“神华爱心行动”“惠仁珍心”在甘肃的唯一手术单位,也是省民政厅支持开展的“明天计划”、甘肃省重特大医疗救助计划定点手术单位,每年开展救助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300余台。尤涛本人也成为西北五省区个人完成先心病民政救助手术最多的医生,荣获2009年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爱心奉献个人”称号。
为了让更多的先心病患儿得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尤涛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行程上万公里,足迹遍布全省各县乡,免费开展先心病筛查。
心外科科室收治的患者很多来自农村,家庭贫困,尤涛带头,捐款捐物。一对农村老夫妇带孩子来看病,没钱买饭,尤涛掏出200元钱给了老人;一个病人住院期间,带了一包馒头当干粮,连咸菜也没有,尤涛看到了,每天从餐厅买份饭菜,带给这位病人。这样的小事或许不足挂齿,但由此而折射的爱心却温暖了病人,影响带动了整个科室。
作为科室主任,尤涛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不忘人才培养。科室现有医师7名,护理人员22名,其中两位医师先后赴美国、德国进修学习,6位护理人员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系统培训,有两名医师已能够独立完成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如今,在尤涛的带领下,作为省人民医院组建仅有11年的年轻科室,心外科已经能常规开展婴幼儿及新生儿心脏外科、微创心脏外科、心脏瓣膜外科、复杂先心病外科、冠心病及大血管外科等各类高难度手术。尤涛也于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
相关新闻
- 2017-03-21专家:21—23日甘肃省内大部有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 2017-03-21甘肃省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持续改善 “三调解一保险”进一步健全完善
- 2017-03-21李斌接见两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他们颁发“甘肃省红十字博爱金奖”
- 2017-03-21进一步核实社会组织“两个覆盖”相关数据 甘肃省开展自查整改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