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中国|甘南州玛曲县一位宣讲员的别样人生路
通讯员 王力 张忠
在广袤的玛曲草原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人,夹着公文包,忙着出入于帐圈牧户,并和牧民群众热情地打着招呼:“乔—代冒!”
他就是玛曲县司法局职工、宣讲员扎巴。经过近9年的工作实践,他宣讲起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时候,显得头头是道,胸有成竹。可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扎巴没有上过一天学。
“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锻炼了我,并让我学会了汉语,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扎巴说。
排里的“好学生”
扎巴是阿万仓人。和绝大多数牧区的孩子一样,整天和牛羊为伴。他和舅舅放牧,并跟舅舅学习藏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自己不愿一直呆在牧场里,想走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于是便去报名当了兵。
1991年,扎巴入伍,去新疆当兵。当时排里只有他一个藏族,几乎不能和战友交流。苦闷之际,一个名叫吴瑞金的河北唐山战友,热情地当起了他的汉语老师。他从汉语拼音学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退伍之前,他已经可以用汉语写日记了。
“1994年4月23日,星期六,天气晴。早上没有训练任务,午饭前一直在学习。为什么学习呢?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工作……”
这是扎巴日记当中的一则。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日记中所写的话。
编制外的骑警队员
复员以后,政府安置扎巴到采日玛乡政府工作。他工作认真,扎实肯干,善于学习,深得同事信任。
2003年底,玛曲成立草原骑警大队。
2004年,大队招收队员。扎巴想:自己从小在牧村长大,非常熟悉牧村的生活,到骑警队里,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于是踊跃报了名。
在省公安厅统一组织的录警考试中,扎巴最终没有考上。组织经过综合考虑,最后他以工人身份来到骑警队。
这样,扎巴拿的就是工人的工资,没有任何津贴、补贴。扎巴有两个孩子,妻子没有工作。他以微薄的工资养家,不抽烟、不喝酒。
“你只不过是为了图威风吧?”有人打趣他。
扎巴憨厚地一笑:“撬直了的弯木,遇潮又会变形;马儿的脚力,草原也许知道。我只不过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牧民群众的朋友
2008年,“3·14”事件发生。
扎巴觉得,做警察虽然很好,但工作面不够宽。如果能去司法局工作,就可以广泛和牧民群众接触,给他们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这年7月,扎巴如愿以偿,调入县司法局。
从这时候起,工作之余,他以更大的热情,争分夺秒地学习,用比较系统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宣讲员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如何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宣讲给牧民群众,让他们喜欢听、听明白,其实并不容易。对此,扎巴有着很深的体会。
在工作实践中,扎巴逐渐摸索出了宣讲工作的三个原则:拉家常,切忌满嘴官腔;接地气,切忌高高在上;作比较,切忌干巴空洞。
“就是把自己看成牧民中的一份子,把他们当朋友,和他们交心,这样,他们才愿意听你讲。”扎巴说。
扎巴的足迹遍布全县各个角落。不论是帐圈牧户,还是乡镇村寨;不论是宣讲现场,还是各个寺院,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近9年来,累计宣讲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2.3万人,是玛曲宣讲员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2015年至2016年连续两年,组织选派扎巴到甘肃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进行藏汉双语法律知识学习。扎巴当然高兴。
“作为一名宣讲员,能够给牧民群众服务,是我的快乐,也是我人生的价值所在。”漫步在拉尕山脚下、省法官学院甘南分院的操场里,扎巴目光澄澈,面容沉静。他面前的白
龙江滚滚向前,激荡着时代进步的足音。
相关新闻
- 2017-01-30甘肃玛曲:不再孤单的草原治沙人
- 2017-01-16甘南州玛曲县:一家4口外出遇车祸 两人殒命
- 2016-12-28玛曲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牧民
- 2016-12-28甘肃省《玛曲心录》获首届中国家庭与健康类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