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陇南徽县通过典型引路产生“滚雪球”效应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可以引导农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近年来,徽县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身边的感动”是徽县加强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旨在通过动员群众融入先进典型的评选、宣传、学习等过程,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的“滚雪球”效应,带来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遍地开花、硕果盈枝的喜人局面。
——题记
通讯员 宋 博
村头新落成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自编自导,排演自己的“村晚”;村里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们津津有味地读书看报,了解更大的世界。
来自城镇的演出团队,在田野撒下文明的种子,传承起失落的民俗,重拾着村民们的乡愁。
乡村舞台上,唱腔柔美的新编快板、鼓声阵阵的农家号子,则在新时代里,点亮农村百姓的精神生活。
曾几何时,在徽县农村,口袋穷、脑袋更穷的“精神贫困”者不乏其人,这些人宁愿等、靠、要,也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而根治这一“病症”的“良方”,就是要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精神扶贫”。
近年来,徽县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不断创新理念,按照以典型引领、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管理,深入挖掘各类典型,培育多元典型主体,完善典型评选表彰机制,由县级领导参与活动并颁奖,推动了典型辐射带动功能的显著提升。在广大农村持续开展了以“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品牌为代表的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广范围“评”,让群众学有典范、做有标尺;全方位“赞”,放大先进典型社会效应;多途径“帮”,大力倡导“德者有得”的鲜明价值导向。让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来”的榜样,引导群众崇德向善,凝聚正能量,由“盆景”过渡为“风景”,产生了“点上开花、面上受益”的良好作用。“身边的感动”已成为代表徽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度的一个品牌性活动,筑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认知认同情感基础。
目前,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各类奖项累计已发展到20多类,涉及尊老爱亲、产业示范、道德模范、文化先锋、见义勇为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为群众设奖、让群众评选、奖励群众的良好氛围。通过多年的培育引导,全县涌现了广覆盖、多层次、显特色的“金字塔”式先进典型群体:“塔尖”为国家、省、市级先进典型;“塔身”为20多类先进典型受奖人(累计受表彰人数已达2000多人);“塔基”为数量众多的基层好公民和人数超过15000名的民间志愿者队伍。
价值引领,让乡村“民风淳厚”
如今,在徽县农村,“最美村民”、“好媳妇”、“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已成为常态,一批农民楷模悄然诞生。在徽县农村的村头村尾,总能看到张贴在显眼位置的“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各类榜单,一个个上榜的“明星”纷纷绽开了笑脸。
农村精神文明,需要每个群众参与建设。为此,徽县先后开展了“最美人物”树立价值导向、“最美家庭”带动家风建设、“草根乡贤”引领农村风气、“骨干志愿者”助力乡村发展等多项典型评比活动,通过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感染人,形成了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就连“文明户”家的儿女都成了找对象“香饽饽”。一项项评比活动的展开,在农村形成了人人争着做好事、当好人的风气。以前,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经常要忙着调解这个矛盾,那个矛盾,如今,各类家庭矛盾越来越少,他们的工作成了表扬这个好媳妇,夸夸那个好婆婆。
大河店镇三泉村支部书记杨永忠感慨地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们主动拆掉破旧的猪圈鸡舍,积极投资投劳,把村庄建设得像公园一样,这都是“草根典型”引领的结果。只有培育出更多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才能让村风民风真正美起来。”
相关新闻
- 2017-03-14陇南徽县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图)
- 2017-03-07陇南徽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图)
- 2017-03-02陇南徽县积极推广果树幼园套种马铃薯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图)
- 2017-02-27陇南徽县:扶贫互助社成农民致富“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