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建石窟“航母” 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并正式移交敦煌研究院
原标题:甘肃组建石窟“航母” 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 正式移交敦煌研究院
麦积山石窟
炳灵寺石窟
敦煌石窟
●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北石窟寺管理机构划入敦煌研究院,由敦煌研究院统一履行管理职责
●此次整合,使敦煌研究院成为中国文物管理单位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综合性文物科研机构
●使敦煌研究院的总人数仅次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甘肃石窟管理“航空母舰”
中国甘肃网1月1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华静)1月17日,敦煌研究院兰州院部举行了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移交仪式。副省长夏红民出席了移交仪式。
据了解,我省是石窟文物大省,拥有大小石窟寺205处,被誉为“石窟艺术之乡”。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位列“中国四大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位于丝绸之路甘肃段南道和北道关键节点,榆林窟和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六处石窟是我省石窟寺精华中的精华,特色中的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直由省文化文物部门直属管理。但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和展示弘扬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石窟文物却面临着保护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研究滞后、利用不足的困境。
而敦煌研究院作为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石窟的管理机构,经过七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探索出一套依法保护、科学研究、高效管理、合理利用的文化遗产运行管理模式,成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利用的成功典范,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树立了标杆,形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保护体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保护科研机构。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表示,省直石窟管理机构整合历时一年时间,将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北石窟寺管理机构划入敦煌研究院,由敦煌研究院统一履行管理职责,此次移交是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们将在甘肃石窟保护事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发扬莫高精神,勇于担当历史使命,积极扩大并保持国内外合作力度,以更加开阔和开放的心胸与社会各界共同保护好甘肃石窟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夏红民在移交仪式上说,此次石窟管理机构整合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也是对全国先行文物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与措施。整合单位要增强大局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以这次整合为契机,推动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切实做到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备选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北石窟寺等三个重要石窟寺管理单位各方面工作较为薄弱,人才和技术聚集困难,文物保护修复及技术创新等基础工作难以取得突破,保护研究能力较弱,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与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还没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特色的遗产地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我省重要石窟文物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石窟机构整合,是提升我省石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此次整合,使敦煌研究院成为中国文物管理单位最多、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综合性文物科研机构。现在敦煌研究院的总人数仅次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甘肃石窟管理方面的“航空母舰”。敦煌研究院要像对待莫高窟一样,把这些新纳入的石窟管理好、保护好、开放利用好,努力实现全省石窟利用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
据悉,作为甘肃旅游的“金字招牌”,莫高窟在带动地方经济、发挥社会价值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机构整合,就是要将这几个精华石窟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头,打造成国内知名的“旅游名片”,助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期更好发挥敦煌研究院在保护理念、管理能力、专业人才和保护技术方面的旗舰作用,带动重要石窟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质、上档、升级,着力打造甘肃石窟保护利用“航母”,带动和促进我省石窟文物保护利用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相关新闻
- 2017-01-18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北石窟寺有了同一个“管家”三大石窟划入敦煌研究院
- 2017-01-18甘肃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划入敦煌研究院管理
- 2017-01-18甘肃精华石窟开启“敦煌模式” 石窟保护研究利用“航母”将正式启航
- 2017-01-18敦煌研究院将管理甘肃省六大知名石窟